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认识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3.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学习司马迁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情境导入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学富五车” 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1、在纸发明之前,古人用什么材料来书写?
2、谁改进造纸术?他是怎么改进的?这项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他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4、西汉时期最著名史学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
5、本课介绍了哪两种宗教?这两种宗教的创立者是谁?教义是什么?
对我国有何影响?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
自学导航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
材料一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甲骨
青铜
丝帛
竹简
书写费力
昂贵
笨重
东方朔上奏想像图
2.造纸术的发明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缺点: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西汉麻纸
3.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从材料可知,蔡伦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公元105年(东汉和帝的年号)
蔡侯纸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今湖南)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封龙亭侯,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⑧
晒
纸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4.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4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19世纪
公元16世纪
公元13世纪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意义
莎草纸
羊皮纸
材料一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美国)德克·卜德
材料二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M.H.哈特
蔡侯纸,即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极简本》
①对内: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文化发展;
②对外: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伤寒杂病论》
(1)、著作:
(2)、理论:
“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
(3)、地位:
①、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
②、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 (150--219年)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1.张仲景
张仲景发明“饺子”救治百姓
张仲景不满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正值隆冬季节,他见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不少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
于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其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食百姓。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便学着张仲景“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在过年时食用,称之为“饺子”,至今南阳一带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华佗
(东汉末年)
③、编创了“五禽戏”
(1)、医学成就:
①、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医学体操)
(2)、美誉:
“神医”
“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华佗的弟子吴普常练五禽之戏,年高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禽戏”导引图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壮年游历——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2. 《史记》
体例
范围
内容
价值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地位)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年的史事。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揭露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下层人物写传记。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十二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三十世家(“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材料: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55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合作探究: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②从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司马迁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约于在55岁著成了《史记》。
正直不屈、不畏强权、 坚忍不拔
材料二:《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
仗义直言、不畏强权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材料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
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东汉班固写的《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四、道教和佛教
(1)时期:
(2)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 连年灾荒,民不聊生。
极度苦难的人们需要精神寄托。
东汉末年
(3)人物:
(4)地位:
中国本土宗教,深受下层民众信奉。
1. 道教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3、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5)主张: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同时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因此道教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得以广泛传播。
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道教名山
青城山
武当山
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
2.佛教
(1)产生:
(2)教义: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释迦摩尼
(3)传入:
张骞通西域→东汉明帝 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1、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痛苦,生老病
死等一切皆苦;
2、造成痛苦的原因是人的欲望,摆
脱痛苦的道路只有消灭欲望,并忍受
现世的痛苦。
3、虔诚信佛、坚持磨练、积德行善,
死后才能够进入无苦的境界,获得来
世的幸福。
佛教教义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麻痹人斗志
普陀山
五台山
九华山
峨眉山
佛教四大名山
封建统治者(例如东汉明帝)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合作探究
佛教宣扬的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一种“愚民”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佛教传播的原因
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两汉文化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不仅仅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制度与理念,还有昌盛的文化所带来的荣耀。这一切成就使得中华民族在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提升了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与生命力;一个文化发达民族,必将是一个能长久发展的民族,必将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
思考:哪些因素推动了两汉科技与文化的繁荣?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促进了各地人民生产生活的交流。
(2)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是秦汉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的传入也促进了两汉文化的发展。
(5)人们对前代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等杰出人物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本课小结
科技
造纸术
医学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文化
史学:司马迁《史记》
宗教:佛教和道教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后汉书》中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反映的是( )
A.最早的汉字出现 B.纸完全取代简帛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纸在东汉时出现
2.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可能查阅到的是 ( )
A.华佗制成“麻沸散” B.汉明帝建造白马寺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陈胜吴广起义
C
检测提升
D
3.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这是因为司马迁( )
A.写出了历史巨著《后汉书》 B.开创了史学体裁—纪传体
C.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D.记述了炎帝到汉景帝的史事
4.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C.宣扬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B
D
5.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6.汉明帝因夜梦金人,遂派人出使,请来了两位印度高僧,他们带来了佛教万言经典。并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由材料可知,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僧人的传教 B.贫苦民众的信仰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汉朝皇帝的支持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