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13: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8 分)
1. 下图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多数是在烧制陶器以前刻上
的,少数是在烧制成器后,使用时添加上去的。这些刻画符号可用于
A.展示南方风格的彩陶艺术 B.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
C.研究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 D.说明中华文明更先进
2. 百戏,是汉朝对表演艺术的统称,包括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汉朝
宫廷的各种庆典,以至民间节日庆典,都常常以百戏表演助庆。数百人乃至数千人
同台演出,载歌载舞,形式热烈,场面壮观。百戏的盛况
A.表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促进了经济繁荣与国力强盛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 D.打破了宫廷雅乐的垄断地位
3.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二百四十万减到五十万,南方人口则有增加;扬州从三
百二十万增加到四百三十三万,荆州从三百五十九万增加到六百二十万。西晋永嘉
以后,侨寓南方的人,截至刘宋初年即达九十万。促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北政治环境的差异 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4. 杜佑在《通典·食货典》中说:隋“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
实由于斯”。与这一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A.实行“大索貌阅” B.创立科举制
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开通大运河
5. 西方的学者将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称之为一次“复兴”,
或一次“商业革命”。能够印证“商业革命”这一论断的有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工商业市镇大批涌现
③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④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5 页
6. 图 1 和图 2 是中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地方政区层级关系。从图 1 到图 2的变化
图 1
图 2
A.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7. 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
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
城市。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A.根源于小农经济解体 B.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C.与西方发展路径相同 D.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8. 据不完全统计,到 1920 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 1759 家,涉及纺织、食品、印刷
文具、机械五金、化学、冶炼、军械工业及公用事业等方面。这些工厂的兴办
A.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推动了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C.促进了中国向现代社会迈进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9. 1935 年 12 月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红色中华》上发文,宣布取消苏区内一
切工商业捐税,甚至一概免收关税及营业税,“允许苏区内外正当的大小资本家投
资各种工业”。这一做法旨在
A.孤立国民党统治集团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遏制官僚资本的扩张 D.保证苏区物资上的供应
10. 1952 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与法国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建立联系,
并且与锡兰签订橡胶贸易协定,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众多国家签订了进出口协
议,总金额高达 2.2 亿多美元。这些做法
A.旨在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B.利于打破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局
C.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 D.标志我国放弃“一边倒”的方针
11. 公元前 5 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地产扩展到手工作坊、银钱兑换
业务,有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与此同时,雅典公民参与公共活
动的津贴较之伯利克里时期有所增加,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
由此可知,当时的雅典
A.城邦面临一定危机 B.民主政治基础衰减
C.公民参政热情高昂 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5 页
12. 1492 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
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佛罗伦萨它也把
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A.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C.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
13. 17 世纪初,荷兰学者格劳秀斯在其“占有理论”中强调,“发现”绝不等于“先占”,
发现本身并不赋予物以任何法律权利,除非在所说的“发现”之前,它们是真正的
不存在任何主权的土地。格劳秀斯“占有理论”的提出
A.激化了荷兰与英国的矛盾 B.顺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需要
C.意在维护荷兰的海上霸权 D.有效保护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14. 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较 1924 年增长了 10.7 倍,年均增幅 18%,机
械动力占农业总动力的 66.7%,农业产量较 1933 年增加 33%。这些成效
A.是农业与工业等同发展的结果 B.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产物
C.是“新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利条件
15. 1929 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 40 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 个国家实行
货币贬值,76 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 年 6
月,66 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
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 B.国家干预政策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 D.世界经济运行缺乏规则
16. 1971 年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高潮。美国政府提出停止美元
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课以 10%附加税的紧急计划。法国政府带动欧共体六国联合
起来,与美国等 10 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美国同意美元同黄金的比价贬值 7.8%,并
取消征课附加税。这反映了
A.经济多极化的趋势 B.欧美意识形态发生了冲突
C.美国经济危机严重 D.欧美国家安全战略的碰撞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开始,茶就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魏晋
以来,茶因清淡虚静而渐渐受到佛、道教徒的广泛受用。唐朝时,饮茶多以茶饼研末,
煮茶时讲究“三沸”,使得烹茶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当时南方产生了官茶园,
寺茶园,农茶园等不同形式的茶园,仅湖州造茶一年就是“万八千四百八斤”。唐朝政
府还开辟茶马古道、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强化边疆管理。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
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交流到了世界各地。宋元时代,出现了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
枸杞,油酥等物的习俗。明清时期,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
以茶叶为大宗、经蒙古高原到俄罗斯的恰克图贸易也走向兴盛。
——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原因。(6分)
高三历史 第 3 页 共 5 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考试权独立”思想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成为南京临时国
民政府考试制度确立和推行的直接理论基础。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
大总统后,提出了以考试权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他令法制局的文官编写草策,规定
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管高等文官考试、任用等事项,以及高等文官试验科
目厘定事项等。南京临时政府遵照孙中山的考试权思想,先后拟定了《任官令》《文官
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等有关文官考试的法令。这些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和
任用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划。《任官令》规定了简任、荐任和委任三种不同等级的文官
任用规则,还规定了考试的种类、资格、科目与作弊的惩罚等。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在
时间短暂,参议院没有完成这些法令的立法程序,但这些法令对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
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参加
考试担任文官的权利。“考试权”第一次被写入宪法。
——摘编自邱静远《依法治考: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绘制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部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关键词,再补充一个与之相关联的关键词,
自拟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具体,论述过程要结合所选
关键词,逻辑清晰)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共 5 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蔗糖原产于亚洲,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到公元 11 世纪都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
蔗糖的存在。16 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使用黑人奴隶种植甘蔗和制作蔗糖。
一个世纪后,法国和英国成为了西方世界最大的蔗糖制造者和出口者。到 17 世纪中期,
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已经嗜糖成癖。17 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
行风尚。
——据【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这些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
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开来,可以说,砂糖商人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蔗糖在
18 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
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征服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在欧洲逐渐日常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在欧洲逐渐日常化产生的影响。(8分)
高三历史 第 5 页 共 5 页
哈三中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A D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D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12分)
(1)特点: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持续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主体多元;承载经济、文
化功能;不断发展创新。(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马古道的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士大夫群体的推
动;饮茶习俗的普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18.(14分)
(1) 以考试权为核心;以立法为保障;民主色彩浓厚/强调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对之后文官考试选拔制度的建立影响深远。(每点2分,共8分)
(2) 为南京临时政府考试制度的确立和推行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民国政府文
官选拔机制的建立;推动了民国文官选拔制度的法制建设;有利于保障民
主权利;注重规范性。(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19.(12分)
所选制度:分封制、郡县制(1分)
补充制度:行省制(1分)
论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2 分)
论述:先秦时期,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诸侯争霸;秦朝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
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地方管理
制度的先河,郡县制模式被后世王朝所继承、发展;元朝建立后,吸取两宋地方管理的
经验与教训,为适应辽阔疆土管理的需要,在地方设立行省制,行省权大而不专,既提
高地方行政效率,又保障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行省制被明清两朝继承,成为封建国家
后期地方管理的重要制度。
结论: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不断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
中央不断强化对地方的统治,使得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2 页
20.(14分)(1) 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砂糖本身具有特殊的价值;近
代世界砂糖贸易的兴起。(6分)
(2) 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适应工业化的需求;欧洲阶级结构发
生变化(商业资本家实力增强,政治地位上升)。(8分)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