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问题:你知道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疫病大流行?
天花
鼠疫
流感
痢疾
结核
霍乱
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材料1:疫者,民皆病也。 ——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2: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
材料3: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明·吴有性《温疫论》
明·吴有性《温疫论》
(一)概念:
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
(阅读教材P82第1段找出疫病的概念)
2.表现
(1)天花
彼得二世
路易十五
拉美西斯五世
顺治皇帝
玛丽二世
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
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
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一、历史上的疫病
2.表现
(2)鼠疫: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肆虐300年,欧洲人口死亡过半
①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
“鸟嘴医生”: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
阅读教材80页史料阅读,思考史料反应了什么历史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
原因:14世纪欧洲鼠疫流行蔓延
一、历史上的疫病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 000万人以上。
(3)黄热病
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5)西班牙大流感
(4)斑疹伤寒
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在非洲、美洲、欧洲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2.表现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导致2500万-1亿人死亡。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这种瘟疫主要靠蚊虫叮咬传播,患者肤色发黄,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一般在7-9天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会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表现。
一、历史上的疫病
天花
鼠疫
黄热病
斑疹伤寒
西班牙流感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古埃及时期
18世纪
中国清朝
6世纪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
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17-19世纪
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20世纪早期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二)表现:
梳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概括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
古希腊
明朝末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
中国鼠疫横行
(三)特点:
1.频繁性、周期性;突发性
2.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3.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
4.时空分布不均衡。
一、历史上的疫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
(四)原因:
原因:
1.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2.气候导致的灾害
3.公共卫生条件差 4.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5.人口的聚集流动以及文明的扩张
材料1:在黑死期间由于教会的无能已经使得人们对其产生怀疑,而黑死病后出现的这种局面更使得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和文化上原有的领导地位…… 材料2: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材料3: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材料4:在这场瘟疫中,教会失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元气大伤,改变了与王权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王权得到了巩固,民族国家势力增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教会提出了挑战。——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上的疫病
根据教材结合材料分析疫病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
(积极、消极/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思想等)
(五)影响:
①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
影响政治走向。
②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③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
④军事:削弱军队战斗力,影响战争局势
1.消极:
2.积极:
①思想:促进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人文主义)
②医学:客观上推动了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③政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问题探究】教材P87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
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疫病影响历史进程,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疫病影响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导致军队大量死亡;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人类与疾病对抗中取得许多伟大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措施 时期 具体实施
重视公 共卫生 古罗马 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古中国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
探索疫病防治方法 东晋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明代 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建立救治机构 西汉后期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隋唐时期
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 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近代医学的进步 18C晚期 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世纪 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1928年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六)防治措施
一、历史上的疫病
p83 思考点: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①古代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
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
②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
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
③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
时期 人物 成就 意 义
战国
望闻问切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总结秦汉经验,以阴阳五行解释,阐明人与自然关系有机联系,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
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唐朝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使用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中外欢迎
明朝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中医诊断的四种基本方法
扁鹊
不详
华佗
张仲景
“麻沸散”、“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孙思邈
《千金方》
政府
尊称“药王”、临床百科全书
李时珍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
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医药
1.成就
地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一)古代中医药
1.成就
(1)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由《素问》《灵柩》两部分构成,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书影
材料:《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充分反映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有着比较全面的论述。《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内经》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历史上朝鲜、日本等国都曾把《内经》作为医学教科书,其主要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
——王振国《中外医学史》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医药
1.成就
(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①战国时期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②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
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后汉书·华佗传》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医药
1.成就
(3)中药典籍整理
①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②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书影
集明朝以前本草之大成,创立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每药标正名为刚,纲之下列目
《本草纲目》体例的特点有:
详细介绍了每一味药的产地和外形特征,再按气味等说明其功能
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思想
体例完备,全书框架一目了然
全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功用全面
二、中医药的成就
理论 体系 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治疗 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东汉华佗的“麻沸散”、“五禽戏”; 针灸疗法;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朝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中药典籍整理 唐代《新修本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特征:
(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著作丰富,理论体系博大
(3)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经验丰富
(4)强调整体观,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
(5)在用药上以草药为主,讲究药食同源,注重养生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医药
1.成就
思考: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原因:
(1)经济:农耕经济发达
(2)政治: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动
(3)文化: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
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
思想的影响
(4)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药思想 蕴含的中华文化
《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
《同仁堂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同修仁术,济世养生。 讲究仁德,以人为本(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张仲景《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大一统整体观
华佗《华氏中藏经》: 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 阴阳五行
孙思邈《千金方》: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 医已病之病。 居安思危,思患预防,忧患意识
程杏轩《医述·审证》:内伤发热,时发时止;外感发热,热盛无休。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 辨证思维,整体观
中医药学本身既是科学,又【知识拓展】是文化,是中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材料: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
青蒿素化学元素
二、中医药的成就
1.创新: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总结临床经验,使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传承:
(1)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2)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3.成就:
(1)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中医药的当代价值:①利于人民健康,具有医疗价值;②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化价值;④发掘和创新中医资源,具有科技价值;⑤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一)西医的发展
1.原因:
2.表现: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近代科技推动医学发展
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
伦勃朗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历程:
(1)明末清初:
(2)近代以来:
西式医院建立
西医院校建立
引入西方 公共卫生措施
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建立,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
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与影响?
(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2.背景:①西方文明的传入; ②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
④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⑤受到日本的影响。
3.影响:
(1)积极:①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近代化;
②促进了中国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③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2)消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传统地位;这是一种文化侵略现象,传教士在中国发展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入侵服务;部分西医拥护者过于否定中医,甚至提出废除中医,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
疫病
三、西医
在中国的传播
(一)概念
(二)表现
(三)特点
(四)原因
(五)影响
(六)防治措施
(一)古代
(二)新中国成立后
(一)西医的发展:原因、表现
(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医药
的成就
本课小结
1.成就
2.特点
3.原因
1.历程
2.原因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