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3 14: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昌市东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B.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C.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D.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部
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题。
3.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④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B. 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关于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水圈是既不规则也不连续的圈层 D. 地核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与本次发射的“双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是( )
A. 银河 B. 太阳 C. 地球 D. 月球
6.不属于“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可观测宇宙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7.最可能干扰“双星”与地面通信的是( )
A. 水循环 B. 海水运动 C. 太阳辐射 D. 太阳活动
陕西省神木市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A. 太古宙 B. 元古宙 C. 古生代 D. 中生代
9.1亿年前,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 干旱环境 B. 地势起伏大 C. 热带海域 D. 森林密布
10.此时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 鸟类高度繁盛
C. 两栖类动物开始出观 D. 出现大型哺乳动物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7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中心区域
12.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 短波通信中断 B. 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C. 指南针失灵 D. 太阳东升西落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属于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夜晚,“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由西向东 B. 由东向西 C. 由北向南 D. 由南向北
14.“穿堂风”是通过建筑物的门、窗等形成通道,图示“穿堂风”通道的门窗应开在( )
①东墙 ②西墙 ③南墙 ④北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下列与“穿堂风”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 城市风 B. 山谷风 C. 干热风 D. 海陆风
下图表示不同纬度在30km高度范围内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中曲线拐点表示对流层顶所在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排序体现气温从赤道到极地方向变化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乙→丙→甲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地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路程短,近地面温度低
B. 甲地对流运动强度大于乙和丙地,对流层顶高度低
C. 丙地单位面积接收太阳辐射能多,近地面气温较高
D. 丙地对流运动强度低于甲和乙地,对流层顶高度大
下垫面的水汽受到上升气流的影响,在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就会凝结成云。雨层云是一种常见的云,云层厚而均匀,呈暗灰色,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雨层云的云底高度。农民多用“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形容雨层云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雨层云形成时的大气运动是以( )
A. 相对静止为主 B. 水平运动为主 C. 上升气流为主 D. 下沉气流为主
19.在形成雨层云的区域,最可能伴随其出现的天气是( )
A. 连续降水 B. 天高云淡 C. 风和日丽 D. 白雾茫茫
20.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云底较高的雨层云多出现在( )
A. 黎明 B. 午后 C. 黄昏 D. 午夜
图a为12月8日到12月11日北京地区天气状况图,图b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12月9日,北京地区出现雾霾,其人为原因可能是()
A. 风力较小、气温较高 B. 人类排放污染物多
C. 冬季采用天然气供暖 D. 大气的能见度降低
22.图a所示连续四天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12月8日 B. 12月9日 C. 12月10日 D. 12月11日
2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图b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每到雨季,来南昌“看海”的新闻会不时地出现在网上。为治理城市内涝,南昌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5.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
A. ①减少 B. ②减少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坎儿井古称“井渠”,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下图示意坎儿井剖面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新疆发展坎儿井的原因是()
A. 全年高温干旱 B. 地势平坦开阔 C. 沙质土壤较疏松 D. 夏季冰雪融水多
27.坎儿井的水主要用于当地()①农田灌溉②畜牧业用水③工业用水④居民用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为北极地区(白色为陆地)2023年某月(1月或7月)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各小题。
28.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9.若乙地气流逆时针辐合,则乙地气压值是(  )
A. 1005 B. 1010 C. 1015 D. 1020
30.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至香港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
②丙处锋面可能带来雨雪天气
③天山牧民在高海拔牧场放牧
④北半球中纬度对流层厚度为一年中最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一分)
(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32.图1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2分)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1分)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2分)
(4)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情况。(3分)
(5)塔里木盆地气温日较差大,请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其原因。(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山城”重庆多雾,研究发现冬季时重庆的清晨多雾。大气污染物与雾的形成有关并影响大气受热过程,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显著,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下图是重庆冬季平均雾日数统计分布示意图及1973~2015年重庆地区冬季雾日数柱状变化示意图。
(1)简述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规律。(6分)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冬季重庆雾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2003~2013年城市热岛效应阻碍重庆冬季雾发展的原因。(4分)
期中考试试题
【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D 6. B 7. D
8. D 9. D 10. A 11. A 12. D 13. D 14. C
15. C 16. C 17. C 18. C 19. A 20. B 21. B
22. A 23. D 24. D 25. B 26. D 27. B 28. D
29. B 30.A
31. (1)① ② (2)岩浆 (3)大陆 大洋 (4)横波消失 液或气
(5)岩石圈 地壳 地幔
32. (1)对流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D (3)③ ④ (4)6:00~21:00
(5)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33. (1)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不均;长江和嘉陵江沿线及低海拔地区雾日较多,离两江沿岸越远,海拔越高,雾日较少(中西部地区多,东南和东北部地区少)。
(2)夜间盛行山风,长江及嘉陵江蒸发的水汽在山风作用下辐合上升,冷却形成雾。
(3)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范围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大气污染物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减缓了地面热量散失,导致雾日减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