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1:2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长相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此时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时,应积极挖掘现有的经验基础,做好古诗词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希沃白板
课前活动
1.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纳兰性德。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借助手头资料初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题目
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成了寒山寺半夜的一抹悠悠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2.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就让我们走进纳兰的词《长相思》。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层层递进,熟读诗词
1.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出示资料:长相思,词牌名。36字,上下阙各四句,前人多用于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
——《唐宋词鉴赏辞典》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把这首词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节奏来。开始读吧。
3.师巡视,关注生读情况。
4.时间到,请同学来读一读,大家注意听(指名读,师评价)
5.关注多音字“更”在这首词中读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在成语中也遇见过这个读音,想想看(三更半夜)
6.师解释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所以有句诗是这样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7.同学们齐读。
8.大家发现没有,每句词的最后一个字都发什么音?(后鼻音),所以我们要读出他的节奏来,哪位同学尝试一下。(你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读的真好)再指名读(出示词间隔符)
9.生齐读。
10.同学们,读完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感情?(相思之情),那么能否调动一下你的情绪,读出这种相思来?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读这首词。
11.指名读,师评价
12.师生配合读,师:山一程,生:水一程,师:身向榆关那畔行,生:夜深千帐灯。师:风一更,生:雪一更,师:聒碎乡心梦不成,生:故园无此声。
13.接下来师生调换配合读。
三、走进词人,了解背景
1.师引导语:要想真正读懂纳兰的心,我们一定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2.这首词抒发的是纳兰性德的思念之情,关于纳兰性德,你了解吗?(出示纳兰性德资料,生默读)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为其之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不久便长辞于世,时年不过而立。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3.生默读完毕,师:这位纳兰性德,他可是康熙皇帝身边的重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封为一等大内侍卫。这首词就是康熙东巡祭祖随康熙帝出征时所作。
四、小组交流,理解词意
1.师:那么,这首词到底写了什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关注课后题目。
2.就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交流一下这首词的意思吧。
(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3.时间到,指名说意思,师点评,引导理解: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4.再指名说意思。
5.带着你对这首词新的理解,生齐读。
五、展开想象,体悟词情
1.师过渡语:原来,纳兰是写了这样一幅跋山涉水的画面,这样一幕风雪交加的情景,但是,纳兰心中是何等地忧愁,是何等地思念着自己的故园呢?就让我们走进纳兰的内心深处,去看,去听,去想象。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词上阙,展开联想,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3.时间到。我们先来看上阙。我们知道上阙主要是说作者在随军的路上,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是啊,这是一段艰辛之路,你从那个词看出了将士们的艰辛。
(聚焦“一程”)是啊,一程又一程,请看视频
(出示出征路线图,师讲解)
4.所以,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说)(将士们威武庄严,整齐的向着山海关进发,跋山涉水,烟尘滚滚)
5.所以作者坎坷的征途啊。你有何感受?
(辛苦、艰辛等词语)
6.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艰辛坚持。
(生齐读)(板书:身 榆关)
白天将士们辛勤奔波,到了晚上,我们看这副插图,你想象到什么?
(指名说:帐篷外飘着鹅毛大雪,一眼望不到边的帐篷闪烁着灯火,将士们在帐篷里写着家书,聊着自己的家事)
7.所以,这一路的艰辛劳顿,汇聚成五个字(指名读夜深千帐灯)这一夜的思念汇聚成五个字(指名读夜深千帐灯)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汇聚成(生齐读夜深千帐灯)
8. 师引导:而在这数千顶营帐中,也有一个人睡不着,他也在思念着自己的故园,那就是纳兰性德,在纳兰的故园里,没有寒风朔雪之声,有的只是平静、祥和、宁静。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下阕,走进词人内心,想象在纳兰的故园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9.师巡视,配乐琵琶语。师语言引导:也许,那是一个草长莺飞的二月天,纳兰带着他的小儿子去郊外踏青,放纸鸢,于是,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也许那是一个月圆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火炉旁,看着月亮,聊着家常,于是,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也许是母亲的膝下,妻子的依偎,儿女的环绕。。。写下来吧,你多看到的那一副温馨的画面。
10.时间到。指名说画面。师点评。在纳兰的故园有这么一幕幕温情的画面啊,纳兰不禁想到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纳兰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当明月东升的时候,他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朋友相聚的时候,他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1.师引导: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12.词人此时心已在(故园)(板书:心 故园) 在跋山涉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纳兰的思念,在寒风朔雪中,我们看到的是纳兰的忧伤。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词人的情感(板书:景 情)
13. 此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生齐读)正如著名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这样评价纳兰(出示课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14.这是多高的评价啊!
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作者这份长长的相思。
(生齐读,配乐)下课。
板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榆关 故园
身 景
心 情
《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本节课有以下几点设计: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有层次的诵读是我想要的效果,先是学生自由读词,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相机纠正学生的易错字,其次,提高要求,争取读出节奏。最后,学生初步感受到词中蕴含的思念之情,要求读出自己的情感。在诵读形式上,我也尝试多种方式,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在朗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3.补充资料,适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①.出示出征地图,帮助学生感受路程遥远、艰辛。
②.通过纳兰的身世资料,对学生理解词的背景有帮助。
③.王国维先生对词人的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词人离别之情的烘托没有达到顶峰,可以在体会到纳兰的思念
和忧愁之后,增加纳兰的诗句“问君和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夜”此时的纳兰最思念他的朋友、妻子、母亲、儿子。可以代入角色,问君、问夫、问儿、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级团圆夜?感受纳兰不是轻离别,是重离别,以及背后的原因: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2.学生的情绪需要有层次,尤其最后,应体现在朗读中。
3.少拓展,可以延伸纳兰的其他词,可以延伸李煜、白居易的《长相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