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是
谁
她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
2、品读语言,探究相关意象的内涵
3、了解作者生平,体味作者的悲凉愁苦的情感
词人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作独步一时,被誉为词家一大宗,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生平大事记
0岁(1084北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 官二代
6岁(1090北宋)由家乡到汴京,随父生活,学习文化 教育资源好
20岁(1104北宋)受党争波及,被迫与夫分离 分居两地
18岁(1102北宋)新旧两党相争,父亲罢官被遣原籍 家庭巨变
17岁(1101北宋)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喜结连理
16岁(1100北宋)写出《如梦令》,轰动京师 声名鹊起
22岁(1106北宋)公公上位,得以返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夫妻团聚
23-37岁(1107-1121北宋)赌书泼茶,收集金石 琴瑟和鸣
23岁(1107北宋)定居青州,效仿陶渊明 恬淡生活
43岁(1127南宋)“靖康之难”发生 家国流离
45岁(1129南宋)赵明诚弃城而逃,卒于健康 丧夫之痛
48岁(1132南宋) 再嫁张汝舟,妻告夫判2年 身陷囹圄
51-70岁(1135-1154南宋)漂泊无依,整理《金石录》 漂泊无依
71岁(1155南宋)李清照于萧瑟孤独中病逝 悄然离世
南渡前
南渡后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诗词风格
走进文本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读完这首词,你感受到词人是怎样的心境呢?(一个字概括)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环境冷清
心境冷清
感受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运用叠词,表达愁情
哀婉凄凉
运用叠词有何好处?(音韵、内容和结构)
音韵上,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内容上,写出时间漫长难捱。
结构上,使抒情富有层次,奠定 了全词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助意象,表达愁情
酒:象征愁情
三杯两盏淡酒
意象1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此处:淡酒敌不住风急,酒淡反衬压不住的浓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意象2
雁:鸿雁传书寄相思;北雁南飞表思归(乡)
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此处:空中飞过的大雁像是旧时相识,他曾为我传递音信。表达悼亡之悲、今昔之叹。
林黛玉: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怎敌他、晚来风急
意象3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渲染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意象4
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莺莺告别张生)
黄花:喻指女子憔悴的容颜;渲染萧瑟的氛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象5
梧桐雨:象征凄凉悲伤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词人孤寂愁苦的心境。
这些意象串起了词人的活动:词人一个人喝酒,看大雁飞去,看黄花凋零;一个人独守窗前,听雨打梧桐,把时光来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抒胸臆,表达愁情
请你结合创作背景,说一说这难以以一愁字概括的深重情感都包括什么呢?
写作背景
1、金军入侵,北宋灭亡,被迫南渡
-------国破
2、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再嫁遇人不淑
-------家亡、夫死
3、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
-------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
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 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10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怪物。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亡国之恨
家破之悲
丧夫之哀
流亡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梁衡)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凄凉冷清的意境,抒发心中无尽的愁情,这“愁”复杂而深重,像一张网网住了李清照,像黑夜笼罩着她,令她愁肠百结。
总结全词
李清照纪念堂(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漱玉堂,李清照雕塑后)
郭沫若亲题诗作: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她的艺术灵魂,但苦难越重,她的艺术灵魂飞得越高。
结语
拓展应用
某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同学甲朗诵了一首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同学乙将朗诵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串联两人的朗诵。(不超过100字)
示例:《声声慢》深沉凝重,感谢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形象地再现了一代才女李清照哀婉凄苦的心境。下面请听词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看同学乙怎样把我们带进苏东坡营造的豪放旷达的境界中。
1、完成配套检测卷课后分层训练(十二)语言基础落实练
2、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推荐阅读《声声慢》,请你根据自己对《声声慢》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声声慢》为何最为婉妙。
作业
谢谢大家
体悟乱世中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