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
0
2
3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唯物史观)
2.结合史料,了解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史料实证)
3.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军阀混战时期百姓流离失所
1925年曝尸街头
材料二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 《全球通史》
材料一
谁来推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国民革命的定义
国民革命
共同的革命任务:
军阀混战使下层人民深受其害。在战争过程中,各地军阀到处抓丁、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北洋军又两次血洗醴陵县,“首将城中财货钱帛,掳掠一空,复将房屋桥梁,烧毁略尽;杀伤遍地,血肉成丘”。
——曾宪林等《北伐战争史》
思考:阅读课本与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思考当时当时中国的
主要任务是什么?
反帝反封建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背景
国民党
共产党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共产国际
420人
7780人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共产国际
时间:
地点:
1923年6月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革命同盟。
2.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会址
革
命
同
盟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3.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 要 内 容
意义
1924年1月
a、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b、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三民主义
除了平均地权外,又增加了节制资本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主张革命的个人和团体,都享有自由和权利。
强调反帝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
民生
民族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
VS
旧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对外反帝国主义,
对内反民族压迫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民生主义
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
方法手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这是黄埔校徽,上面有校训“亲爱精诚”,“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本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有“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有“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有“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 “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军校成立典礼上的演说词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教官恽代英
党代表廖仲恺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23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青年后来大部分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在此后20余年的岁月中他们曾经并力克敌,内驱军阀、外抗强敌。也曾因为各自的理想与追求不同而争锋沙场,角逐民心。黄埔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
①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 500 645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449 449 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步兵、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
黄埔军校在广州培养学生近5000人……其中徐向前、林彪、左权等将帅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孙继业《伟人孙中山》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离粤北上前,孙中山最后一次视察黄埔军校,临行前对蒋介石说:“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则余可以死矣!”
南京 中山陵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为了统一全国,1925年7月,在广州正式成立了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为骨干,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大会(左立者是汪精卫)
目的 对象
总司令 先锋
经 过 开始北伐
初期主战场
重要战役
主要战绩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北伐概况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湖南、湖北
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
3.开始北伐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场景,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蒋介石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直系:
孙传芳
兵力20万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广州国民政府
约10万
差距悬殊的兵力有没有阻碍国民革命军完成北伐呢?
4.北伐战争初期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叶挺(1896~1946年)
叶挺独立团是一支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钢铁劲旅,担任着北伐主力先锋的重要角色,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等战役中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 的美誉。
作战方针: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叶挺,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侍卫营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湖南农民协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想一想: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出动了谁的根本利益?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想一想: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北伐的胜利进军有什么关系?
工农革命运动
北伐的胜利进军
推动发展
有力支持
?
地区 时间 人数
湖南 1926.11-1927.1 107万人-200万人
湖北 1926.7-1926.11 3万人-20万人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全市80万工人实现了总罢工并立即转入武装起义,工人武装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于22日6时许攻克了敌人的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5.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工农革命会触动谁的利益?
《广东省农民协会敬告》:取消田赋以外一切苛捐杂税及附加税,取消包农制。全国农民联合起来!
1924年7月,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发动沙面数千洋务工人举行罢工,反对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
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6.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叶挺传》
北伐军英勇善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目的明确,方针正确
材料四: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得到人民支持
材料五: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洋军阀反动腐朽,各自为战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左派与右派
以廖仲恺、宋庆龄等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
又名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汪精卫等为代表。他们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的、反共目的。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朋友……尽管目前的阻碍是我们不能互相了解来共同澄清局面,但是我们希望可以扫除这些阻碍,使中外关系更为密切而良好。
——《北华捷报》1927年3月31日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2 上海)
汪精卫:分共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7.15 武汉)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查禁工人集会,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时间
1927年4月
政策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性质
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
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3.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1) 二次北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2)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开始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当日死去。
合作探究: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结合材料,讨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四一二政变后,原属于中共领导人的陈独秀非但没有领导军队去反抗蒋介石的反革命军队,反而叫军队把枪交给蒋介石军队,这种领导错误,是属于右倾投降主义的,是不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没有认清反革命的局势,一味的去迎合,那么中国革命是行不通的。
材料一: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镇压暴行”……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帝国主义的干涉;
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缺乏斗争经验。
教训: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3
1924
1926
1927
1928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东北易帜
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
被奉系军阀杀害
中国共产党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
中国共产党命悬一线,出路又在哪里?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的实现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
北伐胜利 进军
东北易帜
胜利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群众支持
北伐战争
工农革命运动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中共:力量弱小,希望有同盟者
共产国际的帮助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
结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课堂小结
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会议有( )
A.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C.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D.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B
检测提升
2.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3.“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压迫人民。”这表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建立苏维埃政权
B
4.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
B
5.“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