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素养调研(2023.11)
填空题(19分)
1.小科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鼓声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小科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 借助无线设备来进行交流。(填“需要”或“不需要”)
3.如图所示,如果小科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晰,在这个实验中,手模拟的是 (填名称),产生振动的是 (填序号及名称),④是 。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进 ,同时排出 。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物体振动 ,声音越 ;物体振动 ,声音越 。
6.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吸气时膈肌 ,胸腔 。
二、选择题(34分)
1.图书馆里的警示语“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 )
A.高低 B.强弱 C.音调
2.我们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情况是( )。
A.轻轻说话振动速度慢,大声说话振动速度快 B.轻轻说话振动速度快,大声说话振动速度慢
C.轻轻说话振动幅度小,大声说话振动幅度大
3.制作小乐器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①调试②设计③制作。这三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4.乐乐同学在呼吸时,用手触摸胸腹部,发现( )。
A.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收缩
C.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5.演奏家的手指在一根琴弦上拨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琴弦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没有变化
6.以下做法中,无法改变琴弦的声音高低的方法是( )。
A.选择不同粗细的弦 B.调整弦的松紧 C.不同的力度弹拨弦
7.下列有关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的肺活量一直保持不变。 B.肺活量大的人,身体排泄废气的能力更强。
C.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
8.小科用吸管和棉签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利用棉签的上下移动调试出了1、2、3、4、5、6、7这七个音符,其中1音高最低,7音高最高。该乐器设计图如图1所示。
(1)小科利用棉签的上下移动调试出来1、2、3、4、5、6、7这七个音符,其中图2中a最有可能是音符( )。
A.1 B.3 C.4
(2)小科调好一个音符之后,如果她想调出一个音调更高的音符,她可以( )。
A.把棉签往上推一点 B.把棉签往下拉一点 C.吹的时候大力一点
9.下列食物中,属于主食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大排
10.同学们用选项中的装置研究影响声音变化的因素。观察三个轻质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我们能够判断,声音最强的音叉是( )。
A. B. C.
11.同学晚餐吃了米饭、肉蒸蛋,红烧鲫鱼,他这一餐吃的食物应该记录为( )。
A.3种 B.4种 C.5种
1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如果观察到纸屑跳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就说明鼓面发出的声音( )改变了。
A.高低 B.强弱 C.音色
13.将音叉拿到月球上敲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手指接触时会有一种麻的感觉,但却听不到声音。
B.与手指接触时不会有一种麻的感觉,能听到声音。
C.手会有特别刺痛的感觉,不能听到声音。
1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耳机虽然可以让我们听的更清晰,但是不能经常使用耳机。
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子,如果能分别发出“dou、re、mi、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对应的瓶子的序号为(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16.在鱼缸旁边拍手,鱼缸中的金鱼会立即受惊游走,这时声音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鱼缸→水→鱼 B.鱼缸→水→鱼 C.鱼缸→空气→水→鱼
三. 按要求完成练习。(16分 )
1.下列杯中装有不同高度水,用小棒敲打杯子 2.按顺序敲打粗细不同的钢管,在声音最高的钢管下面画“√”。
杯口,在声音最低的杯子下面画“√”。
( ) ( ) ( ) ( )
( ) ( ) ( ) ( ) 3.吹奏下面的试管,发出声音最低的打“√”
( ) ( ) ( ) ( )
4.将下列发生物体与对应的声音特点用线连起来。
使劲敲门 声音弱 拨动粗的琴弦
击打长的钢管 声音高 拨动紧的琴弦
击打装满水的碗 声音低 用力拨动尺子
拨动松的橡皮筋 声音强 轻声说话
击打小音叉 用力吹奏笛子
四. 探究题 (10+10+11分)
1.如图是小科研究“耳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个模拟实验,请完成下题。
(1)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的结构中的 ,它接收声音后会产生 。
(2)实验中我们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纸屑跳动 (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 (填“大”或“小”)。 在这个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填“音叉”或“杯子”或“空气”),纸屑的作用是 ,若小科同学未准备纸屑,可以选择 来替代。
(3)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一次距离气球皮远,一次距离气球皮近,纸屑跳动更明显的是音叉距离气球皮 。(填“较远时”或“较近时”)
(4)戴耳机听音乐 保护听力。( 填“能”或“不能”)
曲线2表示 状态,此时呼吸频率 (填“快”或“慢”),呼吸深度 (填“深”或“浅”)。
睡眠状态是曲线 ,睡眠时呼吸频率会变慢是因为 。
运动会消耗更多的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称为 。
3.小明在学校器材室发现了一根钢丝被缠绕在两根铁钉上(如下图),简单的弹拨后发现能够发出音高变化的声音,于是小明认真进行了探究。
(1)按住位置A时,小明发现钢丝的振动频率 ,发出的声音 (填“高”或者“低”)。
(2)假如小明不用手指按压钢丝;直接弹拨,那么发出的声音是最 (填“高”或者“低”)的。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振动物体的 可能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4)如果不按钢丝,小明想发出的声音变高,他应该将钢丝 (填“拉紧”或“放松”)。
(5)小明想让钢丝发出由低到高连续变化的声音,弹拨位置不变,他手指按压的顺序应该为( )。
A.A→B→C B.C→B→A C.B→A→C
填空题
振动 波 2.介质 波 需要 3.耳郭 ③鼓膜 耳蜗 4.氧气 二氧化碳
音量 幅度 幅度越大 强 幅度越小 弱 6.肺 向下 扩张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1) 8(2) 9
B C B A A C A C A A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B A A C A
判断题、连线题
探究题
(1)鼓膜 振动 (2)强 明显 大 空气 放大气球皮的振动幅度 橡皮屑
较近时 (4)不能
(1)长跑 快 深 (2)1 人体处于放松状态,生命活动缓慢,所需氧气量低
(3)氧气/能量 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4)肺活量
3.(1)慢 低 (2)低 (3)长短/快慢 (4)拉紧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