湖北省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09:16:12

文档简介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2023一一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襄阳六中
南漳一中
老河口一中
历史答案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C
B
D
C
A
D
A
C
16【答案】(15分)
(1)趋势:整体持续上涨。(1分)
原因:英国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拉美独立运动导致美洲银产量下降:战争赔款:列强对中国的
掠夺。(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农民、手工业者蒙受
破产风险加大:商业活动亏损,商业与信用危机加剧:百姓纳税受困: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加剧:有利
于外国对华商品输出:清朝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17.【答案】(14分)
(1)时代价值:五四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五四运动传播了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
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千部上
的准备:五四运动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任答三,点6分)
(2)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新思潮给知识分子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机会:
无产阶级队伍在五四运动中展示了巨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十月革命胜利的影
响;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虚伪性;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任四点8分,其他合理的答案酌
情给分)
18【答案】(14分)
()变化:由亚洲西部到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由以果品和蔬莱为主到以粮食为主;由以陆上丝绸
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由陆上到海上)。(3分)
影响: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丰富食物种类;促
进了农业发展和贫瘠地区开发(或扩大了耕地面积);(4分)也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分)
(2)举措: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任两点2分)
影响: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任两,点4
分其它合理酌情给分)
19【答案】(12分)
【示例一】
观点:“两弹一星”精神已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阐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打破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广大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和千扰,
加快了导弹、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步伐,先后于六七十年代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不但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总之,由此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示例二】
观点:大庆油田已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阐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石油资源非常匮乏,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主要靠“洋油”支撑。为了摆
脱对“洋油”的依赖,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汇聚黑龙
江,开展石油大会战,并于1959年建成大庆油田,最终实现了石油自给,使中国彻底扔掉了“石油贫
国”的帽子,为中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大庆油田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劳动模范。
综上所述,由此形成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工人,大庆油田已成为新中国的
“国家记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依据材宜城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
2023一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襄阳六中南漳一中河口一中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
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
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位于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距今至少14000年,在其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有
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砍砸器;磨制石器有梭形器、有孔石器和砺石
等。…出土的大量兽骨,以斑鹿为多,还有少量羊和野猪骨,鱼骨、螺壳也很多。据此
可知当时
()
A.人们的生活仍以渔猎为主
B.已形成了较高的农耕文明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是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
2.公元前203年八月,汉高祖刘邦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公元前
199年十一月,刘邦又下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长
吏视葬。”这些举措
()
A.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君主主导
B.强化了统治集团的地位
C.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
D.体现了汉代的优抚政策
3.西晋末匈奴刘渊打着“汉”旗号号召汉人推翻西晋统治,建立汉赵政权,而后采取祖源攀
附措施,承认夏后氏为其祖先,改“刘”姓及追溯刘汉王朝的“三祖五宗”,奉行宗汉立国制
度,改用汉人官制。这些措施旨在
()
A.顺应民族交融趋势
B.强调其政权合法性
C.推广汉族先进文化
D.增强华夏认同意识
4.唐太宗李世民曾批评说:“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
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
紊人伦,实亏名教。”由此可知
()
A.士族阶层垄断科举选官
B.君主亲掌地方官员选拔
C.士族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D.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官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商税率总体上一直呈下降趋势,其平均税率由北宋时的5%左右降
至南宋中期的2%左右,但南宋时期以新市、四安为代表的市镇的商税额相对于熙宁十
年,增长了两倍以上。这反映出
()
A.宋代对商业控制更严格
B.市镇经济有了蓬勃发展
C.农村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D.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6.史载,明初官场社会通过孝悌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入官场者很多。如“沈
德四,洪武十四年被旌,寻授太常赞礼郎。李德成,洪武十九年举孝廉,屡擢尚宝丞,二十
七年旌为孝子。”由此可知
()
A.察举成为明初主要选官方式
B.孝廉成为科举考试重要科目
C.明初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
D.统治者重视民间的社会教化
7.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在煤铁矿毫无着落情况下从英国购买炼钢设备,1894年开工
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经化验找出其原因为炼炉与矿石不配,后来被迫进行改造,结果使
得汉阳铁厂总计耗费规银千万两之多,更失去了近20年的发展时间。这说明了()
A.洋务运动技术引进较为盲目
B.张之洞缺乏近代企业管理才能
C.官僚作风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D.中体西用决定了“求富”的失败
8.下表是1919年全国注册的工业工厂数(部分)。以下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江苏
直隶
地区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湖北
陕西黑龙江
江西
(含上海)
(含天津)
数量(单位:家)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1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整理
A.近代工业发展很迅速
B.近代经济发展受阻
C.近代工业分布不合理
D.官僚资本发展迅速
9.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
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长沙连遭日军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并在1938年4月改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变化表明
()
A.国民政府认识到抗战形势的严峻
B.《论持久战》受到社会普遍认同
C.政府决心整合东西部的教育资源
D.国民政府教育战略发生了改变
10.建国初针对英国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中国给予严厉谴责,并没收英国在华部分财
产;同时又针对英国希望与新中国保持往来的意愿,中国同意与英国谈判建交,开展经
济贸易往来。这就是“礼尚往来”方针的突出体现。这一方针
()
A.突破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B.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D.有利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
11.《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被截去那
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
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此规定说明了
()
A.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限强
B.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C.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