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C 6.C
7.D 8.A
9.A 10.D
11.A 12.C
13.A 14.B
15.D 16.C 17.A
18.C 19.B
20.A 21.A
22.A 23.C
24.D 25.B
26.D 27.A 28.D
29.B 30.D
31.D 32.C 33.B 34.C
35.B 36.A 37.D
38.B 39.A 40.A
41.(1) B 南
(2)A
(3) D C
(4)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5) D C D
42.(1) 对流 地面辐射 降低
(2) 平流 水平
(3) 对流运动 原理:地球表面受热不均。
影响: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运动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飞机飞行中容易出现颠簸,不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
43.(1) ④ ⑤
(2)
(3) A 陆
(4)东南风
答案第1页,共2页
高度
(n)
等压面
160
100
50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宫号”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为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天体类型,图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
2.空间站所属的最低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绕恒星转的天体是卫星 B.运行中的“天宫号”空间站属于人造天体
C.拖着长尾巴的是流星体 D.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星星多数是行星
读“我国局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重庆 B.上海 C.北京 D.昆明
5.图示西部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密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纬度 C.地形 D.下垫面
6.图中所示数值最高的地区,其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较高,日照时间长
C.深居内陆,多晴天 D.沿海地区,洋面宽广
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上发现的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由棕榈化石的发现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8.据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可推测青藏高原( )
A.地壳不断抬升 B.曾经位于高寒区 C.生物不断演化 D.曾经是海洋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10.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②石油③水能④核能⑤风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9月1日15时34分在北京市顺义区发生2.7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结构(阴影部分为岩浆的发源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岩石圈的构成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适宜的温度条件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稳定的太阳光照
14.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埃及法拉夫拉沙漠是一处奇特的白色沙漠,这里4000万年前为海洋。风化的白色石灰岩矗立在白色沙漠中,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千奇百怪的蘑菇石。在法拉夫拉沙漠东北约100千米处是埃及的黑色沙漠,它位于远古时期的海底火山带上。下图为“黑白沙漠”位置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黑色沙漠的主要岩石可能为(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16.蘑菇石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推测依据为( )
A.年降水量小位于东北信风带 B.降水季节差异大靠近地中海
C.炎热干旱地表无植被 D.气候干旱光照较强
17.该地白色沙漠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作用—内力抬升—风力侵蚀 B.火山活动—风力侵蚀—沉积作用
C.内力抬升—海浪侵蚀—沉积作用 D.沉积作用—火山活动—海浪侵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海蚀拱桥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海浪沉积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19.下列地貌的成因与海蚀拱桥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沙丘 B.海蚀崖 C.风蚀柱 D.石钟乳
下图为某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A河段河流地貌表现为“V”形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
A.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 B.受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C.河床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 D.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
21.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 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
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 D.冲积扇形成在干支流交汇处
天坑是四周岩壁峭立,深度和宽度较大的地表陷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代表。下图为湖南省某位高中生在进行研学活动时绘制的天坑形成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
23.能正确表示天坑形成先后顺序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乙→丙→甲 D.丙→丁→乙→甲
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河曲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牛轭湖一般发生在河流故道的( )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2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人类过度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下图为不同演变阶段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能正确表示该地貌景观演变过程的是( )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
27.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8.该地水土保持林中难以生长高大树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冷湿②土层浅薄③人为破坏严重④地下水埋藏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1万至300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
30.冰川地貌常见的地貌景观有( )
①V形谷②U形谷③角峰④峰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序号的正确含义是( )
A.①-大气吸收 B.②-地面辐射
C.③-大气辐射 D.④-大气逆辐射
3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33.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3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①的总量 B.增强②的辐射量
C.减弱③的辐射量的损失 D.减弱对④的吸收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下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5.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增→递减→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36.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37.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平流层
《齐民要术》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回答问题。
38.“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此时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风吹拂使地面温度快速下降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39.“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B.放火能增加地面温度,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C.烟雾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晴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灼伤
D.生火能使霜快速融化,减少霜对农作物的冻害
40.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原理最相似的是( )
A.玻璃温室防冻 B.培土深埋防冻 C.燃煤供热防冻 D.夜晚灌水防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1题12分,42题14分,43题14分,共40分)
41.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最可能发育河流的是地。假设该河流位于我国,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南或北)岸侵蚀严重。
(2)华山的形成与图中地的成因相似(填写字母)。
(3)C、D两地中,属于背斜的是地,属于向斜的是地。
(4)图中背斜在地貌上是,其成因是。
(5)A、C、D三地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地,找到地下水的是地;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地的地下。
42.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层,它的直接热源是,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2)B是层,该层大气以运动为主。
(3)说出A层大气运动的形式,并阐述其形成的具体原理和造成的影响。
43.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中等压面为高空等压面,A、B为近地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在右图中用箭头将热力环流模式图补充完整并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情况。
(3)若此时为夜晚,A、B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吹(海/陆)风。
(4)若A、B分别为北半球近地面附近东西两地,则在中间地区风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