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故都的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9 19: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对这些特
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 2、请用简洁的语言,扣住这些段落中的
主要景物,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秋景图。故都秋天的特色是“清、静、悲 凉”。 3—11 自然段。故 都 的 秋 明确:初读文本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再读文本故 都 的 秋 标出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 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观 秋 色 青天
蓝朵
秋草
落蕊
树影
灰土
灰沉沉的天
青布
枣树(蓝绿)
(蓝色)
(黄色)
(灰白)
(暗灰)
(灰色)
(灰色)
(蓝绿)
(淡绿微黄)清听 秋 声 标出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 鸽飞声
蝉 声
风雨声
问答声静品 秋 味秋色秋声青天
蓝朵
秋草
落蕊
树影
灰土
灰沉沉的天
青布
枣树(蓝绿)
(蓝色)
(黄色)
(灰白)
(暗灰)
(灰色)
(灰色)
(蓝绿)
(淡绿微黄)鸽飞声
蝉 声
风雨声
问答声静清 悲凉
(秋味)香山红叶颐和园 作者为什么只撷取这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灰色的花、槐、蝉、雨、果等景物来细味秋天的“清、静、悲凉”呢? 品 秋 味(提示: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个人气质 。)合作探究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郁达夫3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随兄长留学日本。十年客居日本的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体现出了他浓郁的抑郁、孤僻的个性特征,另外,他还提倡写“静的文学”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离群索居的寂寞的生活。本文正是写于此时。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悲凉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创造社成员合影
郁达夫(左一)和郭沫若、成仿吾知人论世故 都 的 秋秋色秋声青天
蓝朵
秋草
落蕊
树影
灰土
灰沉沉的天
青布
枣树(蓝绿)
(蓝色)
(黄色)
(灰白)
(暗灰)
(灰色)
(灰色)
(蓝绿)
(淡绿微黄)鸽飞声
蝉 声
风雨声
问答声静清 悲凉
(秋味)眷恋之情
落寞之感
家国之思完美结合以景显情以情驭景一片自然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随堂练习:本文中郁达夫对秋有独特的感受,其实每个人对于秋都有与 众不同的感受,你心中的“秋”是什样子的?请用到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段落。如何才能做到以景显情、以情驭景呢? 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2、充分调动我们的各个感官。
3、合理运用多种手法。技巧点拨 随堂检测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静静的来了,来了。秋日的清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它消融了夏季的躁动,酝酿着冬日的冷寂,等待着春天的萌发,令人神往。走在幽静的路上,偶然,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前,以未尽枯黄的面容,匍匐的姿势,悲哀地完成了流浪的旅途。我伫足而立,内心并不凄然,接受过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自然能遥望这轮回里的安然。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而后,薄暮秋末的黄昏近了,近了。还没等枝叶间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无际的黑色笼罩着一切,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秋夜,月静如水,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与静谧。 总结方法,提高升华 作者既是描写故都之秋,但是也有一些段落,笔墨有些宕开,给人一种枝的蔓感觉。比如还写了江南的秋。有什么用意?合作探究形散神聚作业布置1. 课下继续搜集整理关于秋的名篇佳句。2. 课下阅读郁达夫《北平的四季》。再次
体会作者故都的眷恋深情。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