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压时平衡逆向移动的是( )
A.2NH3(g)N2(g)+3H2(g) B.2NO(g)N2(g)+O2(g)
C.3O2(g)2O3(g) D.CO(aq)+H+(aq)HCO(aq)
2.煤气化的主要反应为: C(s)+ H2O(g)CO(g) + H2(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B.将块状固体粉碎,可加快反应速率
C.平衡时,反应停止了
D.平衡时,CO的浓度不再改变
3.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B.提高反应时的温度,可以实现的完全转化
C.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4.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B.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5.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 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两倍,再达到平衡,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mol·L 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x+yC.C的体积分数降低 D.B的转化率增大
6.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知醛与在酸催化下存在如下平衡:。据此推测,对羟基苯甲醛与10倍量的在少量酸催化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
A. B.
C. D.
7.对于aA(g)+bB(g) cC(g)的平衡体系,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热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正反应放热 B.a+b=c,正反应吸热
C.a+bc,正反应吸热
8.氯气溶于水时存在多重平衡:①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加热一定能增强氯水的漂白性
D.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可提高HClO的浓度
9.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H++Cl-+HClO
B.500 ℃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 2HI(g)
D. 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 2SO3(g)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打开可乐瓶盖后看到有大量气泡逸出
C.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D.工业上用氮气、氢气合成氨气的过程中,通过加压将氨气液化以增大转化率
1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 ,该反应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作出的判断(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2.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X(g)+2Y(g)+4Z(g) R(g)+5W(g),下列表示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2v生成(Y)=v消耗(Z) B.3v消耗(X)=v消耗(R)
C.温度保持不变 D.c(Y):c(X):c(Z)=2:3:4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25℃时某容器中发生:,当各组分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实际生产中,反应的条件为400~500℃、常压、合适的催化剂
14.常温下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测得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活塞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说明勒夏特列原理 B.d点:v(正) >v(逆)
C.c点c(NO2)比a 点小 D.若注射器绝热,则Kb>Kc
15.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工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H2时,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可加快反应速率
B.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浓硫酸,可加快酯化反应的速率,增大乙酸乙酯的产率
C.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有利于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CO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中毒反应为CO+HbO=O2+HbCO,可将中毒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
三、实验探究题
16.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25℃时,K=2.95×1011①
2CO(g)+4H2(g) CH3CH2OH(g)+H2O2(g)25℃时,K=1.71×1022②
(1)写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条件相同时,反应①与反应②相比,转化程度更大的是 。
(3)在一定压强下,测得反应①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温度(K)CO2/转化率(%)n(H2)/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3 28 15
3 83 62 37 22
①温度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提高氢碳比[n(H2)/n(CO2)],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生成乙醇 (填“有利”或“不利”)
四、综合题
17.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计算反应开始到10 s,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Y的转化率为 。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当X与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
B.在混合气体中X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X、Y、Z的浓度之比为1:1:2
(4)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用Y表示的正反应速率v(正)与用Z表示的逆反应速率v(逆)的关系是 。
(5)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恒容时充入Ne b.适当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选择高效催化剂
18.
(1)Ⅰ.某实验小组对 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 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 分别加入盛有 的 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min
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min
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 有关。
(3)Ⅱ.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分钟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末,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符号)。
A.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在密闭容器里,通入 ,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符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容器体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多,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符合题意;
D.溶液中的反应,无气体参与,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2.【答案】C
【解析】【解答】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块状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
C.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等于零,反应没停止,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状态是各物质浓度不变的状态,所以平衡时CO的浓度不再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其与速率成正比关系,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3.【答案】B
【解析】【解答】A.升高温度,体系中达到反应活化能的粒子百分比增大,可以增大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题给信息,提高反应时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但不可能完全转化,其转化率还会降低,B符合题意;
C.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勒夏特列原理,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则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升高温度,速率加快;
B、可逆反应无法完全转化;
C、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改变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的程度。
4.【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表面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A.化学反应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故B符合题意;
C.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不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等于0,反应未停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反应不同限度不同;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时间无关;
D.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不停止。
5.【答案】C
【解析】【解答】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两倍,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为0.25 mol·L-1;体积扩大两倍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0.25 mol·L-1,说明体积增大(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x+y>z,C的体积分数降低,B的转化率降低。
故答案为:C。
【分析】增大体积为原来的2倍,浓度应该变为原来的一半,即变为0.25mol·L-1,若是变为0.3mol·L-1,即A浓度增大,可以知道平衡朝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朝气体系数缩小的方向移动。
6.【答案】D
【解析】【解答】由已知信息知,苯环上的羟基不发生反应,醛基中的碳氧双键与发生加成反应,则对羟基苯甲醛与 反应的方程式为,在醛基碳原子上会连接两个羟基(分别为-OD,),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会脱水,得到醛基,-OD和-18OD缩去1个水分子生成醛基时有两种可能:-CHO和-CH18O,但18O原子的含量较多,所以-CH18O类醛基的含量相对大,则 的含量最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羟基苯甲醛与 反应的方程式为,-OD和-18OD缩去1个水分子生成醛基时有两种可能:-CHO和-CH18O,但18O原子的含量较多,所以-CH18O类醛基的含量相对大。
7.【答案】D
【解析】【解答】A.若a+b>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说明该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若a+b=c,则相对分子质量不会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若a+bD.若a+b>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说明该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答】A.氯气在常温下可溶于水,该过程是自发的,由于该过程的熵变小于0,则焓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为纯液体,浓度为定值,则反应②平衡常数K=,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同时次氯酸受热分解,次氯酸的浓度不一定增大,则漂白性不一定增大,故C符合题意;
D.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石灰石消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次氯酸浓度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ΔG=ΔH-TΔS<0分析;
B.水为纯液体,浓度为定值;
C.加热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同时次氯酸受热分解;
D.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A.饱和食盐水中c(Cl-)达到最大值,Cl2与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c(Cl-),可是平衡逆向移动,因此Cl2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A符合题意;
B.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NH3的合成,采用500℃是由于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高,反应速率快,与平衡移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加压后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是由于c(I2)增大引起,与平衡移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是用于解释平衡移动的,因此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需涉及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 HCl+HClO,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见光分解,平衡正向进行,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开可乐瓶盖后看到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减小压强、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平衡移动的结果,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平衡体系中存在可逆反应:2HI(g) H2(g)+I2(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和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氮气、氢气合成氨气的过程中,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通过加压将氨气液化以增大转化率,与平衡有关,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由A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分析的结果是相符的,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温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K变小,B符合题意;
C.t时刻,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瞬间变大,但平衡不移动,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仅增加O3,平衡向右移动,NO2转化率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脱硝反应为: ,该反应为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ΔS<0,根据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即有ΔH-TΔS<0,所以得出ΔH<0,反应为放热反应。
12.【答案】A,C
【解析】【解答】A、当2v生成(Y)=v消耗(Z)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3v消耗(X)=v消耗(R)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温度在发生变化,因此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
D、各组分的浓度与初始浓度、转化率有关,因此当c(Y):c(X):c(Z)=2:3:4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13.【答案】B,C
【解析】【解答】A.化学平衡常数改变,体系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不符合题意;
B.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相等于加压,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符合题意;
C.转化为是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实际生产中,反应的条件常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不需要加压,所以条件为400~500℃、常压、合适的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A、升高温度,平衡朝正向移动;
B、增大压强,平衡朝气体系数缩小的方向移动;
C、物理变化不存在平衡;
D、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采用常压进行。
14.【答案】A,D
【解析】A【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能说明勒夏特列原理,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d点平衡逆向移动,v(正)C.由图示可知,a点和b点透光率一样,两者处于的化学状态一样,结合分析,b点到c点为压缩注射器,c点与a点或b点相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浓度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b点到c点为压缩注射器,绝热时,压缩注射器,平衡正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即Kb>K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的结论;
B、平衡朝逆向移动,即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结合透光率以及压缩的条件,可知两点浓度都增大;
D、放热反应,温度和平衡常数为反比。
15.【答案】A,C
【解析】【解答】A.改用浓硫酸时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减小,故A符合题意;
B.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需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做催化剂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增大乙酸乙酯的产率,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会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C符合题意;
D.中毒反应:,将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使氧气浓度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使从血红蛋白中脱离出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是二氧化硫;
B.在制备乙酸乙酯时,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
D.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使氧气浓度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使CO从血红蛋白中脱离出来。
16.【答案】(1)
(2)②
(3)减小;不变;有利
【解析】【解答】(1)反应①平衡常数;
(2)由于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大于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因此反应②正向进行的程度较反应①大,即相同条件下,转化程度较大;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C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此时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减小;
②由于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因此提高氢碳比,K值不变;
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相同温度下,提高氢碳比,CO2的转化率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乙醇的生成;
【分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分析;
(2)由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大小;
(3)①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K的变化;
②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结合氢碳比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7.【答案】(1)X(g)+Y(g) 2Z(g)
(2)0.0395 mol·(L·s)-1;79.0%
(3)B
(4)2v正(Y)=v逆(Z )
(5)bcd
【解析】【解答】(1)据曲线图可判断出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X、Y的变化量都是0.79mol,z的变化量是1.58mol,系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X(g)+Y(g) 2Z(g);
(2)根据速率计算公式,反应开始到10 s,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0.0395 mol·(L·s)-1,Y的转化率= 79.0% 。
(3)A.当X与Y的反应速率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方向相同,不一定平衡,故A错误;
B.根据平衡定义,混合气体中X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一定平衡,故B正确;
C.根据 ,气体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恒量,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一定平衡,故C错误;
D.根据 ,气体质量、气体体积都是不变,混合气体的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
E.X、Y、Z的浓度之比,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故E错误;
答案为B;
(4)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的比等于系数比,用Y表示的正反应速率v(正)与用Z表示的逆反应速率v(逆)的关系是2v正(Y)=v逆(Z );
(5)a.恒容时充入Ne,浓度不变,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速率一定加快,故b正确;
c.缩小容器的体积,浓度增大,速率加快,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速率加快,故d正确;
答案为bcd。
【分析】(1)根据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进行计算X的反应速率;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或由此演变的不变量可以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注意需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增大反应速率需要加强反应条件。
18.【答案】(1);放热
(2)催化剂的表面积大小
(3)
(4)
(5)B
(6)A;C
【解析】【解答】(1)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触摸试管的感觉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 ;放热;
(2)由题给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状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故答案为:催化剂的表面积大小;
(3)由图象可知,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 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2min时,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5—3)mol:(2—1)mol:(4—2)mol=2:1:2,由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由图可知,反应开始至2分钟末,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2—1)mol=1mol,则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故答案为:0.1mol/(L.min);
(5)A. 不能说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关系,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不正确;
B.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变小的反应,随着正反应的进行,气体物质的量不断减小,压强也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C.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到平衡,故不正确;
D. 该反应在5L恒容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都是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故不正确;
B正确,故答案为:B;
(6)A.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减小,故正确;
B.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故不正确;
C.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会减小,故正确;
AC正确,故答案为:AC。
【分析】(1)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触摸试管的感觉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由题给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状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短,化学反应速率快;(3)由图象可知, 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由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化学方程式;(4)由化学反应速率公式计算可得;(5)由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进行分析判断;(6)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