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单选题
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 《狂人日记》 B. 《子夜》
C. 《雷雨》 D. 《骆驼祥子》
4.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毕业歌》 B. 《黄河大合唱》
C. 《渔光曲》 D. 《义勇军进行曲》
5.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 废除了科举制
C. 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 传统思想盛行
6.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歌曲带给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这些歌曲:《大刀进行曲》(创作子1937年),《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7.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生活报》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8.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8年,张某在《新青年》上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
B.1916年,赵某参加同事的新式婚礼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0年,李某参加了清王朝举办的科举考试
9.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该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田汉、聂耳 B.冼星海、徐悲鸿 C.曹禺、老舍 D.赵树理、周立波
10.《新华字典》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
11. 2008年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世瞩目。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 )
A.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 B.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C.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 D.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领域是( )
A.教育 B.海洋高科技 C.高等教育 D.电子产业
13.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列属本法内容的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学生早晨入学不得早于7:00,晚上放学不得晚于7:00
D.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免去学生的所有学费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的与教育发展有关的战略是( )
A.“科教兴国” B.素质教育 C.希望工程 D.义务教育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B.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C.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D.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16、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17. 右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维新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18. 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19. 右图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 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 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
20.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 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2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2.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新青年》
24.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新华书店
D.教育书店
25.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 )
①《雷雨》②《骆驼祥子》 ③《狂人日记》 ④《阿Q正传》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文学艺术的演进是我们认识时代嬗变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曾经对废除科举制做过这样的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二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黄河大合唱》
材料四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科举制始创于我国哪个朝代?废除科举制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材料二中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3)《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4)漫画中的“刘邓”代表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教育、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答:
(1)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名称叫什么?
(2)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3)“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请举出音乐界发出“吼声”的两位音乐家。
答案
1-5DCABB 6-10CCDAB 11-15AABAA 16-20ABBBB 21-25ABABD
26. (1)隋朝;有利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没有广泛动员农民阶级,缺乏农民基础。
(3)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中;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4)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一定时期的教育、文学艺术是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进步的教育、文艺事业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7.(1)《义勇军进行曲》。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聂耳、冼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