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2.8《有理数的乘法》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是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水位的变化”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说教法: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水库问题)、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1.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请学生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然后选出一个问题:如四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二)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能不能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变化量 怎样恰当地表示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 (学生经过启发,能得出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4=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4=-12(厘米)。
(三)观察、探索、解决新问题,找出规律
出示几道有理数乘法题.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根据“议一议”得出的规律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题。要求说出每一步的理由。
目的以及时巩固复习有理数乘法规则,使学生会进行乘法运算。
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明晰
(五)随堂练习
目的:及时巩固规律,能进行正确的运算
(六)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哪些乘法法则
2.当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3.你是怎样进行观察和归纳,怎样进行猜测和验证的
(七)作业
第66页习题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