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五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对于色彩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加固学生对色彩搭配知识,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以及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难点:利用比例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从比例的角度设计相关设备。
五、教学准备
信息化教学设备、眼罩、多媒体课件、教材等
六、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图片导入,引出“比例”知识。比例知识调查得知“什么是比例?”和“什么是带有美感的比例呢?”让学生了解到比例知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美术知识中也蕴含着相关信息。
引出课题《美术中的比例》,结合数学中“比的知识”,对照片中人物精确的测量和比较,得出结论,美术的分割的位置约等于画面2/3的位置,让孩子们用肉眼观察“哪个人的人体比例更协调?”来训练他们的眼力。
本课的重难点部分,分析美术比例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三个重要的知识。
接着是作业部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的花瓶,运用所学会的比例知识,绘画出完美的花瓶,最后是师评互评小结部分,再一次加深本课学习重难点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中有趣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由于人的比例缩小了,周围的环境变大了,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 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新知调查 比例知识调查什么是比例?什么是带有美感的比例呢? 比例知识调查得出结论:比例----比例最早来自于数学,指的是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带有美感的比例----黄金分割比 1:0.618 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美术中的比例》出示照片,在课前按照数学中的比例知识测量出,我班某同学是黄金比例,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哪个人的人体比例更协调? 用美术的眼光分析测量结果图,发现黄金比例0.618的位置,等于整体身高的2/3的位置(得出结论:黄金比例=2/3)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6号选手的身高比例是黄金比例 训练孩子们的眼力,让学生跃跃欲试,更深一步的激发兴趣
继续研究 美术中的比例 是指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比如: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逐个分析) 局部与局部组织学生玩游戏,邀请两组组同学(6人一组)上台,分别画五官组图(提示:其中一组蒙住眼睛绘画)(得出结论:五官的局部与局部之间,是由特定的比例来绘画)局部与整体欣赏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分析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法则。(得出结论:《溪山行旅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超凡地位,将绘画的黄金比例运用的恰到好处,淋漓尽致。)纵向与横向分析纵向与横向的比例关系,并让学生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身边事物的比例关系(得出结论:物体的长短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比例效果,适度的比例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欣赏水平和创作思维能力
艺术实践 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的花瓶学生作品展示(师评) 将画好的瓶子用对折法剪下后,贴在已准备好的彩色卡纸上,注意构图。最后将画面装饰完整。 自评、互评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设计思维
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恰到好处的比例,给人美的感受。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发现美的眼睛、挖掘美的思维、感受美的灵魂! 学生要学会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尝试去感受美 培养学生玩中学,做中学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前我在和本年级数学教师交流时了解到,本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有关比的知识。至此我在这节课上,进一步理解黄金比例(1:0.618),用美术的比例知识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用于美术的设计中。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我在本节课中着重分析美术比例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三个重要的知识。整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自主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并训练孩子们的眼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创作思维能力,让学生玩中学,做中学,最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总之,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要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意外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但这也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辛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