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郑渝高铁是一条连接郑州与重庆的高速铁路,全长1063km,2012年12月,郑渝高速铁路万渝段开工建设。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据此完成1~2题。
1.重庆—万州段于2016年年底开通,当时设计时速仅为250km/h,远远慢于郑州—万州段350km/h的设计时速,推测其原因是( )
A.技术不够成熟B.地形相对复杂
C.客运量小D.该段铁路等级低
2.高铁站点两头密集,中间稀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线路设计重合B.政策法律引导
C.国防安全需要D.行政人口分布
火花特大桥是贵州省紫望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全长4075米,最高处有115米。如图示路段设置成“半互通+U形回转匝道”的形式,车辆只能通过靠山体一侧匝道下高速。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路段设置成“半互通+U形回转匝道”,以下不属于其目的的是( )
A.方便司机掉头B.减少施工工程量
C.节约建设成本D.方便居民出行
4.紫望高速公路在多地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冻土影响B.克服地形限制
C.节约土地资源D.降低施工难度
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简图。某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发现,图中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的分布密度远远小于乙区域。据此回答5~6题。
5.甲、乙两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C.矿产D.人口
6.在修筑乙、丙之间公路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风沙B.地形C.资金D.沼泽
云巴是一种具有车载电能驱动、无人驾驶、低噪音(采用胶轮)、人脸识别等高科技配置的立体智能短途轨道交通系统(右图),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城市主干线和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线和加密线,为乘客提供更智能、舒适、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据此完成7~8题。
7.与地铁相比,云巴的优势在于( )
A.安全性高B.连续性强
C.建造成本低D.运输能力大
8.城市内部功能区之间最适合建设云巴的是( )
A.居住区和商业区B.工业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行政区D.工业区和教育区
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过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港是加勒比地区重要的中转港(下图),同时也是货物进出不需办理任何手续且不缴纳关税的自由港。据此完成9~10题。
9.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B.税收优惠
C.位置优越D.港宽水深
10.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 )
A.港区土地利用效率B.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
C.提升港区交通运输效率D.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客运需求不断增长,成都双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增长迅猛。为满足吞吐量需求,天府国际机场在距离成都市中心东南方向50多千米的简阳开始修建,并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至此,成都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之后又一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据此完成11~12题。
11.成都建设天府国际机场的直接原因是( )
A.国际地位提升迅速B.原有机场客运量饱和
C.政府政策大力支持D.为了发展临空型经济
12.天府国际机场选址在简阳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就业岗位B.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C.促进成渝地区协调发展D.方便成都市民出行
2021年5月25日,沈阳至长白山高铁(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投入建设,预计2025年底竣工通车,全长约4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开通后,沈阳至长白山的运行时间将由3小时45分缩短至2小时09分,从北京到长白山约5个小时。下图示意沈白高铁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沈白高铁修建进度的原因有( )
①干燥缺水,多风沙 ②山峦叠嶂,施工条件复杂 ③多季节性冻土,施工难度大 ④冰川多,易发生雪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图中沈白高铁线路中部向南弯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崎岖山地B.开发矿产资源
C.保护生态环境D.方便居民出行
15.沈白高铁的建设运营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是( )
A.加强两省的经济联系,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极大地满足了沿线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C.推动东北与京津冀融合,助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D.带动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自1997~2007年,我国铁路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提速,对我国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图为我国铁路六次提速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有( )
①六次提速间隔时间持续缩小 ②提速线路多分布在中部及西部地区 ③提速线路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④从东部地区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铁路大规模提速的地理意义有( )
A.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客货运输能力B.完善交通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C.缩短运输距离,促进沿线资源开发D.促进人口迁移,均衡人口空间分布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该大桥所在海域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可能是( )
A.工程量小,造价低B.为了发展旅游业
C.技术水平要求低D.有利于船只通行
19.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香港的显著影响是( )
A.扩大服务范围B.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C.提升环境质量D.提高海运的运输量
图1 碛口古镇道路
碛(qì)口古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黄河边的一个古渡口发展形成的。附近河段暗礁密布,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需要在碛口停泊转陆路,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明清至民国年间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为东西经济、文化枢纽,图1为碛口古镇景观,图2为碛口古镇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20~21题。
图2 碛口古镇位置示意图
20.碛口古镇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A.水陆运输的中转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D.丰富的农矿产品
21.现今碛口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泥沙淤积严重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
A.修建成本高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D.站点间距离大
23.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强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缩小
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验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是依照有关国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国内商港。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内港口服务。下图示意新旧集疏运体系对比。
(1)说明陆港建设的区位条件。(6分)
(2)分析陆港集疏运体系的形成对深圳市交通与环境的好处。(6分)
(3)与传统货运铁路相比,陆港采用铁路专用线的优势。(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昌赣高铁即京港高速铁路昌赣段,是一条连接江西省南昌市与赣州市的高速铁路,全程长415.73千米,桥隧比为75.9%,设计时速350千米。赣州赣江特大桥桥面有10层楼高,被誉为“世界无砟轨道第一桥”,是世界首座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千米的大跨度高铁斜拉桥。下图为昌赣高铁站点分布示意图及赣江特大桥景观图。
(1)简述昌赣高铁建设桥隧比例高的原因。(6分)
(2)分析赣州赣江特大桥顺利建成的有利条件。(6分)
(3)说明昌赣高铁建成通车对江西省的意义。(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北海道岛是日本四个主岛中最北的岛屿,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同时拥有辽阔的森林、巍峨的山川等,气候寒冷,因樱花、雪景和薰衣草花海享誉全球。青(青森)函(函馆)海底隧道位于日本北海道岛与本州岛之间的津轻海峡,全长54千米,海底部分长23.3千米,最大深度240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底隧道之一,其于1964年5月开工修建,1988年建成通车,工期24年。下图示意青函隧道的位置。
(1)描述图示海域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6分)
(2)简析青函隧道建设工期长达24年的自然原因。(6分)
(3)说出青函隧道通车对北海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单元检测四
1~2.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郑渝高速铁路郑州至万州段地形平坦,设计速度比较高,而万州至重庆段地形起伏大,技术难度大,技术不够成熟,为了运行安全,设计速度较低。巫山到万州和万州到重庆的地形相差不大,地形相对复杂不是主要原因;重庆是直辖市,客运量大;两段铁路等级是一样的。第2题,高铁站点设置主要是根据人口分布,若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设置的站点多,反之则设置的少,行政人口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高铁以客运为主,影响站点选址的主导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流量方面,线路设计重合、政策法律引导、国防安全需要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3~4.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车辆只能通过靠山体一侧匝道下高速,如果在图中右侧建设匝道,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则引桥会非常长,建设成本高且施工难度极大,当然建好后司机也就无法掉头。所以“半互通+U形回转匝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施工工程量、方便司机掉头,A、B、C不符合题意;“半互通+U形回转匝道”的设置,与方便居民出行关系不大,故选D。第4题,紫望高速公路在多地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修建的主要原因是该路段属于喀斯特地形区,地表崎岖,“以桥代路”可以减小地形起伏的影响,克服地形限制,故选B。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甲、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密布,且河流主要影响交通线路的修建难度,与分布密度关系不大;甲、乙区域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差异小,故气候差异不大,且气候不是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主要因素;图中没有关于甲、乙两地矿产资源的信息;乙区域位于成都附近,人口密集,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交通线分布密集,甲区域人口较少,客货运输量小,交通站场少,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第6题,乙、丙区域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风沙少;由图可知,乙、丙之间海拔高差大,地形起伏大,导致公路修建难度大;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资金不是限制道路修建的主要因素;乙、丙之间地形起伏大,沼泽分布少。
7~8.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由材料“云巴是一种具有……高科技配置的立体智能短途轨道交通系统”可知,云巴主要在地面建设,相对于地下建设的地铁,其建造成本低。云巴主要是短途运输,因此其连续性相较地铁并没有更强;云巴和地铁都是轨道交通,由云巴特征可知其并没有对安全性做出更优调整,因此安全性没有更高;由材料“云巴……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城市主干线和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线和加密线”可知,云巴主要作为交通支线,运输能力较小。第8题,由材料“云巴……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城市主干线和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线和加密线,为乘客提供更智能、舒适、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可知,云巴适合于城市内部人流量较大的功能区之间,居住区人口夜多昼少,商业区昼多夜少,二者之间人流量大且时间互补。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的人流量相对较小,且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市外区域,云巴主要适合短途运输;行政区的人上班期间较少需要运输,其人流量较居住区流动性较少。
9~10.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金斯敦港属于南美洲同北美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成为加勒比海的主要中转港口;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税收优惠是沿线船舶选择该港口停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该港口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港宽水深是该港口成为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第10题,集装箱自带防风防雨功能,拆除库房可以堆叠更多更高的集装箱,减少房屋的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货物吞吐量;对于减轻飓风和地震带来的危害影响较小;露天堆场能够适当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但不能提升船舶运输速度,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主要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实现。
11~12.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成都建设天府国际机场的直接原因是原有机场客运量饱和,为满足吞吐量需求而建。机场建成后会提升成都的国际地位;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不是成都建设天府国际机场的直接原因;由材料无法得出成都是为了发展临空型经济而建设机场。第12题,由材料“天府国际机场在距离成都市中心东南方向50多千米的简阳开始修建,并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可知,简阳位于成都与重庆之间,天府国际机场选址在简阳促进成渝相向而行,促进成渝地区协调发展。机场的选址与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居民出行和减少土地资源占用无关;增加就业岗位是建设机场的影响,天府机场是国际机场,不只方便成都市民出行。
13~15.答案:13.B 14.D 15.C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沈阳至长白山高铁位于我国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此线路穿越山区,山峦叠嶂,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纬度高,气温低,多季节性冻土,施工难度大;此处,没有雪崩,也没有冰川。第14题,沈白高铁线路中部向南弯曲,连接通化,有助于通化人们的出行;此处地形相对平坦;高铁是以客运为主,为增加居民出行便捷程度,不是为了开发矿产资源;沈白高铁线路中部向南弯曲与保护生态环境无关。第15题,加强两省的经济联系,但不能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沈白高铁的建设运营主要是促进长白山区域旅游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满足沿线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由材料可知,沈阳至长白山的运行时间将由3小时45分缩短至2小时09分,从北京到长白山约5个小时,故其作用为推动东北与京津冀融合,助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高铁是以客运为主,而不是带动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16~17.答案:16.D 17.A
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从地区来看,开始两次提速主要是在东部地区,第三、四次提速线路多分布在中部及西部地区,所以②④正确,D正确;根据我国地形和铁路分布可知,提速线路并不都集中在平原地区,③错误,排除B、C。通过提速的时间来看,六次提速间隔时间并没有持续缩小,①错误,排除A。故选D。第17题,铁路大规模提速可以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客货运输能力,A正确;铁路提速并不能完善交通网络、缩短运输距离,B、C错误;铁路提速可以促进人口迁移,但不一定使得人口空间分布均衡,D错误。故选A。
18~19.答案:18.D 19.A
解析:第18题,根据题意,海底隧道的建设受到海水以及海底复杂地形的影响,难度比建设桥梁大,技术水平要求高,A、C错。由材料“该大桥所在海域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可知,建造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船只通行,D对。这段海底隧道为沉管式,隧道内无法看到海底景观,对旅游业发展影响不大,B错。故选D。第19题,根据题意,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海,加快了三地之间的空间联系,扩大了香港的服务范围,故选A。
20~21.答案:20.A 21.B
解析:第20题,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黄河水运需要在碛口停泊转陆路,使得这里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选A。第21题,由“附近河段暗礁密布,水急浪高”可知,河流侵蚀剧烈,不会出现泥沙淤积严重的现象,A错误;现今各种交通方式兴起,该地区不再依赖于黄河水运,作为水运中转的碛口古镇失去了往日辉煌,B正确;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是古镇衰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错误;民国后我国无大规模战乱,当代古镇衰落与战乱无关,D错误。故选B。
22~23.答案:22.D 23.A
解析:第22题,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因此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修建成本低,A错误;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的日客运总量更大,发车频次更高,站点间距离更小,而市郊铁路日客运总量更小,发车频次更低,站点间距离更大,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23题,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合作,A正确;市郊铁路的建设,可以缩短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B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核心城市的人口、产业扩散,C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D错误。故选A。
24.答案:(1)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货运需求量大;位于铁路、公路交会处的枢纽城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仓储运输体系完善。
(2)减少穿越城市的汽车数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减少货物在深圳港的滞留时间,节约港口的仓储用地。
(3)发车频次高;运行速度快;停靠站点少;运载能力强;连续性好。
解析:第(1)题,内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也有货运需要外运,货运需求量大;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位于铁路、公路交会处枢纽城市,交通便利;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内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仓储运输体系完善等。第(2)题,读新型内陆港集疏运体系图可知,从内陆港到深圳港采取的是铁路运输直达港口,可减少穿越城市的汽车数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汽车的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量大,铁路运输减少汽车运输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大气污染;新型内陆港集疏运体系可提高货物的通关效率,故会减少货物存放,降低用地成本等。第(3)题,铁路专用线专门用于陆港的物流运输,专业性更强,因此铁路专用线发车频次更高,中间停靠站点较传统货运铁路少,运行速度较快,专线运输运载能力更强,货物运输的连续性更好。
25.答案:(1)江西南部位于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河湖密布,水网密集;农田较多,减少占用农田等。
(2)我国高铁和桥梁建造技术先进;经济发展,大桥建设资金充足;江西省劳动力充足;昌赣高铁是国家大动脉京港高铁的组成部分,国家政策支持等。
(3)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缩短江西省南北地区的往来时间,推动全省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全省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等。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江西省地形分布是北部为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河湖密布,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田较多,因此桥梁占比较大;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地形比较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为保证高铁高速运行,因此开凿隧道较多。第(2)题,我国经过多年的高铁建设,积累了成熟先进的高铁和桥梁建造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于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较充足;昌赣高速铁路是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再加上江西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第(3)题,高铁通车后,首先会完善江西省交通运输网络;加快人员流动和与省外地区的联系;缩短省内南北地区的通行时间;其次推动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贫困的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利于推动南部山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也利于强化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26.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靠近副热带高压带,炎热干燥,海水蒸发量大;西北部靠近陆地,大量淡水随河流汇入海洋。
(2)纬度较高,冬季海面冰封;津轻海峡深度深,宽度大。
(3)提升北海道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促进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海水盐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其原因是海域南部靠近副热带高压带,炎热干燥,海水蒸发量大,盐度升高,而西北部靠近陆地,大量淡水随河流汇入海洋,使得海水盐度降低。第(2)题,青函隧道建设工期长达24年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当地地理位置以及海底地形两方面描述。纬度较高,冬季海面冰封,施工时间大大缩短,工期延长;津轻海峡深度深,宽度大,使得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底隧道之一,施工难度大大增加。第(3)题,青函隧道的通车将大大提升北海道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便利性。隧道的通车将缩短北海道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时间,促进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和交流。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到北海道,推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其次,青函隧道通车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隧道通车后,相关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同时,隧道通车也将促进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此外,青函隧道通车还将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车后,北海道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往来将更加频繁,人员和资源的交流将更加便利。这将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