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
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
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
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
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
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
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
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
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
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
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
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
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
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
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不全的一
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
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
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
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
《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
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
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宇
来搅括纵现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
谐”的“和”。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不
“和”,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盾,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
【半期考联考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4-108A+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内容
可知,老子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管子关注的才是“人与天地的关系”。故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这个特点使中国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第二段,“相对封闭的自
然环境”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节约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故选A。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孔子强调了如何对待德义
和富贵。生活清贫,但能精神富足,乐在其中;对于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来的富贵,则视若浮
云。这和文章尾段所阐述的“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等观点一
致,因而能够作为论据。其他三项都和“修身”无关。故选B。
4.①地理环境因素: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
②生产生活方式因素:中国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人们高度依赖
自然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
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
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
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可知,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
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
结合“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
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
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可知,中国古人以农业生
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
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根据原文内容可知,责怪母亲抢了废品回收
生意的是小区门房的梁姨。故选C。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项,“让母亲此次行为
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理解错误,突转的原因是众人由不理解到理解“母亲的行为”,而且
“母亲的行为”并没有对比。故选D。
7.①在疫情前,作为退休教师的母亲总爱在垃圾箱里翻捡废品,可以看出,母亲的心愿就是在父
亲去世以后能做些有意义的事。②疫情时,母亲不顾社区人员的反对,执意要出小区,目的就
是去为抗疫捐款以及为小区的工作人员购买饮食用品,由此可知母亲的心愿就是能够为抗击
疫情出一份力。(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的能力。疫情前与疫情期间,母亲的心愿是不同的。
【半期考联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4-1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