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3 18: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关中平原自然条件优越,1995年以前区域内粮食以自给为主,农户耕作半径影响了土地开发强度,形成了以聚落为中心的环形土地利用带。下图示意1995年前关中平原乡村聚落分布及发展阶段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乡村聚落开发初期,高产土地与中低产土地的主要差异是(  )
A.地形起伏B.水源供给
C.生产成本D.土层厚度
2.新派生乡村聚落形成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B.减小区域人口密度
C.减小原乡村聚落规模D.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我国东部地区某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功能区可能分别为(  )
A.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B.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居住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居住区、办公区、中央商务区
4.下列研学小组对城镇规划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
A.①处建设化学工业园区B.②处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C.③处建设高档住宅小区D.④处建设城市防护绿地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区道路网和工业用地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张掖市区工业用地(  )
A.与住宅用地交错混合布局B.靠近水源地布局
C.围绕中心城区呈环状布局D.靠近交通线布局
6.张掖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为(  )
A.由中心城区向四周拓展B.沿南北向扩展
C.由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D.沿东西向扩展
巴西近代城镇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是贫民窟问题。贫民窟是指大城市内外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据此完成7~9题。
7.符合巴西城镇化进程特点的是(  )
A.1940~1980年速度逐渐加快B.1980年之后发展速度最快
C.后期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D.目前过度城镇化问题突出
8.推测巴西1940年至1980年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
A.欧洲殖民主义扩张B.基础设施大量建设
C.重工抑农政策实施D.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9.导致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B.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
C.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D.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憩、游览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重庆市中央公园(如图),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内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心公园。它依托当地山水风貌特色,由2000多亩绿地、一个湖泊和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喷泉区组成,是重庆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据此完成10~11题。
10.重庆城市公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  )
A.旧城改造用地B.郊区农业用地
C.废弃工业用地D.城市荒山、湖泊湿地
11.重庆城市公园建成后,周边明显增多的城市功能区是(  )
A.文化区B.工业区
C.高级住宅区D.中心商务区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群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城市边缘区相比,半城市区(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第一产业比重更高
C.地面硬化程度更高D.外来人口比重更大
13.该都市群内的核心都市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城区。其新城区最好选择在(  )
A.城市边缘区B.远离核心区的小型城镇
C.半城市区D.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北部,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是中亚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相对靠前和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区域。下图示意哈萨克斯坦及部分州2000~2018年城镇化率。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
A.现代旅游B.生态农业C.矿产品开采及加工D.畜牧业
15.图中第一产业占比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
A.阿克托比州B.卡拉干达州C.阿特劳州D.阿拉木图州
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近距离迁移到户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城镇化和身份市民化的过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关键在于(  )
A.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B.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鼓励人口迁移,提高人口增长率D.发展城镇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7.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  )
①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 ②扩大各地区发展差距 ③加快人口向东部迁移 ④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江苏省镇江金山湖路是镇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段示范路,在体现生态和排水双赢的同时,让“生态草沟水漫金山”成为真正的传说。读图,完成18~19题。
18.照片中路旁缺口有利于(  )
A.动物迁徙B.地面排水C.树木施肥D.植被恢复
19.生态草沟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是因为其有利于(  )
A.增大蒸发(腾),提高大气湿度B.增加降水,改善城市气候
C.净化雨水,缓解城市用水压力D.增加下渗,减少地面积水
台湾以闽南人居多,保存有许多古老的闽南文化,建筑文化是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环,其中闽南传统的土木砖瓦结构三合院建筑(右图)最有代表性。现今,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正面临消失或转型的问题。据此完成20~21题。
20.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台湾三合院建造时考虑较少的因素是(  )
A.采光B.通风C.避寒D.防震
21.台湾传统三合院不易保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外流严重B.自然灾害频繁
C.生态破坏加剧D.全球气候变暖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人曾利用从非洲载回的蚵壳砌为蚵壳厝居住。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个依托海港发展起来的“涂鸦之城”——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有游客在游记中写道:“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房屋统一朝向,彩色的房屋无一例外地同时浸入了金色余辉,人们可以尽享夕阳海景……”图1示意泉州的蚵壳厝景观,图2示意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五彩缤纷的房屋景观。据此完成22~23题。
22.过去,瓦尔帕莱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主要目的是(  )
A.色彩鲜明使人愉悦B.利用建筑特色吸引游客
C.提倡环保节约资源D.防止海风侵蚀木质房屋
23.两地建筑景观形成的共同影响因素是(  )
A.港口贸易发达B.自然环境相同
C.历史文化悠久D.审美观念相似
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下图为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
(1)依据该村民居特点,推断当地气候特征。(6分)
(2)描述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8分)
(3)指出该村公共用地区的功能。(4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下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示意图。
(1)据图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特点。(6分)
(2)简述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6分)
(3)简述我国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的意义。(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从风景区中央流过,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43.41万人次。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过新年时,有泼水、划龙舟等活动,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
(1)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其是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1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的原因。(6分)
单元检测二
1~2.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乡村聚落开发初期,高产土地与中低产土地距离聚落的远近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初期关中平原人口较少,聚落少,密度低,生产技术较落后,耕作半径有限,高产土地靠近聚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中低产土地远离聚落,距离较远,生产成本较高;从图中并不能看出高产土地与中低产土地的地形起伏差异、水源差异和土层厚度的差异。第2题,结合图片可知,新派生乡村聚落附近的土地从中低产土地变成了高产土地;聚落分布在这些位置可以提高周边土地的产出效益;新派生乡村聚落形成有助于增加区域人口密度;新派生乡村聚落形成会增加该地乡村聚落规模;改善居住条件并不是主要目的。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围,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为工业区。故选C。第4题,化学工业园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①处位于城市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故A错。②处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水质差,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故B错。③处在风景区,建设高档住宅小区会破坏景观,故C错。④处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建设城市防护绿地可以减轻工业区对居民区的污染,故选D。
5~6.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张掖市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张掖市东北方向,小部分位于城市边缘,沿主要道路呈线性布局,工业区较为集中,并未与住宅区混合布局,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工业区位于张掖市东北方向及城市边缘,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西北方向,工业区并未靠近水源地,B选项错误;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区的东北方向,并非呈环状布局,C选项错误。故选D。第6题,从张掖市区1949年至2014年城区道路网变化可以看到,张掖市区道路由中心向城市周边拓展,周边区域道路密集且有工业区布局,说明城市面积扩大,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拓展的趋势,故选A。
7~9.答案:7.D 8.C 9.A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1940~1980年城镇化速度迅速显著提高,不是逐渐加快的;1980年城镇化速度是趋缓的,发展速度不是最快的;巴西后期没有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而是仍集中在大城市中,出现严重的城市病;由图可知,巴西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远大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1.4~1.5,因此属于过度城镇化,从而导致严重的城市病。第8题,1945年后二战结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不会是巴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图可知,1950年开始巴西工业化水平急剧提高,说明其重工抑农政策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期间巴西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而不是发展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第9题,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是由于人口大量向城市涌进,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此时工业化发展速度落后于城镇化的速度,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使得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贫困。贫民窟规模化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等关系不大,也不会是主要原因。
10~11.答案:10.D 11.C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中央公园用地开放,且需要自然风景占地面积广,故城市荒山和湖泊湿地可能性最大,故选D。第11题,城市公园环境优美,具有休憩、游览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优势,环境宜居,故城市公园周边地区布局高级住宅区的可能性最大,故选C。
12~13.答案:12.B 13.C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城市边缘地区位于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半城市区位于城市边缘区外围,距离城市核心区更远;受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带动作用,城市边缘区已为城市建成区,而半城市区是农田与工厂相间分布、犬牙交错的地区,因此半城市区比城市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要低,第一产业比重更高,地面硬化程度更低,且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半城市区外来人口比重较少。第13题,该都市群内的核心都市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最好选择在半城市区,其原因是半城市区相比远离核心区的小型城镇和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距离核心都市距离更近,交通相对便利,且相比城市边缘区土地空间更大,地价成本低,环境条件更好,更适合居住。
14~15.答案:14.C 15.D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北部,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可知,哈萨克斯坦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加工等初级工矿产业,故选C。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主要从业人员为农村人口,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克托比州、卡拉干达州、阿特劳州、阿拉木图州四地中,阿拉木图州城镇化的水平最低,所以第一产业占比可能较高,故选D。
16~17.答案:16.D 17.B
解析:第16题,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要实现就近城镇化,就必须让劳动力进城后能够就业,因此关键在于发展城镇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人口迁移、提高人口增长率等都不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关键。第17题,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推进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减少大量中西部人口向东部迁移;大量农村人口就近进入城镇,使得农村人均耕地增加,需要机械代替人力,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18~19.答案:18.B 19.D
解析:第18题,根据材料“金山湖路是镇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段示范路,体现生态和排水双赢”可以看出,路旁缺口有利于地面排水,故选B。第19题,根据题目可知,生态草沟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主要是因为生态草沟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面积水,故选D。
20~21.答案:20.C 21.B
解析:第20题,台湾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与北京相比,地壳运动活跃,因此防震是建造师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采光、通风是两地建筑都要考虑的因素,A、B错误;台湾纬度较北京低,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冬季温和,不需要特别注意避寒,故选C。第21题,台湾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频繁,对建筑破坏作用明显,导致其不易保存,故选B。
22~23.答案:22.D 23.A
解析:第22题,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止海风的侵蚀。瓦尔帕莱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主要目的是防止海风侵蚀木质房屋,故选D。第23题,由材料“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人曾利用从非洲载回的蚵壳砌为蚵壳厝居住”可知,当地建筑景观形成有赖于港口贸易的发展。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五彩缤纷的房屋景观是因为过去瓦尔帕莱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因其港口繁荣,才不断有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的现象,所以两地建筑景观形成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港口贸易发达,故选A。
24.答案:(1)“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或冬季气温低);“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说明该地夏季气温高。
(2)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相对较大(或居住区、公共用地区规模相对较小);公共用地区位于村庄中心;各功能区主要沿河流分布。
(3)为村民聚会、健身、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提供场所和服务。
解析:第(1)题,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没有雨水浸泡垮塌的风险,当地应该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的区域;墙体厚说明当地有比较强烈的保暖需求,冬季气温较低;夏季居住在较为凉爽的半地下室,说明夏季炎热,有避暑要求;冬夏对房屋要求的差异说明当地气温年较差大。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的主要功能区包括公共用地区、居住区和农业生产区,结构比较简单,属于乡村聚落,因此农业生产区占据聚落空间的较大部分。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方便取水和耕作。公共用地区位于村庄中心,便于当地人寻求公共服务。第(3)题,因当地人口较少,需求简单,公共用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功能区分化,满足当地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故提供聚会、健身、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活动的场所或服务。
25.答案:(1)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中小城镇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
(2)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差;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贫困等。
(3)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密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缓解大城市的空间压力、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
解析:第(1)题,根据城镇化进程图描述新型城镇化的特点,从城镇化增长率可以推断出,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反映出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从建制市、建制镇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小城镇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第(2)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居民进入城镇,会产生劳动力过剩;城镇住房数量有限,住房紧张;城镇容纳居民过度,私家车数量多,造成交通拥堵;失去工作的劳动力,可能威胁社会治安,使得社会治安差;生活产生的废水、废物等会使环境恶化;甚至使得居民生活贫困等。第(3)题,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增长,能够缓解大城市的空间压力、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中小城市数量多,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数量,人口密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易于管理,能够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
26.答案:(1)云南傣族人们居住的地区气候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并利于通风散热,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和防虫;竹子是当地常见的植物,生长迅速,用作建材成本低,可就地取材;竹子耐湿热气候,抗风化能力强,不变形、不裂缝,使用寿命较长。
(2)近水取水便利,便于生活和农业生产;习俗(如节日等)与水密切相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并利于通风散热,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和防虫;根据材料信息“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可知,该地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合竹子的生长,竹子材料丰富,利于就地取材,用作建材成本低;同时竹子耐湿热气候,抗风化能力强,不变形、不裂缝,使用寿命较长。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过新年时,有泼水、划龙舟等活动,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可尽可能地靠近水源地,近水取水便利,便于生活和农业生产;习俗(如节日等)与水密切相关,需要靠近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