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模块四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3-28 10: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四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知识梳理: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无脊椎动物无 特征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海葵、海蜇、珊瑚水母、水螅
扁形动物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秀丽隐杆线虫、线虫、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河蚌、乌贼、蜗牛、扇贝
节肢动物(种类、数量最多)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支持和防止水分的蒸发的作;身体分部、分节 蝗虫、蜘蛛、蜈蚣、虾、蟹
脊脊脊椎动物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水压 鲫鱼、海马鲨鱼、中华鲟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 ,皮肤可辅助呼吸 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
爬行类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鳖、龟、蛇、鳄鱼
鸟类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恒温动物 企鹅、家鸡、麻雀、家鸽
哺乳类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内有膈;恒温动物 家兔、蝙蝠、鲸鱼、白鳍豚
二、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骨骼和骨骼肌),骨与骨连结形成骨骼。
2.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产生动力、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着支点的作用。
3.运动的协作: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4.关节的结构(能活动的骨连结):
(1)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其上有关节软骨。
(2)关节腔:内有滑液。
(3)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有连接、保护和分泌滑液的作用。
(4)关节的特点:灵活性(滑液和关节软骨)
牢固性(关节囊和韧带)。三、动物的行为
区别 联系
概念 先天还是后天 主要影响因素 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举例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先天性行为(本能)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 遗传物质 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蜘蛛结网、蜜蜂采蜜
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后天 环境 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海豚顶球、蚯蚓走“T”型迷宫,
四、微生物
形态 类型 结构 营养方式 繁殖方式
病毒 球状、杆状、蝌蚪状 细菌病毒(噬菌体) 没有细胞结构(外层蛋白质、内部有遗传物质) 异养(寄生) 自我复制
细菌 球形、杆形、螺旋形 乳酸菌、根瘤菌、放线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荚膜) 大多异养 分裂生殖
真菌 单细胞的、多细胞的 酵母菌、霉菌、蘑菇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异养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
典型例题:
(2014·长沙)下面是对部分无脊椎动物分类的概念图,请补充完善。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答案: ①辐射 ②无 ③角质层 ④环节 ⑤节肢。
中考链接:
一、选择题:
1.(2014 昆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
A.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背腹扁平 D.有刺细胞
2.(2014 昆明) 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  )
A.蛔虫——角质层 B.蚯蚓——皮肤
C.河蚌——外套膜 D.瓢虫——外骨骼
3.下列动物是昆虫的是 ( )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D.① ② ③ ④
4. (2014·聊城])下列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
①蛔虫 ②蚯蚓 ③河蚌 ④蝗虫 ⑤鲫鱼 ⑥蛇 ⑦鳄鱼 ⑧喜鹊 ⑨牛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⑦⑧⑨
5.(2013 娄底)图25-2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6.苍耳的果皮表面长有钩刺,枸杞的果实鲜艳香甜,这样都利于植物种子扩大传播的范围。这些事实表明 ( )
①动植物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③所有植物种子的传播都离不开动物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动物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
A.动物体型的大小 B.动物的爱好不同
C.动物对环境长期的适应 D.动物进化的程度不同
8.(2014·泰安学业考) “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 D.所有鱼鳍的共同协调配合
9. (2014·宿州) 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向前奔跑。关于此时人体的运动,不正确的是 (  )
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B.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C.此时只有运动系统参与了运动
D.此时除了运动系统参与外,还有其他系统的配合
10. 图20-1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③中的滑液是由关节囊分泌的,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结构②是骨骼肌 D.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1. (2014·益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一块骨骼肌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C.人的运动过程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D.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
12.(2014·滨州学业考)下述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蚯蚓避开电极而爬向潮湿的暗室
④失去幼崽的雄猫哺育狗崽 ⑤小狗算数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⑤
13.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15.(2014·潍坊学业考)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D.一只猴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16.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选择这种动物应该是 ( )
①刚出生的   ②较成熟的、有一段经历的 ③一只 ④多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2013 巢湖) 某实验小组利用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8. 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B.丙生物营腐生生活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19.(2014·绵阳学业考)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
A.被人类收集走用做柴火烧掉了 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D.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20. (2014·东营学业考)消毒可大幅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 ( )
A.球菌 B.杆菌 C.荚膜 D.芽孢
二、非选择题
21.填表:
代表动物 蚯蚓 蝗虫 鲫鱼 蝌蚪 青蛙 家鸽 家兔
呼吸器官
22.(2014·东营学业考)2014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升初中以上学校的重要依据,其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联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______ ,牵引身体向上运动。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________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2) 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 作用。
(3)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 完成的。
23.(2014·益阳)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________,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__________,观察蚂蚁的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
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⑤:蚁蚁的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________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
问题。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