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3 14: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同步练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常见方式之一。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太阳辐射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集中在紫外光区 B.为地震及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
C.煤炭等化石能源源于太阳能 D.为不可再生能源
2.从自然因素考虑,图示最适合和最不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区分别是( )
A.哈尔滨、拉萨 B.济南、上海 C.重庆、拉萨 D.拉萨、重庆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位次、人均量与世界平均量比值”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总量居世界位次 6 3 3 5
人均量与世界平均量比值 1/4 1/2 1/2 1/3
3.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A.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 B.我国节约自然资源工作居世界之首
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需求大
陕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3%,上升到了2022年的46.84%,森林蓄积量达到了5.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2位,高于很多北方省份甚至南方省份。读陕西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可推测出陕西省( )
A.水土流失会减弱 B.气候会更加干旱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河流含沙量增加
6.以下措施利于我省森林覆盖率提升的是( )
A.修建公路、铁路 B.新建开发区
C.退耕还林 D.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021年8月26日,自然资源部公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下图为“第三次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国土调查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最少的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利用土地
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势条件是( )
A.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D.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
2023年2月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工程穿越秦岭,施工难度较大②板块内部,多发火山地震③沙漠广布,沙尘天气多④野生动物丰富,保护区域较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引汉济渭工程主要为了缓解( )
A.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B.渭河沿线城市的用水紧张问题
C.汉中等地及沿线水污染问题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
水效标识是附在用水产品上的信息标签,用来表示产品的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下图为某产品的水效标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水效标识有可能粘贴在家中的( )
A.冰箱 B.空调 C.洗衣机 D.净水器
12.水效标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 )
①选择节水型生活器具②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③减少河湖水体的污染④促进节水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13.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针对这个说法,地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下面就是他们的调查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吧。首先,他们上网找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然后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生活小区。
调查结果一: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都有什么。
垃圾 尘土、树叶 厨余垃圾 纸张 木材 玻璃 塑料 旧衣物 金属
所占比重% 7 63 11 1 2 13 2 1
(1)表格中的垃圾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调查结果二:怎么处理身边的垃圾?
地理小组的同学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光明小区和紫金小区,下面是同学们拍的照片。

(2)你能看出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调查结果三:垃圾去哪儿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3)你认为填埋和焚烧的方法各有什么弊端?(各答1点)
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这次实践活动后准备在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跳蚤市场活动。
(4)对于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你还有哪些建议和方法?
14.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缓解了华北沿线城市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是一条“命之渠”。

【三线工程】
(1)西线方案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 、雅砻江等水系调水,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2)中线工程目前从 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天津等华北缺水地区,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 (任答一点)。
(3)东线工程沿 (河流名称)河道输水,东线工程南半段地势南低北高,因此修建过程中需修建 。
【三线对比】
(4)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设问·观点类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差异显著,试说出一条差异并分析原因。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A 6.C 7.B 8.C 9.D 10.B
11.D 12.B
13.(1)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2)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管理也不到位。
(3)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4)及时清运和处理垃圾,垃圾分类等。
14.(1)大渡河
(2) 丹江口水库 降水较少;生产、生活用水较多
(3) 京杭运河 梯级提水站
(4)中线水质优于东线,原因是中线水源地人口较少,注重生态保护,污染小,水质好;长江下游人口密集,工农业污水排放较多,水污染严重,东线水质较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