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16: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得一个正确答案,总分48分
1.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以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产生 D.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对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
不同的人群。他们叠居在封地原住民的上面,构成封建的统治阶级,并与原居民相互糅合。这
也势必发展出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反映出分封制
A.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普及 B.蕴藏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西周的国家疆域
3.春秋时期,追逐“私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面对“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的现实,齐国实施了“相地而衰征”,鲁国推行了“初税亩”,逐步将“籍公田”
的集体劳役地租,改变为履亩而税的家庭实物地租,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些举措的
推行
A.标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反映了传统分封宗法制度的崩坏
C.有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型 D.有效保障了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
4.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尽管其主
张性恶,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化性起伪’。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
的圣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为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5.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
素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秦法规定“失期,法皆斩”。1975年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未及时出发),赀(罚)
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据此可知
A.《史记》的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真实可靠 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7.下表为西汉《九章算术》中的例题节选。这反映出
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收粟几何?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A.西汉农业商品化生产繁荣发展 B.《九章算术》注重理论推导与证明
C.西汉小农经济的模式日益普及 D.《九章算术》应用数学的属性明显
8.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
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
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9.右图为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7位男子身着圆领窄袖长袍,
正在演奏琵琶、萧等来自西域和中原的乐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流行于长安城的杂技节目“骆
驼载乐”。该文物反映了
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开始交融 B.唐朝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D.唐政府推广西域歌舞艺术
10.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名为凤阁、鸾台,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让
低品阶官员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使得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对朝政的控制 B.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C.扩大官员选拔渠道 D.取消丞相的决策权
11.从图一到图二耕作工具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播种技术的发展
C.单位亩产量提高 D.耕犁的基本定型
12.宋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台谏系统以行使监察权。枢密副使吕公弼对英宗说:“谏管、御史,
耳目之官……陛下当以政事责成大臣,而委视听于台谏”。这一机构发挥监督作用,以保证权力
机制正常运转。这一做法
A.改变了武将擅权的局面 B.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C.避免了集体决策的失误 D.削弱了士族门阀势力
13.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
‘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4.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 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15.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当时许多学者“不知学之有
本,而惟书之读”,不践其实;长此以往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 B.明确提出了“心外无物”的命题
C.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16.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
不可犯之色”。(如右图)该作品体现了当时
A.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 B.随性反叛的士人风貌
C.奢靡骄纵的贵族遗风 D.及时行乐的社会风尚
材料题:本题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确立的影响。(8分)
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4分)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催促)取办,无复常准。……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自《白居易集》卷2《重赋》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两税法的实施。(6分)
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商业的繁荣为宋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材料一
①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 ……载 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 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 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②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从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史料的类型(4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发展的哪些史实。(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意义。(8分)
南昌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C A A D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B A B C A
材料题:
17.(18分)(1)制度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郡县制的影响: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分。)
(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6分)
(3)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安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4分)
18.(16分)(1)原因:户籍混乱,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百姓税收负担沉重。(6分)
措施: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分)
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或答“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分)但由于政令松弛,两税法成为官员敛财、向皇帝献媚的手段,反而增加了百姓的负担。(2分)
19.(18分)(1)史料类型:①文献史料②实物史料(4分)
史实:海外贸易发达;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坊市被打破,形成街市、夜市等。(6分)
(2)意义:促进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间商人阶层的崛起;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有利于吸引商业资本;增加国家的商税收入。(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