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闽江口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三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熬胆矾铁金,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疏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正
确;“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成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正确:《荷
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C正确:屠呦呦利用萃取
原理对黄花蒿汁液中的青蒿素进行了提取,该提取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
2.C
3.B反应④是2 NaHCO,△NaCO,+H,O十CO,↑,说明Na,CO,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无法说明
NaHCO2和Naz CO的水溶液均显碱性,B错误。
4.C KMnO,是氧化剂,HO是还原剂,A错误;K:MnF。是还原产物,B错误:过氧化氢中O元素为一1价,
所以生成1molO,转移2mol电子,C正确;氧化剂KMnO与还原剂H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错误。
5.DHC1是强电解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1△Mn2+十C1,++
2HO,A错误:A+的水解程度较小,离子方程式应为A++3H2O三A1(OH):(胶体)+3H中,B错误;
NzO2溶于水产生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O2十2HO=4Na十4OH十O2↑,C错误;向
Ca(HCO)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Ca2++OH一CaCO,↓+H,O,D正确。
6.B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和氢气,①错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浓NOH
溶液中,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得氢氧化铁胶体,②错误: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油
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③正确: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和
二氧化碳,用来冶炼铁,④正确,故选B。
7.A试剂X为强碱溶液,使AlO溶解,沉淀中含有FeO,A正确;若用强酸溶液代替CO2,当强酸过量时,
Al(OH),会溶解,B错误;CO2过量时,应生成NaHCO,C错误;因Al比Fe活泼,无法用Fe置换出Al,D错误。
8.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A正确;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己部分变质,B正
确: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有氯气和二氧化碳,C错误: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
4HC1(浓)+Ca(ClO)2=CaCl2+2Cl24+2H2O,D正确。
9.A该溶液中若不含有SO,而含有Ag或SO,滴加盐酸酸化的BC1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A错误。
10.D左、右两侧气体的温度、压强相同,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两侧气体的
体积之比为4:1,则左、右两侧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4:1,则右侧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0l=0.25mol,
4
A正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最之比,右侧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Q
32g·mo1,氧气的摩尔质量也为32g·mo厂1,则右侧气体的密度等于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B正确;
右侧C0和CO2的.总质量为8g,C0和CO2的总物质的量为0.25mol,设C0的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
碳的物质的量为(0.25-x)mol,则有28x十44×(0.25-x)=8.解得x=Gm0l,则C0的质量=号mol×
28g·m11=5,25g,C正确:若改变右侧混合气体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处,则左、右侧气体
体积之比为5:1,右侧充人的C0和C0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01=0.2m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
5
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前后两次充人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之比=(1十0.25)ol:(1十0.2)mol=
25:24,D错误.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60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闽江口协作体期中联考
高三化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纳及其化合物,铁及其
化合物,金属材料,氯及其化合物,卤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C.《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D.屠呦呦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B.空气、氨气、胆矾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干冰、铁、氯化氢
3.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HO
0:.△
H:O
Na2 O2*
Na-NaOH-
①
ONaCO.NaHCO.
④
CO2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⑤、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④说明NaHCO和Naz CO3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C.反应⑤或⑥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a2O
D.反应③若CO2过量,可得到NaHCO
【高三化学第1页(共6页)】
24160C
4.关于反应2KMnO,+10HF+2KF+3H2O2一2K,MnFs+3O2个十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K2 MnF6是氧化产物
C.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向MnO2中滴人浓盐酸并加热:MnO2十4HC1(浓)2Mn2+十2C1十C12+十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A1(OH)2胶体:A1+十3H2O一A1(OH)3+3H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一2Na++2OH十O2个
D.向Ca(HCO)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HCO3+Ca2++OH一CaCO,¥+H2O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氧化铁
②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浓NOH溶液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③氧化铁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
④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工业上用某种氧化铝矿石(含F2O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沉淀
过出X
反应1
过C0
在
溶液
泛安川、
溶液
过
对上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试剂X为强碱溶液,沉淀中含有Fe2O
B.CO2可以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代替
C.反应Ⅱ结束后,过滤所得溶液Y为Na CO3溶液
D.工业上还可采用Fe还原Al2O的方法制A1,成本更低
8.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1:取5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
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人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
实验3:另取5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
B.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
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
2e
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4HCI(浓)+Ca(ClO)2一CaCl2+2Cl24+2H2O
【高三化学第2页(共6页)】
241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