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06:04:43

文档简介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印,“信也”。“印章”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仪式化凭信,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
的优秀美德。
中国“印信”纵贯千年,至少在殷商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完备的“印信”。春秋时期,印章主要
应用于器物上,一些陶斗、陶缸、陶缶上会有拓印的文字,主要功能就是凭信,证明器物的出
处一作者和作坊。首先这是一种责任担当,等于现在的质保保证,第二可以防伪,第三是表归
属,这就是“物勒工名”。“勒”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器物。
“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首提“物勒工名”
质量负责制的人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他一直琢磨如何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后来想到
“物勒工名”,该制度率先在秦国实行。国家于每年十月份“工师效工,陈祭器…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对各郡、县工业产品进行质量抽验。其
还将各郡、县制造工业产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大工尹”统一年审,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以
保证产品质量“功致”。
到了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政府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
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城后继有人,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
籍”,子弟要世袋匠籍。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由此,
唐代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或工匠家族。如曾参与建造昭陵、翠微宫、玉华宫等大型工
程的阁立德,便是唐代杰出的建筑工程师。
对历史学家来说,《吕氏春秋》对“物勒工名”的记录,透露出了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专家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
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现世,考古专家在俑
坑中的兵器上也发现了工匠的名字。
可以说,除了表归属之外,“物勒工名”更是一种社会文明和道德自觉的体现,是“信”的强化
与直接表达,也是社会秩序日益严整、规范的证明。
(摘编自卢昱《“印”证千年》,有删改)
材料二:
大量刻画着工匠名字的出土文物说明“物勒工名”这一制度起源很早,源远流长。它之所以
产生并长期延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周平王迁都后,原有的统治秩序被打破,国家间的竞争和对抗不断升级,春秋战国时期国家
间战争频繁,诸多诸侯国在战争中灰飞烟灭。《管子·兵法》指出“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说明在
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质量对战争的胜负影响极大。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各国都纷纷
提升了对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物勒工名”的贡任追究制度便应运而生了。因而我们注意到,
【半期考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4-108C+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功致”“指在器物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追求奢丽华侈”并无必要信息支撑,追求质量
上乘不等于追求奢丽华侈。
2.【答案D
【解析】D.“它裹挟着私营手工业者紧跟潮流”错,原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技术精湛
的私营手工业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借鉴官营手工业‘物勒工名'的做法,主动
在商品上刻下自己的名号,来标识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明一些私营手工业者并非被“物勒
工名”的制度潮流裹挾而前,而是自身主动的选择。
3.【答案D
【解析】A.是指政府于器物上刻印以表器物的归属。B.是指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
培养考核。C.指器物生产者把名号铭刻其上,可视为对“信”的强化与表达。D.窦宪于燕然
山刻石勒功不属于“物勒工名”这一制度的范畴。
4.【答案】①提升产品质量的要求。②社会分工的需要。③商品经济发展。④民间手工业者的
推动。
【解析】
结合“对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各国都纷纷提升了对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物勒工名’的
责任追究制度便应运而生了”可知,提升产品质量的要求。
结合“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让生产技术日益专业化…这就需要一种质量监督管理
制度来保证产品的质量…‘物勒工名’制度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知,社会分工的
需要。
结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技术精湛的私营手工业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纷纷借鉴官营手工业‘物勒工名’的做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
结合“一些技术精湛的私营手工业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借鉴官营手工业
“物勒工名’的做法,主动在商品上刻下自己的名号,来标识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可知,民间手
工业者的推动。
5.【答案】①政府通过制度进行监督引导。②制造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③社会层面营造工
匠精神风尚。
【解析】
结合材料一“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
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和材料二“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
形势,各国都纷纷提升了对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可知,政府通过制度进行监督引导。
结合材料一“‘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到
【半期考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24-108C·
了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政府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可知,制造
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
结合材料一“‘物勒工名’更是一种社会文明和道德自觉的体现,是‘信’的强化与直接表
达,也是社会秩序日益严整、规范的证明”和材料二“自古以来,我国先民就注重追求工匠精
神”可知,社会层面营造工匠精神风尚。
6.【答案C
【解析】
A.“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说法错误,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起
伏,并没有内心的盾纠结
B.“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说法错误。“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只是表
现金大坚对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抗议”,是对刻石碣的做法不以为然,此时还没有到抵
触的程度。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说法错误。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
不认同,他不认同的是因为出身不同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
碣产生怀疑。
7.【答案】D
【解析】D.“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说法错误,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
萧让的视角。
8.【答案】①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②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③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④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愤懑和对“刻石
碣”策略的蔑视。
【解析】
结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
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
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结合“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
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
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
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结合“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
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可知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结合“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
书生毛发直竖”,可知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
【半期考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8页)】
·24-108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