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同步练习
一、课内知识检测(9分)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虽有槁暴(晒)
②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同“性”,天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劲疾)
⑩而闻者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2.下列成语,加点的“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博学而笃志
⑥杂然而前陈者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
二、类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劝学(节选)
荀 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④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①苇苕:芦苇的嫩条。②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戴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戴。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后用“桀纣”泛指暴君。
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第2段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且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译文:
三、联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B.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C.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心:皇帝的心思。
B.驾:驾的本意是指使牲口拉车,文中指马拉车走的路程,“十驾”即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
C.古文:唐代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与“骈文”相对。后泛指以文言写成的文章。
D.试帖:唐代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格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从积累、坚持和专一三个角度分析了学习应具备的方法和态度。
B.曾国藩告诫诸弟求业之精,需专于一业,不可兼涉其他,这与荀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C.甲、乙两文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使说理生动形象。
D.甲文的论述充满了气势和雄辩色彩;乙文则娓娓道来,语重心长。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文:
(2)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③踮起脚后跟;④到达;⑧横渡;⑩清楚。
2答案 C
解析 A中的“备”与“圣心备焉”的“备”都是具备的意思。其他三项的“备”都是准备、防备的意思。
3.答案 C
解析 “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假设;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并列;⑤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修饰;⑦连词,表并列。
4.答案 A
解析 句意: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
“不足谓善射”“不足谓善御”“不足谓善学”三句结构一致,断法也应该一致,应各自独立,由此排除B、C、D。故选A。
5.答案 B
解析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错,文中“衢道”应该是“歧路、岔道”的意思。故选B。
6答案 A
解析 “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错,由“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教使之然也”可知,第1段说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
7.答案 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解析 “故”,所以;“居”,居住;“游”,交游;“就”,靠近,接近;“所以”,用来……的方法;“中正”,正道。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临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嫩条上。风吹来,苇条折断,鸟蛋破了,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木,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百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戴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8答案 D
解析 句意: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
“详问”与“极言”并列,共同受“且须”的修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即可”是“就可以”的意思,和下文相衔接,排除B、C。故选D。
9.答案 A
解析 圣心是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 原文中没有说“不可兼涉其他”,而是说“亦不必尽废他业”。故选B。
11.答案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心思专一的缘故。
解析 (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都是定语后置;“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2)“而”,转折,却;“咎”,过错。
【参考译文】
甲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水,这是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乙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不专心。我挖了很多井却没有水可以喝,这是不专一的过错。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果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没有专一的爱好。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制义,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记切记!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