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7 19: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
1.之
(1)动词,“去、到、往” 如:寡助之至《<孟子>二章》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2)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 左右采之(代荇菜)
(3)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③音节助词,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
2. 者
(1) 代词, 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如: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如:宜多应者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孟子二章》
(2)助词, 表示停顿,不译。 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助词, 表示判断,不译。如:吴广者,阳夏人也。《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其
(1)代词
①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如: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 《醉翁亭记》
  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愚公移山》
②指示代词,“这,那” 如:专其利三世(这种)
(2)副词,表推测、委婉语气或加强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如: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无马邪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恐怕)
其许寡人(加强语气)
4. 而
(1)连词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述而》
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未有问而不告 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 如: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 如: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
④递进连词,“而且” 如:国险而民附 《隆中对》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⑤表假设“如果”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
⑥表并列 如: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如:而翁知我。
  5. 以:
  (1)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 (拿来) 《出师表》 以衾拥覆 (拿来) 《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 (用) 《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出师表》 必以分人(拿) 《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陈涉世家》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 (靠、凭借) 必以情 (根据) 《曹刿论战》
  (2)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 如: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  
(3)表顺承、目的的连词,译为“来、以便”。
  如:以光先帝遗德 (来) 以咨诹善道 (用来) 《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 (来)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 《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 《陈涉世家》
  (4)表结果的连词,译为“以致”。
   如: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出师表》
  (5)动词,“认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6)副词,“已经” 如: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6. 则
(一)用作连词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那么”
   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如: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则霸业可成 《隆中对》
②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 《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③连词,表转折,“却” 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④连词,“只是” 如: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作“是”“就是”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 于:用作介词,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
  ①“比” 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②“对” 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③“在” “给、向” 如: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 如: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8.虽
“虽”有两种用法:
1.用于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尽管”。
如: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2.用于条件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就是”。
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虽”常和“然”连用。文言的“虽然”等于现代说的“虽然如此”。其中“虽”是连词,等于“虽然”;“然”是指示代词,等于“如此、这样”。文言的“虽然”一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虽然”来对译,而要用“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如:大王加惠,以小易大,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9.为 (wèi wéi)
(1)“为”用作介词,大致有一下几种情况: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替、给”。 如: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
2.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对”。 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 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4.表示被动,读 wéi。如:山峦为晴雪所洗,鲜妍明媚……《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为”用作动词(wéi) ,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
如:公输般为楚为云梯《墨子·公输》(前“为”是介词,当“替”讲;后“为”是动词,当“造”讲)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雕刻)《核舟记》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两小儿辩日》
卒之为众人(变成,成为)《伤仲永》
(3)句末语气词 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何辞为?《鸿门宴》
10.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或句中)
(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陈述、感叹、疑问等各种语气。可不译,或译为“啊” “呢”等。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11.夫 (fú fū)
(1) 指示代词fú,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fū ,“丈夫”。 例:夫齁声起。《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称,fū ,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12.然
(1)“……的样子” 例:泯然众人矣《伤仲永》/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2)“但是” 例: 然数年恒不一见 /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正确” 例: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4)“这样,那样” 例:谓为信然 /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