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2.如图所示,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该实验证明了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3.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4.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5.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常年降雨量大,这与下列生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生长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6.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 B.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
C.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7.如图所示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下列预测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得到阳光 B.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叶绿体
C.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二氧化碳 D.此实验的两组对照分别是甲丙和乙丙
8.不同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对食用叶的蔬菜(如青菜)来说,应该多施的无机盐是( )
A.含氮多的无机盐 B.含钾多的无机盐
C.含磷多的无机盐 D.含硼多的无机盐
9.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56 65.26 56.88 55.41 55.11
A.N B.P C.K D.S
10.因为我们主食甘蔗的茎,因此对甘蔗应适当多施些(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钙肥
1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B.呼吸作用是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C.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光合作用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1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D. 植物缺少光照,影响光合作用
13.木质部、树皮、髓和韧皮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内到外依次是( )
A.木质部、树皮、髓、韧皮部 B.树皮、韧皮部、木质部、髓
C.髓、木质部、韧皮部、树皮 D.髓、韧皮部、木质部、树皮
14.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15.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又是一年杨梅季,杨梅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是很多人喜爱的水果。请回答:
(1)因为杨梅进行了 作用,有效降低了叶片温度,所以杨梅树叶不会被晒伤。
(2)在杨梅生长过程中,为了促进生长发育和开花,应适当多施 肥(选填“磷”或“钾”)。
17.如图所示,取大小相同的萝卜,各在上面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口口径相近的玻璃管。然后向两个玻璃管内分别注入2毫升液体,甲注入清水,乙注入浓盐水。请你回答:
(1)过一段时间后,甲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乙 填“变硬”,“变软”或“不变”)。
(3)实验结论:当细胞液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18.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19.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0.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h后,指针位置将 .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 .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21.植物通过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向上输送。
22.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 。
(2)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 所示部分。
(3)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是吸收 的主要部位。
23.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4.光合作用对维持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如图,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 (填化学式)。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
25.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写出图甲中C表示的生理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左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mg。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填“上”或“下”)。
2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设计了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其中为a实验组,b为对照组。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主要目的是 。
(2)如果要证明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图甲实验的实验结果是 。
(3)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露天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中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乙)。试分析图中B比A低的主要原因 。
(4)该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步骤继续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48小时;选多张叶片,切断其中间的叶脉(如图丙);光照4小时左右;①观察叶片颜色变化;②滴加碘液;③用水清洗叶片;④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⑤摘下叶片。上述①~⑤的操作实验顺序有误,正确的实验次序是(操作可重复)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解答】解: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要: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所以此装置的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
故选:A。
2.如图所示,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该实验证明了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解答】解: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上图减掉根尖,下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上图幼苗萎蔫,下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的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解答】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C正确;
D、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叶片脱色,特定化学试剂检测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原因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D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解答】解:A、植物细胞还能存活很长时间,植物的根细胞还具有呼吸作用,A错误;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形成渗透压,因为水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所以有利于植物吸水,B正确;
C、水主要从导管中冒出,导管主要是从土壤中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而筛管主要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有机物的,C错误;
D、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这就形成根系吸水过程,这是由根部形成力量引起的主动吸水。所以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5.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常年降雨量大,这与下列生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生长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热带雨林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选:D。
6.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
B.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
C.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解答】解:A、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故不符合题意。
B、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地温,满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另外种子萌发初期是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故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强,因此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故符合题意。
D、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弱,为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将移栽的植物去掉部分枝叶,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下列预测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得到阳光
B.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叶绿体
C.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二氧化碳
D.此实验的两组对照分别是甲丙和乙丙
【解答】解:A、甲为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甲处不变蓝,是因为没有叶绿体,不是没有得到阳光,A不正确;
B、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乙处不变蓝,是因为没有光,不是没有叶绿体,B不正确;
C、丙处有叶绿体,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丙处变蓝,不是丙处不变蓝,C不正确;
D、甲丙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乙丙唯一的变量是光,甲乙有两个变量,所以此实验的两组对照分别是甲丙和乙丙,D正确。
故选:D。
8.不同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对食用叶的蔬菜(如青菜)来说,应该多施的无机盐是( )
A.含氮多的无机盐 B.含钾多的无机盐
C.含磷多的无机盐 D.含硼多的无机盐
【解答】解: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对食用叶的蔬菜(如青菜)来说,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
故选:A。
9.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56 65.26 56.88 55.41 55.11
A.N B.P C.K D.S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施用氮肥、磷肥、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复合肥的农田产量差别不大,而施用磷酸二氢钾的农田产量明显较高,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故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钾元素。
故选:C。
10.因为我们主食甘蔗的茎,因此对甘蔗应适当多施些(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钙肥
【解答】解: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对甘蔗应适当多施些钾肥。
故选:C。
1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B.呼吸作用是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C.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光合作用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的过程,A错误;
B、呼吸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B错误;
C、绿色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进行,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生理活动,所以进行光合作用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D。
1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解答】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A。
13.木质部、树皮、髓和韧皮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内到外依次是( )
A.木质部、树皮、髓、韧皮部
B.树皮、韧皮部、木质部、髓
C.髓、木质部、韧皮部、树皮
D.髓、韧皮部、木质部、树皮
【解答】解:木质茎结构如图: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故选:C。
14.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将树皮割破后,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因此会从筛管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有机物)。
故选:A。
15.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解答】解:A、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
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B正确;
C、b﹣c段,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但制造的有机物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因此有机物一直在积累,C错误;
D、C点以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又是一年杨梅季,杨梅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是很多人喜爱的水果。请回答:
(1)因为杨梅进行了 蒸腾 作用,有效降低了叶片温度,所以杨梅树叶不会被晒伤。
(2)在杨梅生长过程中,为了促进生长发育和开花,应适当多施 磷 肥(选填“磷”或“钾”)。
【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强烈的阳光灼伤;故答案为:蒸腾;
(2)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在杨梅生长过程中,为了促进生长发育和开花,应适当多施磷肥;故答案为:磷。
17.如图所示,取大小相同的萝卜,各在上面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口口径相近的玻璃管。然后向两个玻璃管内分别注入2毫升液体,甲注入清水,乙注入浓盐水。请你回答:
(1)过一段时间后,甲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液面下降 。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乙 变软 填“变硬”,“变软”或“不变”)。
(3)实验结论:当细胞液浓度 大于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解答】解:(1)甲玻璃注入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外侧细胞会吸水,此时使得外侧细胞的细胞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浓度,内侧细胞会吸收外侧细胞的水,随着玻璃管内的水因细胞的吸水而逐渐降低,萝卜会因为吸水而硬挺;
(2)甲萝卜由于细胞吸水细胞膜膨胀而硬挺,乙萝卜由于细胞失水细胞膜收缩而软缩,若用手捏两个萝卜,甲萝卜变的硬挺,乙萝卜变的软缩;
(3)上述实验说明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故答案为:(1)液面下降;
(2)变软;
(3)大于。
18.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对照 。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黑暗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能,蜡烛熄灭说明缺少氧气,而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
【解答】解:(1)甲图中,根据A、B两组实验可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有种子的条件不同,这是根据变量的控制形成了对照;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对照。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对的过程,研究呼吸作用一般通过呼吸作用的产物来证实,而光合作用会消耗呼吸作用的产物,所以实际研究呼吸作用时,要控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黑暗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产生足够多的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助燃剂氧气减少,所以从蜡烛熄灭是不能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若溶液变浑浊,则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
(1)对照;
(2)黑暗;不能,蜡烛熄灭说明缺少氧气,而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19.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C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B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解答】解:(1)(2)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把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叶片上半部分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叶片的a部(上部)a和b部(下部)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说明b部(下部)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叶片的a部(上部)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答案为:(1)C。
(2)B。
20.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h后,指针位置将 上升 .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 蒸腾作用 .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的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解答】解:(1)、(2)刚从植株上采摘的新鲜绿色叶片,含有充足的水分,将它系在一轻质弹簧上,如图所示:叶片不断进行蒸腾作用,其中的水分很快蒸发,重量会变轻,因此,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上升了.
(3)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窗口,气孔位于叶的表皮,据表中数据可见: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故答案为:(1)上升;
(2)蒸腾作用;
(3)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的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21.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呼吸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蒸腾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导管 向上输送。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故答案为: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22.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 分生区 。
(2)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 ③ 所示部分。
(3)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是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 的主要部位。
【解答】解:(1)②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③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3)④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分生区;
(2)③;
(3)水分和无机盐。
23.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③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1)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③叶脉具有输导功能。
(2)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从④气孔吸收进入叶片内。因此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气孔,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
(3)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叶片呈现绿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故答案为:(1)③;
(2)二氧化碳;
(3)叶绿体。
24.光合作用对维持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 中。如图,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 H2O (填化学式)。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 。
【解答】解:图示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H2O。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
叶绿体;H2O;化学能
25.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C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解答】解:(1)CO2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水一起被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即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图乙中,8~17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17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正好相等;17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减少。所以,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17点。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C。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B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写出图甲中C表示的生理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 。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m2 时(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左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并且生成淀粉 。
【解答】解:(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其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
(2)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最大,因此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 由于缺少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中有水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并且生成淀粉。
故答案为:
(1)B;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
(2)m2;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并且生成淀粉。
27.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7 mg。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 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上 方(填“上”或“下”)。
【解答】解:(1)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2+2+3=7(毫克)。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9℃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3毫克,叶在27℃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1毫克,表明29℃时的呼吸作用比27℃时的呼吸作用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上方。
故答案为:(1)7;
(2)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
2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设计了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其中为a实验组,b为对照组。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主要目的是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
(2)如果要证明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图甲实验的实验结果是 b装置中的叶片滴碘液变蓝色 。
(3)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露天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中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乙)。试分析图中B比A低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
(4)该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步骤继续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48小时;选多张叶片,切断其中间的叶脉(如图丙);光照4小时左右;①观察叶片颜色变化;②滴加碘液;③用水清洗叶片;④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⑤摘下叶片。上述①~⑤的操作实验顺序有误,正确的实验次序是(操作可重复) ⑤④③②③① 。
【解答】解:(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以此类推: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步骤:暗处理→切断主叶脉→光照→⑤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③用水清洗叶片→②漂洗加碘→③用水清洗叶片→①漂洗观察颜色。
故答案为:(1)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2)b装置中的叶片滴碘液变蓝色
(3)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4)⑤④③②③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