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7 16: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教师版
(11+14+6)
第一部分 德州历史名人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夏朝后羿,有穷部落长、善射。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说苑》
注释:①方尺:一平方尺。②的:靶心。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更射之 万金为之患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3.后羿本是神射手,可是他连发不中,为什么?(可以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4.谈谈阅读本文带给你的启发。(2分)
答案:1、再一次 担忧,负担 2、如果人们能够抛弃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3、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4、学习或做事时如果顾念得太多,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译文:夏王让后羿射直径为一寸的一平方尺大小的兽皮做的箭靶,于是夏王命令他说:“你射这个靶,射中目标那么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夏王问大臣弥仁:“这个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抛弃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二、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选自《淮南子》)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十日并出 断修蛇于洞庭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英雄后羿的杰出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从选文看,尧帝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答案:1.一起、一同、齐 砍断、斩断。2.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天子。3.用原文即可——“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或自己概括。4.知人善任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均为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去为民除害到南方泽地荒野去,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天子。
三、晏婴(前6世纪)齐国正卿,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封地在今齐河。
社 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 ”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 也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 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11 ,腹12而有之 ,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②景公:齐国国君,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涂:作动词用,抹泥。⑤托:寄托.⑥涂:涂抹上的泥。⑦以:因为.故:原因.⑧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⑨蔽 :蒙蔽、隐瞒.⑩卖:卖弄。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 11 案据:把持,保护。12 腹:厚。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灌之则恐败其涂 人主左右是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3.国之社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结合现实,想一想晏婴的论述,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1.伤害,损坏 (人主)身边的近臣(亲信)
2.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
3.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腹而有之
4.结合时代,围绕反腐的重要性谈出一点正确看法即可。
译文:齐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忧虑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忧虑的是社鼠。”齐景公说:“为什么 ”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柱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如果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如果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因为有社庙作为庇护所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主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四、
晏子①之御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 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⑨。”其后夫自抑损⑩,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驾驶马车的车夫。③盖:车上的伞。④驷:读sì四,古代一辆车上套的四匹马称驷.⑤去:离去,意即“离婚”。⑥身,身为。⑦志念深:即深谋远虑。⑧自下:虚恭谦下。⑨是以:所以,因此。 ⑩抑损:谦退,谦逊。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身相齐国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其妻请去”的原因。(2分)
4.联系本文,说一说御者和“其妻”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1.偷偷的看 为相,做相国
2.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
3.晏子和车夫,从身高、修养方面形成的反差,令车夫的妻子对丈夫的表现很不满。(解释、翻译原文妻子的答复亦可)
4.示例:御者:知错能改 “其妻”:深明大义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子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纷发,十分得意。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这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现在我看他出门,他的志向心思十分深远,常有尊敬他人的表现。如今你身高八尺,却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五、平原君—— 赵胜,赵国丞相、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封地在今武城。
赵奢说平原君
赵田部吏①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②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赵奢以法治之 国弱则诸侯加兵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
3.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2分)
4.假如你是平原君,你将制定什么样的法规来约束家人,使之遵纪守法?请列举一条。(2分)
答案:1.代词,这件事,指“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进,发,攻打 2.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 3.赵奢:依法办事、不畏强权、忠君爱国。平原君:知错就改、采纳忠言、善于用人。(各一条即可)。4.符合要求即可
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要在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六、廉颇:战国时代的赵国上卿、“信平君”、军事家。今陵县人。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但是)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且相如素贱人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通读全文,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性格特点。(2分)
4.结合对原文的理解,谈谈阅读后的个人感悟。(2分)
答案:1.平时 危难2.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3.廉颇,知错能改。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4.符合题意即可
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七、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经学大师、哲学家,在德州读书讲学“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选自《史记 儒林列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其精如此 亦善待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3.结合全文,说说董仲舒是怎样的人。(2分)
4.“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你认为董仲舒这样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答案:1.精深、专一 很好2.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3.结合原文,说出一点即可,如治学精深,如为人廉直。4.恰当,董仲舒时间有限,治学严谨,他的弟子代替他授课,还能聚集如此多的求学者,可见其治学的水平和质量。
译文: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
八、东方朔(前154-前93)汉武帝时期太中大夫、给事中、滑稽大师。今陵县人。
君山①有神,山下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帝②斋七日,遣栾宾③将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即便饮。帝欲杀之,朔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若其有验,杀亦不死。”帝赦之。——《太平御览》
【注释】①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岛。②帝:此处指汉武帝。③栾宾:人名。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遣栾宾将男女数十人至君山 因即便饮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杀朔若死,此为不验;若其有验,杀亦不死。
3.结合选文,请说说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分)
答案:1.率领 接着 2.你杀死我,就表示这酒不灵验;这酒如果是不死酒,你就杀也杀不死我。3.示例:东方朔是一个是高明、富有智慧的人.他的用意是劝谏汉武帝摒弃迷信,如果正面劝说,势必触怒龙颜,他巧妙地利用了“犯死罪”与“得饮者不死”之间的逻辑悖谬,把事情做得举重若轻。
译文:君山上有神灵,山下有一条地下通道可以通到吴包山.(传说)吴包山上有许多美酒,能喝到那美酒的人就能永生不死.汉武帝斋戒七天以后,派栾宾率领男女几十人去君山,找到了那种不死酒,正要喝下去时,东方朔说:“我能识别这种酒的真假,请让我鉴别.”接着就一口把酒喝光了.汉武帝气得要杀东方朔,东方朔说:“你杀死我,就表示这酒不灵验;这酒如果是不死酒,你就杀也杀不死我.”汉武帝听了东方朔的话,知道是自己太迷信,就放了东方朔.
九、祢 衡(173-198)汉末名士、文学家。今临邑人。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①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②,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后汉书·祢衡传》
[注]①岑牟、单绞:鼓吏穿的服装。②《渔阳》:鼓曲名;参挝:一种击鼓之法。③衵(nì)衣:内衣。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数称述于曹操 吏呵之曰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3.通读全文,概括祢衡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1.屡次,多次 呵斥,指责 2.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3.文中有多处——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自尊心强,不畏强权等。
译文: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bō,地名,在今山东陵县)地人。少年时候就很有才情,长于机辩,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违背时俗,轻侮他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交好。孔融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并憎恨(曹操),就自称有疯病,不肯前往,而且多次发表对曹操不恭不敬的言论。曹操心怀愤怒,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而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征召他担任击鼓的小史(史:小官名),借就大宴宾客的机会,来考核鼓史们的演奏水准。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他们脱掉原来的衣服,改穿单绞(苍黄色的单衣),戴上岑牟(鼓史所戴帽)。轮到祢衡,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鼓曲)音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责他,这时祢衡就先解开内衣,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又慢慢取过岑牟、单绞穿戴好,(穿戴)完了,又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了一通才离开,脸色没有丝毫的羞惭之色。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
十、刘备(161-223)蜀汉皇帝、曾任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先主于永安病笃 事之如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托孤后的诸葛亮,“自受命以来, ,恐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可谓道出其心声。(2分)
4.后人评说,刘备托孤,其意“半真半假”。你认为他的本意是真是假,为什么?(2分)
答案:1、深,重 对待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3、略 4、符合题意即可。
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
十一、颜真卿(709-785)唐朝大臣、书法家,唐玄宗时任平原太守,抗击安史叛乱。
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旧唐书·列传七十八》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事亲以孝闻 独平原城守具备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3.通读全文,概括颜真卿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1.闻名 全,都 2.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没有判决,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3.善于判断、深明大义、忠君爱国等
译文: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勤奋学习,写作很有文采,特别擅长书法。侍奉父母以孝闻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没有判决,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天正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郡中的人称作“御史雨”。杨国忠对颜真卿不依附自己很生气,让他离开京城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叛逆的行为非常明显,真卿用下雨为托词,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挑选青年壮丁,加强仓库储备,而假装与文人聚会,划船饮酒赋诗。有的人在安禄山面前进谗言,安禄山也暗地里侦查他,认为颜真卿只是一个书生,不值得担心。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全部沦陷,唯独平原城防守战具完备,于是派遣司兵参军李平骑马前往上奏。玄宗开始听闻安禄山叛变,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玄宗大喜,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认识颜真卿的样子如何,他所做到事情能够像这样!”
第二部分 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试题
一、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元史》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夜则闭户 众盗感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3.通读全文,概括张养浩的人物特点。(2分)
4.读文后,你有哪些收获或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1.门 感动,受感动 2.张养浩才十岁,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3.品行端正,勤奋,刻苦,勤勉政事,宽容待人,执法公正,受人敬仰。4.符合题意即可
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才十岁,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
二、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晋书·文苑》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人或怪之 谢安深重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3.“俗传恺之有三绝”,请举例说明其一。(2分)
4.结合全文,概括顾恺之的人物特点。(2分)
答案:1、感到奇怪 器重 2、顾恺之非常高兴,拿叶子遮蔽自己,(而且)相信那人没有看见自己,他非常珍爱那片叶子。3、符合题意即可。4、博学,有才,绘画技能高超,喜爱小法术等
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许多山岩展现秀色,许多河流争相奔流,草木覆盖在上面,好像云霞一样壮观)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的人物肖像,在当时都是最好的。曾经绘出裴楷的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追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非常高兴,拿叶子遮蔽自己,(而且)相信那人没有看见自己,他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民间流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三、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会表卒 或谓先主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3分)
答案:1.适逢,正赶上 有人 2.你现在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3.因刘表的礼遇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意思对即可)
译文:曹操南征刘表,正遇上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兵来了,到达宛城时才听说,于是就带领他的手下离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刘琮在襄阳),然后可以得到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只是停下马,呼喊刘琮(出来答话),刘琮害怕不敢出面,他的手下和荆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刘备。从襄阳至当阳,有10余万人,辎重车辆有数千辆,每天只走十几里地(大约5000--6000米),另外派遣关羽(率军队)坐数百艘船到达江陵。有人对刘备说:“应该走快点到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跟着您),(但是)兵太少了,如果曹操的兵到了用什么来抵抗呢?”刘备说,要想成大事就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弃他们?
四、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袁中道 《游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予始四望惨淡 ②泫然不能自已也
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
①风渐劲时: ②风大起时: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3分)
答案:1.我 停止 2.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3.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色的绢带上。
译文: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色的绢带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五、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 ”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东坡甚称赏之 山谷心颇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
3.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 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答案:1.很,十分 代词,指钱穆父的看法2.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 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3.(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 (3)自身的努力(1分)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 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 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 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 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 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 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 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 自序》,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 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 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 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 经过世了。所以山谷自己说他草书的成就是在 涪陵所得,只是遗憾穆父看不见了
六、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时人异焉 身使孙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3.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答案:1、认为他奇特(奇异) 亲自 2、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三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3、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三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七、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 kē):久治不愈的病。
1.解释加点词。(2分)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广乃告其所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3.“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1、想到,料想 于是 2、看见杯中有条小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完后就生病了。3.告诉人们不要再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测,庸人自扰。(或:凡事应多做调查研究,千万不能见到一点形迹就疑神疑鬼。)(意思对即可)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酒杯中还能看见什么东西么?”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八、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金尽裘敝 以锥刺其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3.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3分)
答案:1.破旧 用 2.回到家中,妻子没有离开织机去迎接他,父母不跟他说话 3.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意思对即可)
译文:苏秦到了秦国游说秦国君,秦君终不任用他,苏秦离开秦国,一路上钱用光了,裘袍(衣服)又破又旧.回到家中,妻子没有离开织机去迎接他,嫂子没有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后来苏秦到晚上就拿出书(太公阴符)苦苦钻研,到深夜打瞌睡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学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出游,于是后来就成为六国的宰相。
九、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清· 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遂无书不读 ( ) ②然旋读旋忘( )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答案:1.于是,就 但是 2.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3.示例: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十、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讥笑。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鲁人刘仁嗜弈 胜者熟视之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
3.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2分)
4.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答案:1.特别喜欢,嗜好 仔细地 2.有一天,他路过市集,看见有人在下棋,(周围)观看的有五六个人,于是刘仁也停下来(观看)。3.“嗜弈”:见有棋局就停下来观看,主动邀请胜者对局.“不精”:刚开局稍占优势,但在胜者连出高招后就无招架之力了。(原文: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与之对局.;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4.没有自知之明、好吹嘘、爱面子、虚荣、自以为是的人
译文:鲁地的人刘仁喜爱下棋,然而不是很精通。有一天,他路过市集,看见有人在下棋,(周围)观看的有五六个人,于是刘仁也停下来(观看)。一局棋结束后,赢的人想要走,刘仁邀请他一起下棋。赢的人仔细地看了看他,说“好。”刚刚投下棋子,刘仁占优势,骄傲地认为自己必定胜利。过了一会儿,赢的人连出高招,刘仁十分惊讶,但却没有招架的本领,想要走。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应该把这东西给他。”观看的人都(鄙视地)讥笑他。
十一、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史记 淮阴侯列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信亦知其意 于是信孰视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3.通读全文,概括韩信的人物特点。(3分)
答案:1.意图,心思 仔细地 2.韩信很高兴,对这个老妇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3.自尊,感恩,能屈能伸
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老妇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她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十二、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住)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希望)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自满),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左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3.通读全文,说说读文感悟。(3分)
答案:1.理睬,回应 过了 2.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3.围绕学习态度、方法谈,符合题意即可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十三、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寔阴见之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3.你赞成陈寔处理梁上君子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答案:1.代词,指“盗”(梁上君子) 这 2.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好事。3.自圆其说即可。
译文: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好事。”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十四、
狐教子弟
里人王五贤(幼时闻呼其字是此二音,不知即此二字否也),老塾师也。尝夜过古墓,闻鞭扑声,并闻责数曰:“尔不读书识字,不能明理,将来何事不可为?至上干天律时,尔悔迟矣。”谓深更旷野,谁人在此教子弟。谛听,乃出狐窟中。五贤喟然曰:“不图此语闻之此间。” ——《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尝夜过古墓 尔悔迟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五贤喟然曰:“不图此语闻之此间。”
3.本文作者纪昀,借此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1.在夜里 晚了 2.王五贤感叹地说:“没有料到这样的话,竟在这里听到。”3.围绕着读书、劝学等内容即可。
译文:村里人王五贤(幼年时听到叫他的字是这两个音,不知道是否就是这两个字),是一位老塾师。一次,他夜间经过古墓,听到鞭打的声音,还听到斥责说:“你不读书识字,不能明白道理,将来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等到对上触犯了天条的时候,你再后悔就晚了!”他想更深夜静的,又是在旷野之中,是谁在教育子弟呢?仔细一听,原来声音出于狐狸居住的洞穴之中。
附:近六年德州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试题原题
一、2009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二、2010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右骁卫大将军①长孙顺德②受人馈绢。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右骁卫大将军:古代官名。②长孙顺德:人名,复姓“长孙”,名“顺德”。
14.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甚于受刑
A.不求闻达于诸侯B.所欲有甚于生者
C.于殿廷赐绢数十匹D.告之于帝
15.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6.你对唐太宗处置长孙顺德的做法有何评价?(2分)
三、2011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佇≈劬椭>薹街粒烀挪磺岸怠H宋势涔剩踉唬骸拔岜境诵硕校司《担伪丶鳎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四、2012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五、2013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数称述于曹操( ) ②射徒跣来救(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 (3分)
六、2014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项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怒之。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11),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
----节选自《汉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封于项 ②乃教以兵法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1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是哪些与众不同之处。(2分)
19.李清照《夏日绝句》和杜牧《题乌江亭》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大相径庭,你认同哪种?说明理由。(2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1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