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顷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早在70年前写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大家全是彼此看着长大
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里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
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园圈涟漪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最密的“小圈子”,非本家叔伯
舅姨或外姓“铁哥”“铁妹”则莫入,属于“熟人社会”里的核心单位。
一入“小圈子”,既为核心单位中人,最须讲究“义气”。义气的优点是注重情谊,缺点是只重
情谊。见圈内事,必帮,哪怕是坏事;见图外事,懒理,哪怕很正当。你看古代推崇的一班“义
士”,有多少其实彰显的是圈内之谊亦即投桃报李的个人情义,缺乏大义,不够正义。不信,你仔
细读读《史记·刺客列传》,掂量一下那班慷慨悲歌的好汉是否当得上司马迁称颂的“主意较然,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以及诗人骆宾王、李白等的代代歌咏?
费孝通是深刻的,他从“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不是见外
了么”的寻常话语中,分辨出其间具备“现代社会的阻碍”之或然性。原因在于:“现代社会是个
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
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当今人口大流动,必然到处碰上陌生
人,且多的是匿名者。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边界,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底线是强
制的法律。
熟人社会的经验,或曰“圈子情结”,会发生纵向位移,这也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在陌生人
社会的表现。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
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只顾拉拉扯扯,则
不可。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43259D通榆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只有本家亲戚可以进入”错,根据材料一原文“非本家叔伯舅姨或外姓‘铁哥’‘铁妹'则莫入”可知,
外姓人员也可以进入。B项,根据材料一原文“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
定彼此边界,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底线是强制的法律”可知,选项表述的内容应当是“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而非“阻碍”。C项,“因此不再看重亲情,感情谈漠”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刻在基因里的·尊老爱幼’让年
轻人面对这份询问式关爱无所适从”可知,“无所适从”的原因是年节时分亲戚们看似关心实则让人尴尬的询
问,让年轻人对过年“走亲戚”产生了排斥心理,而不是“不再看重亲情”。)
2.B(“对郑伯个人的投桃报李”错,烛之武的转变是爱国情怀的复归,是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的表现。)
3.C(“先摆现象作为靶子”错误,材料二摆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的现象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
而不是为驳论树靶子。)
4.不是。①“圈子情结”,讲求的是投桃报李的个人情义,缺乏大义,不够正义,“去圈子化”实际是要否定人情关
系至上的庸俗哲学。②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年轻人疲于应对,年轻人不爱走亲威,不是有意突破“圈
子情结”,而是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疲惫的表现,反映的是与父辈不同的文化圈层的差异。(每点2分,意对即
可,若回答“是”不给分)
5.①社会角度:可以借助舆论导向发扬我国乡土社会的良好传统,引导人们重视伦理亲情,为保持亲戚联系、维
持亲情关系提供宏观层面的支持。②个人角度:年轻人群体需要自我调节,力争通过家庭成员之间舒服的相
处状态来缓解自我压力,为保持亲戚联系、维持亲情关系贡献关键力量;长辈群体需要对年轻人多一些包容
和理解,不过分苛责年轻人。③技术角度:互联网的发展,电话、短信、视频的广泛运用,为新形势下保持亲戚
联系、维持亲情关系提供科技保障。(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导致码头被日军控制,革命出现危机”错。根据原文“日军得到情报,有几艘载有草药的船要运出日军控
制区,江的下游是抗日游击队活跃区。青滩是船队必到之地,日军已在这里张罗了一张大网,奔码头奔船老
大奔药品而来”可知,日军控制码头是有备而来,与船老大无关。)
7.C(“是担心船老大可能遭遇不测,有生命危险”错。根据原文“只要控制了船老大,就掌握了主动,除了韩老
大,还没一艘船能顺利出关”“恼羞成怒的日军过来提审船老大”可知,日军不时过去查看船老大,是害怕他会
溜走和运输药材的船只联系,影响他们的任务。)
8.①情节上:为韩老大脱身埋下了伏笔。当敌人发现韩老大被“调包”的时候,读者才明白,原来韩老大是在“纵
火”引发混乱时脱身的。②人物上:丰富老板娘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老板娘的勇敢:老板娘面对强大的敌人,
明知会被识破并招来恶果,却毅然放火,体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老板娘的智慧:一是纵火后往船上
最佳视角区奔跑,以便发出信号:二是通过“纵火事件”使局面混乱,为使韩老大脱身创造了条件。(每点2
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韩老大不停地做着“朝我来”的手势,是告诉来船行驶的方向,即渡过鬼门关的秘诀。②“朝我来”是刻在大
礁石上的三个字,人们以此来纪念船老大。③“朝我来”是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是抗日军民的大
无畏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0.BEH(原文标点为: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
11.B(“吾子”指您,是对对方的尊称,而非自称。)
12.B(“柳宗元运用对比论证,将从师学习之事与蜀之日、越之雪作对比”错误,柳宗元是将为师之事比作蜀之
日、越之雪,运用了比喻论证。)
13.(1)这儿个州的狗,都仓促慌张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
所听说的话。(“仓黄”“累日”“已”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富贵的人用财物送别,品德高尚的人用良言送别。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的人的名
号,用良言送别你们。(“窃”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2分)
14.①材料一是议论性文本,韩愈为师只是作为论据出现,简洁明了,概括性很强。②材料二是人物传记,对孔
子从师学习的过程有语言、神态等描写,相对具体地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玉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
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哔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者人们的嘲笑侮辱,招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25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