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 魔幻颜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 魔幻颜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13 16: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魔幻的颜色》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间色的由来。在欣赏的过程中领悟怎样运用色彩表现画面,表现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学会运用色彩调配进行绘画表现。
2.使学生通过颜色融合去探究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方法,通过生活体验感知色彩融合所产生的色彩美感,通过绘画创作学会运用色彩调配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3.在体验色彩学习的快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使用原色和间色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难点:怎样运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方法调配富于变化的色彩,怎样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色彩世界。
教学过程:
一、掺色魔术,导入新课
1、师:欢迎同学们来到美术课堂。上课之初,老师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请看,老师手中拿了一个装满清水的玻璃杯,请两位坐姿最端正的同学帮助老师将调好的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玻璃杯。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事情发生?
生:水变成了绿色。
师:蓝色和黄色调配出了绿色,颜色神不神奇?
生:神奇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魔幻的颜色》
二、教授新课
阶段一:实践探索,学习知识
1、互动交流:学生看到桌子上有红、黄、蓝三原色,教师出示课件,一起了解三原色的概念。三原色又被称为基色,他们可以调出其他颜色,但其他颜色调不出三原色。
2、师:掺色魔术中蓝色和黄色调配出了绿色,在这里绿色被称为间色,下面学生运用手中颜料自主探索实验另外两种间色。
3、实践探索:学生实践过程中得出:红加蓝调配出紫色,红加黄调配出橙色。并把所得间色粘贴到黑板上。
4、教师出示课件,一起了解间色概念。两种原色相调得出的颜色被称为间色。
阶段二:分析对比,深入感知
1、互动交流:学生比较分析所调配的间色(比如橙色)深浅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调配过程中原色加入的量不一样。
2、互动交流:学生在分析对比中得出原色的比例影响间色的深浅。进一步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
三、赏析作品,激发创意
互动交流:学生在了解了原色与间色的色彩知识后,思考怎样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画面中来表现生活?讨论回答。
1、教师出示课件: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图》和康定斯基的《玛尔努的教堂》带领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学生分析画面颜色与感受,教师讲解: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图》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给人感觉简洁明了又富有张力。《玛尔努的教堂》的具体形象与景色看上去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点线面和粗犷的笔触以及赋予变化的色彩,画面中红黄蓝色相互交融,在黑色的背景的衬托下白色的点缀下,如同交响乐的旋律一样,显得和谐而精彩。
2、互动交流:除了涂画的形式,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创作作品?教师出示印、吹、流、滴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意。
3、教师示范;出示微视频,学生观看教师绘画过程。
四、学生实践,创作体验
创作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原色和间色创作一幅作品。
五、展示欣赏,教学拓展
学生互评: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师评:肯定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及改进之处。教师小结: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色彩,要多观察,勤思考。要放开大胆的想象如何运用颜色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效果)和趣味性。让生活处处有惊喜!
板书设计: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蓝+黄=绿红+黄=橙蓝+红=紫
教学反思:
掺色魔术的导入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的世界,学生运用原色颜料自主探索间色,兴趣高涨,并且在调配出三间色后,能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原色比例的不同会导致间色的不同。然后我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的启发引导将学生带入创作的活动中,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最后创作的作品效果也很好。有少部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水分没有把握好,需要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