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选必二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教材44页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教材46页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世界贸易发展中进步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阅读教材46~48页内容,思考: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体现在哪里?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向经济危机,国家干预克服危机,科技发展促进经济,但未根治危机
2、苏俄/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高速发展走向解体崩溃
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
4、新兴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实现高速发展但仍充满挑战
1914
1946
1978
1917
1929
1933
1989
1991
一战
二战
国家 英 法 俄 德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
(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强。
2.一战后二战前:
一战爆发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一战后二战前:
(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苏俄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苏俄和苏联)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苏联)斯大林模式: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逐渐建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高速发展走向解体崩溃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的作用来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其目的并不是在苏联发展资本主义。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一战后二战前:
(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苏俄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时期。
应对措施:
民主的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一战后二战前:
3.二战后至今: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时期 发展概况 原因 经济政策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70年代 “滞胀”困境 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
20世纪80年代 经济复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90年代 进入“新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教材47页
(1)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被广泛应用;
(3)第三产业兴起;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5)经济区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首先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特征是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人民版教材《必修二》135页
(2)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解体崩溃
(1)历史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矛盾逐渐突出。
(2)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各国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面临挑战的原因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一战后二战前:
3.二战后至今: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2)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变化
时间 经济体制 实行原因 特点
1956~1978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学习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单一的公有制;权力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平均主义
1978~1992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1992至今 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对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2.一战后二战前:
3.二战后至今: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2)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4)新兴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
原因: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结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原因: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结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2)出口能力增强,出口结构有所改善
(3)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2)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科研开发面临挑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4)教育质量面临严重挑战,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储备、科技发展。
(5)债务负担沉重,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6)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世界贸易发展中进步
思考:阅读49~50页正文四段文字,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进步的表现。
1、贸易组织进一步发展
思考:阅读教材49页比较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异同点?
异:①背景: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高筑贸易壁垒—世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②性质:临时适用多边贸易协定——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③重点:取消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份额和利益。
同:宗旨和基本原则基本相似,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世界贸易发展中进步
思考:阅读49~50页正文四段文字,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进步的表现。
1、贸易组织进一步发展
2、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
基础电信的开放促使有关签字国取消电信服务垄断,放宽对外国资本的限制和对公共管理的保障。各国消费者最想看到的结果是价格的降低。基础电信服务协议可以预见到的结果之一是国际话费的降低,至少要在未来的4年中降低15%。国际通话价格是由外国电话公司决定的,有时是一个法定的垄断收费。阿瑟.安德森咨询公司估计,今后10到12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可节省1万亿美元国际通话费。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世界贸易发展中进步
思考:阅读49~50页正文四段文字,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进步的表现。
1、贸易组织进一步发展
2、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
3、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
4、贸易形式进一步变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21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担当
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商品、技术、服务等)
生产的全球化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世界贸易发展中进步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1914
1917
一战
1922
苏联成立
1929
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46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结合
1950
1960
苏联经济问题突出
1978
中国改革开放
1989
1991
苏联解体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2008
国际金融危机
2010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1970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东欧剧变
47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
世
界贸
易组织
《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美国主导
资本流动全球化
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机构全球化
阶段一:
阶段二:
美国主导
短期贷款
调整国际收支
长期贷款
恢复发展经济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是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的,而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固定份额成正比。——教材151页
阶段一: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化
阶段二: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同意成立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年6月29日)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
目的:解决亚洲资金问题,推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亚洲经济抗风险能力
阶段二: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化
1997年,一些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对东南亚金融市场进行疯狂投机,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场遍及东南亚并波及东亚多国的金融危机。
——教材47页
阶段二: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也具有相当的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股市接连暴跌,金融市场陷入恐慌,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遭受空前损失。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于9月15日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使得此次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国际性的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持续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教材51页
疫情的全球化,给产业链的全球化蒙上阴影。
2020年4月10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接受美国媒体媒采访时呼吁在中国的美国公司考虑撤离中国,还不忘强调刺激措施:美国政府愿意支付搬家费用。
同一天,又爆出呼吁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的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决定拨出 20 亿美元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此外,还有2亿美元的预算用来支持日企撤离中国,迁往其他国家。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和权力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主导全球治理能力衰落的表现。
——陈伟光《全球化逆动与中国的应对: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关系的思考》
逆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要求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保证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逆全球化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知识小结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进步一:贸易组织进一步发展:关贸到世贸
2、进步二: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
二、世界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2.特征:曲折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结合,科技推动
1.曲折表现:①资本主义国家②苏联③发展中国家④中国
3、进步三: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入世
4、进步四:贸易形式进一步变化:电子商务等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1、阶段一:美国主导:布雷顿森林
2、阶段二: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