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地理解析答案
CDCDD AACCA ACBDC ACAAA
1.结合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00,即120°E的地方时为20:00;结合东加西减可推算出地方时为0:00时的经线为120°+(24-20)×15°=180°,由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因此全球均处于9月23日,C正确,ABD错误。
2.结合所学可知,9月23日—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纽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D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开普敦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错误;1月初为近日点,因此该期间地球向近日点移动,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C错误。
3.由图中陆地轮廓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B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D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C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
4.“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易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
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
6.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东南方。
7.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
8.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
9.河流袭夺是由河流侵蚀力强的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与河流的水量并无关联,①错误。河流能够袭夺跟分水岭的岩石抗侵蚀能力有关,抗侵蚀能力越弱,越容易被袭夺,②正确。侵蚀力强的河流会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弱的,故长江上游溯源侵蚀作用强,③错误。河流袭夺是侵蚀力强的袭夺侵蚀力弱的,侵蚀力强的河床低于侵蚀力弱的,河流会从高河床向低河床流,河床低的会袭夺河床高的,④正确。
10.与河流被袭夺前相比,红河水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含沙量减少;由于断头河变为河流源头,外力作用以向下侵蚀为主,侧蚀作用较弱,河流弯曲变化不明显,河流变宽也不明显。
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
12.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13.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14.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
15.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湾的形成主要由河流凹岸侧蚀、凸岸堆积作用所致。读图可知,图中M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N岸为凹岸,河流的侧蚀作用强,C正确。
16.结合所学可知,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曲流不断发展,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冲破河湾间最窄的地区,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扼湖,A正确;泥沙淤塞、扇状堆积和水位变化均与牛轭湖的形成无关,BCD错误。
17.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C正确。
18.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A正确;乙岩层被断裂,形成与断层之前,B错误;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不可能存在化石,C错误;丁岩层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误。
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从而增加水渠流量,A正确,C错误;修建水坝并不能加快水坝下游的流速,B错误;拦截上游泥沙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
2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且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形由陡变缓,加上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淤积作用最强,A正确;乙、丁位于河流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且丁在水坝下游方向,水坝拦截了部分泥沙,排除BD;丙虽然位于凸岸,但位于甲地下游方向,且甲丙之间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所以丙淤积作用不是最强,排除C。
21.(1)A地比福州纬度高(1分),此时夏季白昼时间更长(1分);
A地位于福州的西侧(1分),日落时间更晚(1分)。
(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1分);6月15日至6月22日前后,昼渐长,夜渐短(1分);6月22日前后,昼最长(或夜最短)(1分);6月22日前后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1分)。
(3)不合理(2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1分),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1分),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1分),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1分)。
22.(1)① 溯源侵蚀 下蚀。(3分)
(2) 北(1分) 河流南岸(右岸)侵蚀较深(1分),北岸(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1分)。
(3)①处位于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地下水出露形成河谷;(2分)
②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2分)。
②(1分) ①处有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宜建大坝;(2分)
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落差小,不适合建大坝。(2分)
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挟带大量泥沙(1分),且河流流速变缓(1分),以堆积作用为主(1分),因此沉积物较厚。
23.(1)特征:自A(西)向B(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2分)
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2分)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带来大量的泥沙(2分);当黄河冲出山口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2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分)。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2分);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2分),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2分),从而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湖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小题)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一10月8日在扰州召开,9月23日(秋分)20:00(北京时问)开襄.
据此完成1-2小题。
1.杭州亚运会开幕时,9月23日范围占全球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全部
D,五分之三
2、杭州亚运会举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敦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地球向远日点不断移动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增犬)
D.纽约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莱地出现金星、火星、木呈与土星“四星
180
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呈伴月”同短,
中空间站
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住置上方俯视示意困”。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中空间话·
中脸间话
中空话·
4.“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
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
高二地理第」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里、地方时等要素。左田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问标杆的日
彩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朗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彩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刘的太阳高度示意
田。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56小题。
N
太阳光线
12:20
甲地
mmmnina aimmmn S
地
5:40
5.观过当日
《.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6.甲地位于乙地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釣42°$-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其形态受玩块
运过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现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
仟高并向西扩展:模拟所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
被夺河
其他流域的河流改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泉叫河流袭卒。
金沙江被认为曾流入红河,后被长江袭夺,长江为袋夺河,金沙江
为被夺河,红河为断头河。据此完成9-10题。
9.有利于长江袭夺金沙江的原因有
沧
①长江流量大于金沙江
断头河
我夺河
②两河之间分水岭岩石抗傻蚀能力较弱,易受蚀
③金沙江上游湖源侵蚀作用强④长江河谷地势较金沙江低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
10.金沙江河流被袭夺后,红河的明显变化是
A.侵蚀作用减弱
B.含沙增加
C.河道更为弯曲
D.河谷变宽
高二地理
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