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年),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臧克家闻一多 诗人
《红烛》
《死水》
《七子之歌》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民主战士)“最后一次讲演”——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中穿插形象描写的写作手法。
2、感受文中富含诗意和情感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嫉恶如仇的崇高情操。重点: 1.叙述与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 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及此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读一读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潜,整个。专心致志,高度集中。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窥,偷偷地看。形容专心致志。 作,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一,完全;既,已经。完全与以前相反。词语积累: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哪些段落衔接起来的?联系课文,说说这些段落有何作用?
3.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想一想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你回答正确了吗?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了就做的特点。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3.“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学者——闻一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革命者——闻一多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革命家)严谨治学态度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本书
(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一丝不苟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为什么他只写这三本书、三件事?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前期:后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思考:闻一多先生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是一个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革命家。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找一找,圈点勾画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比喻,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比喻、细节描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4.“慷慨淋漓”地说“你们站出来”
5.“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语言描写,表现了闻先生的大义凛然。——外貌描写,刻画了闻先生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突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品读赏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作者精心地选用“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刻苦钻研古代典籍的精神。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严谨;“沥”“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⑥“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用一句名言赞美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赞颂闻一多的诗“说”的多重含义1.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
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斥责和揭露。
2.这不再是“做了再说”
宣告自己干了什么或要干什么。
3.“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指吹嘘 “说”和“做”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关于“说”和“做”的熟语吗?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课外阅读欣赏《死水》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 像一朵忘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