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31张PPT)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31张PPT)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11: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解读: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9 【Ⅱ】33·文化发展
2020 【海南】14·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浙江】7月·16·罗马法 【浙江】1月·罗马法
2021 【河北】11·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湖南】12·罗马法
2022 【辽宁】13·法兰西王权不断加强
【海南】11·城市自治 【山东】10·中世纪王权强化
【北京】12·英国议会 【浙江】6月·16·万民法
【海南】16·中西方城市对比 【广东】18·地中海世界
2023 【新课标】32·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北京】12·中世纪自治城市
【湖北】12·西欧中世纪庄园 【湖北】11·查士丁尼
【广东】12·中古欧洲的王权与教会 【浙江】12·罗马法
【高考考情分析】
考查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新变化和罗马法
观察《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提取信息并进行解读。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特点:①以土地为纽带;
②等级森严,不能越级管理;
③依次主臣关系,层级间相对独立;
④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
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孕育统一的力量。
②封建主独立行使权力,造成王权较弱,出现不同程度分裂割据的局面。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土地类型 经营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农奴份地 农奴
①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提供农民土地;
②领主及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向领主缴纳交纳地租;服劳役;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③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基础治理单位。
思想文化:基督教神学控制欧洲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教皇英诺森三世
精神世界统一
世俗政权分裂
教阶制
封君封臣制
经济:拥有大量土地和庄园,是西欧最大封建主,并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教阶制度的等级制度;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思想:控制人们精神生活,强调禁欲苦行;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2015·上海)根据所学知识及下面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考察方向: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拓展提升】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 西周分封制
不同 社会形态
纽带
统治方式
相同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
各级封建主不可越级管理
(一个封臣可以有数个封君)
天子是天下共主
目的:维护统治; 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内容:权力义务交织; 影响:前期加强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2023·湖北卷)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C
考查方向: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
类别 成就 评价
宗教
文学
科技
《圣经》
及神学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少有成就
地位:基督教文化的载体。
局限:维护基督教会、封建主统治。
进步: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利于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
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罗兰之歌》)
叙述市民家庭的悲欢离合
(《列那狐的故事》)
因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神学与科学是对立的)
《圣经》
托马斯·阿奎纳,“神学界之王”《神学大全》
骑士文学
《罗兰之歌》
市民文学
《列那狐的故事》
【知识链接】中古西欧文化(选必3P23)
【拓展提升】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
西欧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跨度
形成背景 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社会动荡,基督教影响 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
政治制度
阶级矛盾 领主与农奴 地主与农民
经济制度
城市发展 自治传统,起步较晚 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
思想文化
约5世纪——15世纪
战国——鸦片战争(1840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庄园制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
基督教垄断文化
儒家思想占主流
封君封臣制
(2022·山东·10)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B
考查方向:中古西欧封建王权加强的历史趋势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11世纪——15世纪)
政治上: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城市兴起,取得自治权,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思想上:大学兴起,人文思潮复苏(文艺复兴)
(二)中古欧洲的新变化(11C-15C)
一、多元的西欧封建社会(5C-15C)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古欧洲的新变化(11C-15C)
1.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一.多元的西欧封建社会(5C-15C)
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协商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①背景:
②标志:三级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促进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教权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斗争,这是中世纪演化的重要动力。
——李筠《西方史纲》
(二)中古欧洲的新变化(11C-15C)
1.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1)法国等级君主制(选必一P10)
(二)中古欧洲的新变化(11C-15C
1.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英国议会的起源
在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订《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1264年和1265年,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称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2)英国议会君主制(选必一P10)
运用契约和法制的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贵族的权利;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传统。
阅读材料,思考:《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限制国王随意抓人、处置民众和对被统治者随意征税的权力。
《大宪章》主要保护的是贵族的利益,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处置贵族。对商人利益的保护,一方面说明商人当时已经相当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此前国王曾对商人征收苛捐杂税。
(二)中古欧洲的新变化(11C-15C)
1.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2)英国议会君主制(选必一P10)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2023·广东高考·12)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考查方向:有限王权的传统
B
(2022年·6月·海南·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产生的前提
D
考查方向: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
一位公爵大人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百般无奈,不得不向城里人要求一笔贷款。商人们商议后答复说“同意”,说他们乐意帮助公爵摆脱困境。“但作为345金磅的交换,他是否能给他们一个书面许诺(另一份特许证),许诺他们,市镇居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由城市里所有商人和自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议会,前述的议会将不受来自城堡一方干涉地管理市政事务。大人怒不可遏。但是他需要这笔钱,只得同意并签署了特许状……市镇居民还得到了一份新的,允许他们建造一所‘市政厅’及一座牢固的、可以存放所有特许状、防备火灾和偷盗的塔楼,其实那意思是防备将来大人和他的武装随从使用武力。“这样城市的主人就由公爵变成了市镇议会。
——房龙《人类的故事》,吉林出版社,2014,第130页
争取自由
加强王权
经济支持
管理支持
特许保护
(1)兴起原因:
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②封建经济发展;
③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④封建主剥削。
(2)自治方式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3)影响:①政治:有利于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兴起;②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思想:促进大学的兴办,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创造条件;④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思考】中世纪欧洲城市为什么能“自治”?
有钱却讨厌束缚的城市商人+有特权却缺钱的地方贵族/国王
(2022·北京高考·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C
考查方向:议会机制扩大了王权统治的基础,市民是国王联合的对象,也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影响
(2023·辽宁高考·12)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D
考查方向:中世纪西欧商业发展的影响(唯物史观)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
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
查士丁尼时期
帝国版图达到鼎盛,一度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6世纪中期后
仅保留小亚细亚和
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13世纪初
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53年
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攻陷,帝国灭亡。
二、一元的中古东欧
经济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 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重要的桥梁。
军事 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思想文化 法律 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标志着 最终形成
文献 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为意大利 提供了条件。
建筑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宗教 东正教 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是东正教的中心。
文字 两种文字成为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君士坦丁堡
文艺复兴
东正教
君士坦丁堡
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演变)
《罗马民法大全》
(选必三 P24)
罗马法体系
(2023·湖北高考·11)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D
考查方向:查士丁尼
(2022.6·浙江高考·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C
考查方向:万民法
(2021·河北·11)在古罗马城市建设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立法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规定:“你让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的,你要恢复原状。就不得进行这样的施工和这样的堆放物,我也要发布令状。”这说明( )
A.水道管理服从裁判官个人意愿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私法规则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D.官员从政行为依法得到规范
B
考查方向:罗马法
(二)俄罗斯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的发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3世纪中期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16世纪初
莫斯科公国
反击蒙古,建立统一国家
1547
伊凡四世
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二、一元的中古东欧
政治 沙皇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改革)
思想文化 宗教 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文字 对希腊字母的继承改造
文学 12C史诗 . 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建筑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 的象征
法律 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东正教
斯拉夫字母
《伊戈尔远征记》
东正教
(选必三 P24)
西欧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东欧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沙皇国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
基辅罗斯
(882-1240)
(1284-1547)
(1547-1721)
“第二罗马”
(395-1453)
“第三罗马”
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
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的文化。—张百春《东正教》
三、中古时期的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知识体系构建】
(2022·广东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图2 地中海示意图
选择:"智慧之海"
论述:地中海在古代出现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古希腊创造了民主政体,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出现了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伟大的改革家,促进了民主政体的发展。古希腊还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哲学;出现了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古罗马的法律是近代欧美国家法律制度的渊源。在近代,地中海的意大利还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一大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创造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总之,地中海地区从古代到近代,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