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00:30:30

文档简介

【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
一、11《论语》十二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一箪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为人谋而不忠乎(  )
(4)四十而不惑(  )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8)曲肱而枕之(  )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10)择其善者而从之(  )
(11)子在川上曰(  )
(12)逝者如斯夫(  )
(13)不舍昼夜(  )
(14)博学而笃志(  )
(15)切问而近思(  )
3.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同“   ”,意思为: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   ”,意思为:   
4.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4)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   
(5)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   
(6)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活用现象。
(1)吾日三省吾身(  )
(2)温故而知新(  )
(3)传不习乎(  )
(4)饭疏食,饮水(  )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6.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   。“
(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替 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信;“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
(4)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地阅读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含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5)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   ,在陋巷,   ,   。
8.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80字左右)
9.默写《论语》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不亦说乎”的“说”写成“悦”。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跟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说”写成“悦”。
“古‘喜说’‘论说’同字,汉以后增从“心“字别之。“悦”初见《广韵》(注:北宋一部关于用韵的字典)。”——翟灏《四书考异》
10.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选项
(1)传不习乎 A.反复练习,复习B.通晓,熟悉C.靠近,亲近D.习惯  
(2)人不堪其忧 A.乐,喜好B.经得起,忍受C.可以,能够D.胜任  
(3)不义而富且贵 A.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B.合理的主张和思想C.意义,意思D.恩情  
11.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然后按照其句式特点仿写一句话作为座右铭(文言或白话皆可)。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很多人喜欢借用《论语》中的句子起名字,例如下表中列举的阎立本、陈省身。请从本课中找出可以用来起名的字词,尝试给自己起一个别名,并说明含义。
姓名 出处 含义(寄望)
阎立本(唐代画家)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做人要脚踏实地,立足根本
陈省身(当代数学家)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我的别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论语》三则
子曰:“由①,诲女②如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注]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同“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是以谓之“文”也(  )
1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一处)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是以谓之“文”也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6.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lún;yuè;yùn;xǐng;dān;wǎng;dài;gōng;d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故答案为:lún ; yuè; yùn ;xǐng ;dān ;wǎng ; dài ;gōng ;dù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
(2)自我检查、反省
(3)谋划事情
(4)迷惑,疑惑
(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疑惑
(7)懂得 ;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8)胳膊
(9)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0)好的方面,优点
(11)河边
(12)往、离去 ; 代词,这,指河水
(13)舍弃
(14)坚定
(15)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2)句意为:广泛学习,坚守志向。笃:坚持不懈。
(3)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省:反省。
(4)句意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罔:迷惘,没有收获。
(5)句意为: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殆:疑惑。
(6)句意为: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惑:迷惑。
(7)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学习。
(8)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忠:尽心竭力。
(9)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
(10)句意为: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1)句意为: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知:了解;者:……的人;好:喜欢。
(12)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优点。
(13)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川上:河边。
(14)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逝:消逝;斯:这样。
(15)句意为:日夜不停。舍:放弃。
(16)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故答案为:
(1)志同道合的人。
(2)坚持不懈。
(3)反省。
(4)迷惘,没有收获。
(5)疑惑。
(6)迷惑。
(7)学习。
(8)尽心竭力。
(9)胳膊。
(10)泛指多次;兼词“于之”,在那里。
(11)了解; 的人;喜欢。
(12)优点。
(13)河边。
(14)消逝;这样。
(15)放弃。
(16)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3.【答案】(1)说;悦;愉快
(2)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
(1)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高兴。
(2)句意为:我十五岁时立场志学习。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故答案为:
(1)说;悦 ; 愉快,高兴。
(2)有;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泛指 品德高尚的人
(2)泛指多次;数词,三
(3)可以凭借;可能 、许可
(4)粗劣的;疏通、疏散
(5)冷水;无色 、无味、无臭的液体
(6)平民百姓;无学识、无智 谋的人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句意:不也是君子吗?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2)句意:可以凭借这一点作老师。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能够。
(3)句意:吃粗粮,喝冷水。疏:古义,粗粮;今义,稀疏。
(4)句意:吃粗粮,喝冷水。饭:古义,吃;今义,每天定时吃的食物。
(5)句意: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贬义词,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古义,多次;今义,数词。
答案:
(1)有才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凭借;能愿动词,能够。
(3)粗粮;稀疏。
(4)吃;每天定时吃的食物。
(5)普通的人,男子汉;贬义词,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多次;数词。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
5.【答案】(1)名词做状语,每天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3)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名词作动词,吃
(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知识点】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3)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句意为: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3)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6.【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在河边感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改变志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1)句中重点词: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句中重点词: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句意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句中重点词: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
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句中重点词: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句中重点词:志,志向。
句意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故答案为:
(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5)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浮、焉、箪、瓢
故答案为:
(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传不习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5)一箪食 一瓢饮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8.【答案】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 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写开场白。写清楚活动主题——“交流学习体会”,语言通顺得体,要有礼貌。
故答案为: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点评】本题考查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9.【答案】“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字,所以不可以写作“悦”。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文意,我们知道“不亦说乎”的“说”在文中是通假字,同“悦”,是喜悦的意思。根据材料中的介绍,可知“悦”一字在汉代以后才出现,而《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时都用“说”字替代,所以我们现在要遵从古代原文,不能换成“悦”字。
故答案为:“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字,所以不可以写作“悦”。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0.【答案】A ;B;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习,反复练习,复习。
故答案为:A
(2)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经得起,忍受。
故答案为:B。
(3)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
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B;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11.【答案】示例一: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仿写一:学而不玩则呆,玩而不学则毁。仿写二:听而不行则空,行而不听则偏。示例二:②知道它的人比不 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仿写一:羡之者不如学之者,学之者不如研之者。仿写二: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仿写。
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疲倦;句子可译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而无所得。这个句子指出了“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关系,选择学习中具有此种关系的两个方面,表述出二者对学习同样重要即可。比如学习也要适当休息,可拟写为:学而不休则倦,休而不学则毁。
②句中重点词:好,爱好、喜爱;乐,以......为乐。句子可译为: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句子运用层递关系,指出以学习为乐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据此写出生活或学习中类似的情况以警醒自己即可。比如,学习中不能一味的责罚,要适当的宽容,当然真心的关爱是最高境界,据此可拟写为: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
【点评】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仿写。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答案】示例一:知新“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示例二: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运用。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示例,可知这些名字来源于《论语》的名句,寄托着人物的某种追求或愿望。由“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可知这是“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据此不妨拟名为:知新。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示例一:知新“温故而知新。”(《论语 为政》)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示例二: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点评】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运用。根据题干给出的示例,理解题目是做什么的,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答案】13.什么;因此
1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以/谓之“ 文”也
15.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6.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自然额朗读停顿进行划分,注意每句划一处。
(3)本题考查语句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分类整理时要注意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何以: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是以谓之“文”也: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是以:因此,所以。
14.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①句的划分为:是以/谓之“文”也。②句的朗读节奏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5.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第一二个“知”均为“知道”,第三个“知”通“智”,智慧。②句翻译注意以下实词: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启,开导;发,启发。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节选的三句语录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 / 1【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
一、11《论语》十二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一箪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答案】lún;yuè;yùn;xǐng;dān;wǎng;dài;gōng;d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故答案为:lún ; yuè; yùn ;xǐng ;dān ;wǎng ; dài ;gōng ;dù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为人谋而不忠乎(  )
(4)四十而不惑(  )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8)曲肱而枕之(  )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10)择其善者而从之(  )
(11)子在川上曰(  )
(12)逝者如斯夫(  )
(13)不舍昼夜(  )
(14)博学而笃志(  )
(15)切问而近思(  )
【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
(2)自我检查、反省
(3)谋划事情
(4)迷惑,疑惑
(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疑惑
(7)懂得 ;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8)胳膊
(9)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0)好的方面,优点
(11)河边
(12)往、离去 ; 代词,这,指河水
(13)舍弃
(14)坚定
(15)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2)句意为:广泛学习,坚守志向。笃:坚持不懈。
(3)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省:反省。
(4)句意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罔:迷惘,没有收获。
(5)句意为: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殆:疑惑。
(6)句意为: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惑:迷惑。
(7)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学习。
(8)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忠:尽心竭力。
(9)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
(10)句意为: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1)句意为: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知:了解;者:……的人;好:喜欢。
(12)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优点。
(13)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川上:河边。
(14)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逝:消逝;斯:这样。
(15)句意为:日夜不停。舍:放弃。
(16)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故答案为:
(1)志同道合的人。
(2)坚持不懈。
(3)反省。
(4)迷惘,没有收获。
(5)疑惑。
(6)迷惑。
(7)学习。
(8)尽心竭力。
(9)胳膊。
(10)泛指多次;兼词“于之”,在那里。
(11)了解; 的人;喜欢。
(12)优点。
(13)河边。
(14)消逝;这样。
(15)放弃。
(16)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3.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同“   ”,意思为: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   ”,意思为:   
【答案】(1)说;悦;愉快
(2)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
(1)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高兴。
(2)句意为:我十五岁时立场志学习。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故答案为:
(1)说;悦 ; 愉快,高兴。
(2)有;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4)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   
(5)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   
(6)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   
【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泛指 品德高尚的人
(2)泛指多次;数词,三
(3)可以凭借;可能 、许可
(4)粗劣的;疏通、疏散
(5)冷水;无色 、无味、无臭的液体
(6)平民百姓;无学识、无智 谋的人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句意:不也是君子吗?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2)句意:可以凭借这一点作老师。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能够。
(3)句意:吃粗粮,喝冷水。疏:古义,粗粮;今义,稀疏。
(4)句意:吃粗粮,喝冷水。饭:古义,吃;今义,每天定时吃的食物。
(5)句意: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贬义词,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古义,多次;今义,数词。
答案:
(1)有才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凭借;能愿动词,能够。
(3)粗粮;稀疏。
(4)吃;每天定时吃的食物。
(5)普通的人,男子汉;贬义词,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多次;数词。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
5.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活用现象。
(1)吾日三省吾身(  )
(2)温故而知新(  )
(3)传不习乎(  )
(4)饭疏食,饮水(  )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答案】(1)名词做状语,每天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3)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名词作动词,吃
(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知识点】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3)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句意为: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3)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6.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在河边感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改变志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1)句中重点词: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句中重点词: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句意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句中重点词: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
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句中重点词: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句中重点词:志,志向。
句意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故答案为:
(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   。“
(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替 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信;“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
(4)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地阅读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含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5)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   ,在陋巷,   ,   。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5)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浮、焉、箪、瓢
故答案为:
(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传不习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5)一箪食 一瓢饮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8.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80字左右)
【答案】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 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写开场白。写清楚活动主题——“交流学习体会”,语言通顺得体,要有礼貌。
故答案为: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点评】本题考查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9.默写《论语》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不亦说乎”的“说”写成“悦”。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跟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说”写成“悦”。
“古‘喜说’‘论说’同字,汉以后增从“心“字别之。“悦”初见《广韵》(注:北宋一部关于用韵的字典)。”——翟灏《四书考异》
【答案】“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字,所以不可以写作“悦”。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文意,我们知道“不亦说乎”的“说”在文中是通假字,同“悦”,是喜悦的意思。根据材料中的介绍,可知“悦”一字在汉代以后才出现,而《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时都用“说”字替代,所以我们现在要遵从古代原文,不能换成“悦”字。
故答案为:“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字,所以不可以写作“悦”。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0.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选项
(1)传不习乎 A.反复练习,复习B.通晓,熟悉C.靠近,亲近D.习惯  
(2)人不堪其忧 A.乐,喜好B.经得起,忍受C.可以,能够D.胜任  
(3)不义而富且贵 A.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B.合理的主张和思想C.意义,意思D.恩情  
【答案】A ;B;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习,反复练习,复习。
故答案为:A
(2)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经得起,忍受。
故答案为:B。
(3)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
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B;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11.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然后按照其句式特点仿写一句话作为座右铭(文言或白话皆可)。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示例一: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仿写一:学而不玩则呆,玩而不学则毁。仿写二:听而不行则空,行而不听则偏。示例二:②知道它的人比不 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仿写一:羡之者不如学之者,学之者不如研之者。仿写二: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仿写。
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疲倦;句子可译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而无所得。这个句子指出了“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关系,选择学习中具有此种关系的两个方面,表述出二者对学习同样重要即可。比如学习也要适当休息,可拟写为:学而不休则倦,休而不学则毁。
②句中重点词:好,爱好、喜爱;乐,以......为乐。句子可译为: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句子运用层递关系,指出以学习为乐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据此写出生活或学习中类似的情况以警醒自己即可。比如,学习中不能一味的责罚,要适当的宽容,当然真心的关爱是最高境界,据此可拟写为: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
【点评】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仿写。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很多人喜欢借用《论语》中的句子起名字,例如下表中列举的阎立本、陈省身。请从本课中找出可以用来起名的字词,尝试给自己起一个别名,并说明含义。
姓名 出处 含义(寄望)
阎立本(唐代画家)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做人要脚踏实地,立足根本
陈省身(当代数学家)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我的别名       
【答案】示例一:知新“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示例二: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运用。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示例,可知这些名字来源于《论语》的名句,寄托着人物的某种追求或愿望。由“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可知这是“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据此不妨拟名为:知新。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示例一:知新“温故而知新。”(《论语 为政》)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示例二: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点评】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运用。根据题干给出的示例,理解题目是做什么的,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论语》三则
子曰:“由①,诲女②如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注]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同“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是以谓之“文”也(  )
1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一处)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是以谓之“文”也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6.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案】13.什么;因此
1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以/谓之“ 文”也
15.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6.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自然额朗读停顿进行划分,注意每句划一处。
(3)本题考查语句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分类整理时要注意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何以: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是以谓之“文”也: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是以:因此,所以。
14.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①句的划分为:是以/谓之“文”也。②句的朗读节奏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5.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第一二个“知”均为“知道”,第三个“知”通“智”,智慧。②句翻译注意以下实词: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启,开导;发,启发。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节选的三句语录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