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21: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文中关键词语的感彩。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出各个故事的小标题。
2、通过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体会人物性格特色。
【教学难点】
1、对于文章中部分词语和段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PPT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学们,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挑战,你们敢接受吗?请说出下面这句话的下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小勇士啊!那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生: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师: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能够认识他是我们的荣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认识鲁迅,了解鲁迅。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认识鲁迅(出示PPT《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大声地说出课题。(指示课件、书写课题)
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从这个课题你们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这篇文章是写鲁迅先生的。
师:对,这是写鲁迅先生的文章,那么从课题你能知道鲁迅和作者的关系吗?
生: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确实是这样,所以作者周晔叫鲁迅伯父。我再问同学们,那周晔的父亲是鲁迅的什么人?
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师:没错,但是鲁迅有两个弟弟,一个是二弟周作人,还有一个是三弟周建人,周晔就是他的女儿。
(出示周晔和鲁迅先生的PPT,帮助学生了解人物背景)
师:问题又来了,既然他们都是伯父和侄女的关系,那为什么作者称呼其为伯父以后还要称呼为鲁迅先生呢?
生:因为先生是对于一个人尊称。
师:是的,“先生”是对于一个人的尊称,作者已经称呼了伯父,再称呼为鲁迅先生,在这里是表现了作者对于鲁迅先生除了是侄女对伯父的那种尊敬以外,在此基础上还有着更深的尊敬之情。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文章梗概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鲁迅先生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们觉得比较难的字和词。勾画完毕的同学请快速的读一遍你勾画出来的这些词语,一定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
生:(自己进行生字学习)。
(出示生字PPT)
师:谁能来大胆地起来读一下生字?
(生读生字,师进行指导与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起去看看那些发生在鲁迅先生身上的往事吧!请快速浏览,作者一共回忆了几件与鲁迅有关的往事?
生:六件。
师:我们能够如此迅速地说出本文一共写了五件事,是因为本文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隔行分段,一个版块就是一件往事,一目了然。以后同学们写文章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谁能来按照自然段来说一说哪六件?
生:第一件事是第1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2-3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4-13自然段;第四件事是第14-16自然段;第五件事是第17-25自然段;第六件事是第26-27自然段。
师: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章一共讲了6件事,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每一件事,认真思考以后来说一说都是哪六件事呢?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两件事分别是什么呢?
生:首先是人们在殡仪馆里悼念鲁迅,接下来作者和伯父谈论《水浒传》这本书,临走时,鲁迅先生还送了作者两本书。
师:概括的很好,那你能给些件事取一个小标题吗?
生:殡仪馆里、谈读书。
师:前两件事概括完了,第二件描述的确实是一起开心的谈了读书这件事,并且还送了书,对不对,那我们就把这件事概括为“趣谈水浒”。继续说第三件事讲的是什么呀?你概括的小标题又是什么呢?
生:鲁迅和“我”谈论鼻子和碰壁的事情,“我”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概括的小标题是笑谈“碰壁”。
师:说得很准确,那我们就把这件往事概括为笑谈“碰壁”。这位同学概括能力还是很强的。接下来的四件事就比较简单了,有没有同学想来试一试的。
生:第四件事是说放爆竹和花筒,伯父很愉快。
师:那我们就概括为放爆竹和花筒。
师:继续说吧,如果你已经概括成小标题了,那就直接说小标题吧!
生:第五件事是伯父和爸爸一起救助车夫,第六件事是关心家里的女佣阿三。
师:说得很好。那第五件事我们就把他概括为“救助车夫”,第六件事就是“关心女佣”。是的,文章写了殡仪馆里、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放爆竹和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一共六件事情。
五、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师:(出示问题的PPT)那接下来大家赶紧看一看第一部分。根据第一部分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大家对鲁迅去世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2.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
生:第一部分写的是鲁迅先生去世了,大家都非常地伤心,感觉十分悲痛。
师:感受地很深刻,你是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
生:有很多人来追悼他。
师:(出示第一件事的课文ppt)确实,很多人来追悼他,说明鲁迅先生……用原文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受人爱戴。
师:那大家又是如何来表达这种爱戴的呢?从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生:“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师:这两句话里的有些词语更是把“爱戴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你们找到了吗?生:失声痛哭,数不清,挂满……各色各样。
师:(出示PPT)是啊,失声痛哭说明人们对于鲁迅的死真的是悲痛至极啊!数不清、挂满、大大小小、堆满、各色各样说明来追悼的人很多很多,而且人们都纷纷通过花圈和挽联来表达对于鲁迅的爱戴之情。作者也是其中一人,当她想到(指出PPT中标红的句子,“我永远……掉下来”,学生齐读。)
师:因为伯父的爱抚,所以作者十分的爱戴伯父。那爱抚和爱戴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爱戴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爱抚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师:确实爱戴指的是敬爱并且拥护。而爱抚指的是关怀体恤,疼爱抚慰的意思。那第二件是什么事呢?
生:趣谈“水浒”。
师:首先看看“趣谈水浒”这件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的读书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谁能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读《水浒传》不过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师:用原文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囫囵吞枣。
师:“读书的时候,甚至还会……”
生:把一个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
师:用原文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张冠李戴。
师:所以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有些文章里写了一个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以后,还会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如果大家像作者一样囫囵吞枣地读书是一定不能发现这个规律的。那听了作者乱说一气以后,伯父的反应是什么呢?
生:“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伯父这样说,说明囫囵吞枣的读书对不对呀?
生:不对。
师:那伯父认为什么样的读书态度才行呢?
生:认真、仔细,不马虎。
师:对,这是读书的态度,鲁迅先生就是这样认真仔细的读书,认真仔细的写文章。这就叫作:治学严谨。伯父说完“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以后的效果又是什么呢?
生:“听了伯父的这句话,我又羞愧……马马虎虎了。”
师:伯父说这句话,其实是在委婉的批评作者这样的读书态度是绝对不行的。说明他关爱晚辈,指正晚辈的错误,让晚辈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伯父对于作者的关爱还没有到此为止。当作者要走的时候,鲁迅先生还送了她两本书。分别是什么?
生:《表》和《小约翰》。
师:《表》是著名作家班台莱耶夫所写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曾译过这本书。《小约翰》是鲁迅上个世纪翻译过的经典童话。作者凡伊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最受读者喜爱、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找来读一读。因此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位治学严谨、关爱晚辈的一个人。所以作者一想到(出示PPT)。
生:我从此永远见不到(治学严谨、关爱晚辈)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师:接下来看看第三件事:笑谈“碰壁”。
师:鲁迅先生不仅治学严谨、关爱晚辈。我们还可以从说鼻子谈碰壁这件事里看到不一样的伯父。从这个故事里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伯父呢?
生:我看到的伯父是一个幽默的人,因为他说他的鼻子扁平是因为碰壁的原因。他是在开玩笑。
师:很好,你看出来鲁迅是一个幽默的人。那你觉得“碰壁”是真的碰上了墙壁吗?
生:不是。
师: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的“碰壁”不是真真正正地碰上了墙壁,那又是什么呢?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大家有没有搜集到这方面的信息呢?生:当时的社会十分的黑暗,政府专制,当时的老百姓都过着艰难的生活。
师:是的,当时的社会很黑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艰苦,所以鲁迅写的很多文章都是对于当时社会的强烈讽刺和批评,以此警醒世人,而那些旧社会的拥护者把鲁迅看作敌人,想尽办法阻挠他,甚至想要迫害他。所以你明白“碰壁”的含义了吗?
生:这里的碰壁应该说的是受到的打击和不幸吧!
师:你理解得不错,我相信你们对于碰壁的理解,一定有了新的收获。但是可能没有很深刻,不过没关系,随着我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以后,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很好地理解“碰壁”的意思。可是作者当时理解的碰壁就是碰上了墙壁,他还以为自己明白了“碰壁”的含义。她真的明白了吗?
生:没有明白。
师:是啊,作者并没有明白,却以为自己明白了,于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鲁迅先生用“碰壁”来形容旧社会对于他的打压,你们能想到吗?
生:不能。
师:那是不是说明鲁迅先生的语言一针见血,十分尖锐和准确呢?
生:是的。
师:那我送你们一个词语,就是“犀利”,犀利就是说话很厉害很尖锐的意思。是啊!这样一位幽默犀利的伯父就这样离开了作者,所以,他一想到……
生:我从此永远见不到(幽默犀利)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师:鲁迅先生不仅有严肃的一面还有慈祥的一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件事,“放爆竹和花筒”吧。在看烟花这件事里,对于鲁迅有一个神态描写,就表现了他慈祥的一面。谁知道?
生:“我突然注意到……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师:是啊,鲁迅先生一直都是冷峻严肃的,微笑慈祥的样子我们都很少看见。你们想看看鲁迅先生微笑的样子吗?
生:想。
(出示鲁迅先生微笑的照片)
师:看完鲁迅慈祥的样子,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很温柔,很热爱美好的东西。
师:是啊,鲁迅先生对于美好的东西也是喜爱的、欣赏的、追求的。可是,这样的慈祥的伯父我永远也见不到了,所以作者一想到……
生:我从此永远见不到(向往美好)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问题设计:
你从这一部分课文当中,发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1)概括文章大意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烘托气氛
②反衬
(3)找出描写车夫的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画面的想象帮助理解)
(4)画出爸爸和伯父帮助车夫处理伤口时的动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借助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5)为什么我记不住伯父说的话,却记住了伯父的表情?
①话太深奥了,表情让我印象深刻
②分析鲁迅心情的变化
③感受鲁迅的无能为力、无奈的心情
师:是啊,鲁迅先生的笑脸多么不容易看到啊。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作者在放烟花爆竹中看到了一个真性情、慈祥的鲁迅,可是这样的笑脸却稍纵即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请同学们通读这部分课文,说一说,这是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伯父和爸爸救助受伤车夫的故事。
师:你概括地非常精简,故事的主人公明明是爸爸、伯父和车夫,是不是应该详细描写他们,那作者仅仅只描写了他们吗?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还描写了什么?
生:还描写了环境。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对环境描写的部分读一读吗?边读同学们边思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为了交代故事的背景。
师:那是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生: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已经快黑了。
师:你发现了作者最表层的目的,非常好,我们再接着深挖,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
生:我觉得作者是为了烘托气氛。
师:你已经由景到情了,那是怎样的氛围?
生:很荒凉,很萧条。
师: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之前我们的学习。
生:烘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漠。
师:很好,环境描写不仅仅是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更重要的是突出了那个黑暗的社会。那让我们再往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车夫呢?请同学们阅读第16到20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对车夫进行了描写?
生:“饱经风霜”、“难以忍受的痛苦”、“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
师:是啊,“饱经风霜”、“难以忍受的痛苦”、“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通过阅读这些词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一幅车夫的形象呢?
生:头发花白、表情痛苦、衣衫破旧的中年男人。
师:你想的非常全面,从外表到表情到衣着都有了,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车夫真不容易,太辛苦了。
师:是啊,太辛苦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除了少数人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外,像车夫这样的普通劳动者,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伯父和爸爸对车夫伸出了援助之手,请同学们阅读第21自然段,画出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时的动词,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使用好在哪?
生:“扶”“蹲”“跪”“拿”“夹”“敷”“扎”。
师:很准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我们来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一下,大家边看边思考。
师:老师想问一下扮演车夫的这位同学,在扮演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觉伯父和爸爸很细心。
师:你从哪几个动词当中感受出来的?
生:“夹”、“洗”、“敷”、“扎”,他们帮车夫细致地包扎了伤口。
师:很好,你注意到了他们帮助车夫的过程中的细节,那你能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要用“扶”这个字,而不是“搀”、“拉”之类的呢?
生:“扶”显得更加地细心,也说明车夫伤得很重,要人扶起来。
师:是的,一个小小的“扶”字就体现了那么多,伯父和爸爸的细致、小心、对车夫的关心都在里面了。
师:我们再来问一下扮演伯父同学,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伯父和爸爸很善良,帮车夫包扎好了伤口。
师:是的,鲁迅很善良,不仅如此,在最后还送给了车夫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品也给他了。那老师看到你刚刚半跪在那,那个姿势舒服吗?
生:不舒服,时间长了腿就麻了。
师:是的,在当时,像车夫这样的底层人民是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更何况是鲁迅这种有名的作家,他愿意以这样不舒服的姿态来帮助一位普通的车夫,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伯父和爸爸很平易近人,对人没有架子。
师:对,不光是没有架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鲁迅是将自己放在了与车夫对等的地位上,是体现了对车夫的。
生:尊重。
师:是的,体现了鲁迅对劳苦大众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包扎好伤口、拿着鲁迅赠予的金钱和药品的车夫缓缓离开了,而作者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发出了疑问,那是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这么冷的天,他还要赤脚出来拉车呢?
师:请同学们阅读本部分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不能找到回答作者疑问的答案。
生:没有找到。
师: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师:那你能回答作者吗?
生:他迫于生计,可能整个家都要靠他拉车养活。
师:你的想象非常的贴近现实,请坐。伯父当年怎样回答的作者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作者记住了什么?
生:记住了伯父的表情。
师:怎样的表情?
生:非常严肃。
师:刚刚伯父还在帮助车夫,为什么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这一部分,看一看鲁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一个变化。
生:担心——欣慰——沉重。
师: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担心是看见车夫受伤,欣慰是帮助了车夫,沉重是因为第28自然段写到伯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明明帮助了车夫,为什么心情反而沉重呢?谁来帮他想一想?
生1:鲁迅可能觉得这样的人太多了,我帮助了一个,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生2:鲁迅觉得自己做的可能还不够,只是帮他包扎了伤口,却没有改变他困苦的生活。
师:对,这沉重的心情不光是对车夫一个人的,更多的是对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
生1:失望。
生2:无奈。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生1:善良,他会帮助车夫。
生2:认真,对车夫进行细致的包扎。
生3:关心劳苦大众,忧国忧民。
师:鲁迅先生不仅在外救助车夫,在家里也是十分关心这些劳苦大众,比如女仆阿三,鲁迅先生是怎么关心阿三的呢?阿三是怎么说的呢?请你从原文中找一找。
生:“周先生……不叫我干重活儿。”
师:鲁迅先生自己生着病还在忘我工作,却关心女仆,叫她多休息。这就是鲁迅先生,他为自己……
生:想得少。
师:为他人……
生:想得多。为他人。
师:所以作者一想到……
生:我从此永远见不到忘我工作还关心他人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师:通过这五件往事,我们认识一个……的鲁迅先生。
生:治学严谨、关爱晚辈、幽默犀利、向往美好、善良细心、心系百姓、忘我工作。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六件事,那你们觉得我可以把这六件事的顺序换一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有先后顺序。
师: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治学严谨,所以他才有底气、有能力把笔当作他的武器和敌人战斗,在这个过程中他“碰壁”了,遇到了阻挠,所以有了第二个故事,即使碰壁他也没有放弃对于美好的追求,于是有了第三个故事,观赏焰火,追求美好,那追求美好就要从身边事--关心劳苦大众做起,于是便有了救助车夫,除此他还需要回归以笔为剑,忘我工作,这才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魂”鲁迅先生。
(出示ppt)
师:这位伟大的人物说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感受他的文字的犀利和威慑力。
六、课后作业
师:请在课下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写一写你的同桌。想一想,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殡仪馆里 爱戴之情
趣谈“水浒” 关心孩子
趣谈“碰壁” 顽强斗争
放爆竹和花筒 欢乐时光,深切怀念
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
关心女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
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我还以引导学生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个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学生不难体会到了后面几个部分用鲁迅先生的生活中的几件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找准了文眼,以“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切入点学完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懂得,鲁迅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啊!先生的人格魅力便深深地铭记在了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