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基础之上展开的,对于学生来说,已基本掌握了光路图的画法、对光的反射、折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色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还不清楚,更是不明白其本质是什么,对于红外线、紫外线也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导入新课
引入播放《真心英雄》歌曲片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师:为什么美丽的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美丽的彩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模块一:认识光的色散
动手与试验:
师: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手电筒照射三棱镜,在光屏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动手实验,在光屏出现彩色光带。师: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接下来我们在通过微课来了解一下光的色散。播放微课
师:这个实验最早有牛顿发现的,一天下午牛顿在阳光下观察到肥皂泡是彩色的非常漂亮,这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为了探究肥皂泡背后的原因,1966年鼠疫期间他回到农村的老家里,让一束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白墙上出现了一条彩色的光带。最最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习牛顿这种大胆发现、敢于探究的精神,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发现问题并探索背后的原因。
结合微课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多种颜色的光。
2.光的色散的实质:____________
3.白光_____(是\不是)单色光
4._____的偏折程度最小,_____的偏折程度最大。
学习后回答。播放学生在家制作彩虹的视频。
师:彩虹的形成与三棱镜的色散有什么关系呢?生:下雨后空气中有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形成彩虹播放微课,观看彩虹形成的原因。
(三)模块二:光的三原色
师:只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从手机上我们能看到多彩的世界,这是不同手机屏幕像素放大后的图像,观察一下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师:物理上我们把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为什么通过这三种颜色就能组成不同的颜色那?接下来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试验器完成下列实验,观察一下有什么新的发现?进行实验生:通过红绿蓝可以组成不同的颜色。师:除了手机屏幕还有什么物体也是这样的呢?
生:电视、平板、电脑、一体机评价反馈:
(四)模块三:物体的颜色
我们生活中不仅只有七种颜色,我们生活中的不同物体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有各种颜色哪?
一、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同学们回顾一下光的反射的知识,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物体的 生: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图片,花为红色,叶子是绿色,花盆为蓝色。为什么不同的部位呈现不同的颜色的?
猜想一:不同的部位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猜想二:不同的部位能够反射不同颜色接下来带着咱们的猜想进行实验:在暗室中,用绿光照射红花绿叶和蓝色花盆,观察物体的颜色。
合作策略:接力法操作步骤
1.组内按照 DCBA的顺序分别完成上述实验;
2.每位同学思考并填写任务单;
3.A同学负责汇总原因;
4.随机抽取某位成员进行展示使用手机投屏将学生实验现象投屏展示小组上黑板展示:绿光照射到红花上被吸收,看到的花为黑色,照射到绿色叶子上,放射绿光到我们的眼睛,看到叶子是绿色。
生:当太阳光照射到红色不透明物体时,只有红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其它色光被物体吸收了。总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有它反射的光决定。联系实际:思考:夏天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冬天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思考:为什么夏天穿白色衣服?冬天穿黑色衣服?
生:夏天穿白色衣服,冬天穿黑色。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咱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它的原型就是咱们的国宝大熊猫,接下来咱们分别用红、绿、蓝和白光照射图片中的熊猫,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白色部分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