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左图是同学们野外实践时拍摄的一幅星空图,右图是太阳系组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1~3题。
1.你认为同学们拍摄到的星空图主要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相比,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体积质量适中 B.安全的宇宙环境 C.有适宜的温度 D.太阳光照稳定
3.从地球飞往冥王星的探测器,沿途遇到最多的天体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行星际物质
2022年9月27日,天宇迎来了木星冲日的天文奇观,即木星和太阳分别处于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为59年来木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刻,可欣赏“最亮的木星”。下图为木星冲日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 )
A.火星和金星 B.金星和海王星
C.天王星和火星 D.水星和火星
5.地球与木星相比( )
A.木星是没有卫星绕转的天体
B.两者都是自东向西绕日公转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比木星小
D.木星是能够自行发光的天体
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计划于2022年(2021—2022年太阳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上半年发射升空。据了解,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我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将揭示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完成下面6~8题。
6.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026年太阳活动可能进入高峰期 B.日珥出现在日冕层
C.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标志 D.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7.信鸽训练有素,大都长途飞行上千公里而不会迷路。最近在某信鸽协会组织的一次信鸽比赛上,有50多只参赛的信鸽迷失了方向,没有如期飞到目的地。推测信鸽迷路可能和下列哪种现象有关( )
A.太阳磁场增强 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高纬地区的极光现象 D.“磁暴”现象
8.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提供家用能源。右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该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应最充足的季节是( )
A.冬春 B.春夏
C.秋冬 D.夏秋
10.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B.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 D.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右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11~14题。
11.据材料推断,恐龙灭绝时,地球气候变得(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12.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暖干湿交替,温暖期较长 B.三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冰期较长
C.一次温暖期和一次寒冷期 D.气温波动上升
13.地层和化石被称为地球历史的“书页”,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可以推断地层形成的时间 B.含三叶虫化石为中生代地层
C.含煤地层说明当时气候温暖湿润 D.珊瑚化石指示温暖的深海环境
14.下列事件形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裸子植物繁盛 ②恐龙灭绝 ③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⑤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岩浆活动剧烈
A.⑤③①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③⑤①②④ D.①②③⑤④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甲)。下面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
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
C.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 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1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
C.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D.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河曲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牛轭湖一般发生在河流故道的( )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18.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人类过度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列19~21小题。
1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0.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1.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其中部分地势较低区域会因附近冰川融水再次形成湖泊,因此称为“水上雅丹”。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23.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
A.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2022年10月3日,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的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1)。经现场勘察,工作人员认为该现象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受长期外力作用的结果。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坍塌处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图2为该海岸主要地貌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 )
A.风化作用、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25.推测未来图2所示地区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B.海蚀平台的范围一直扩大
C.海蚀柱会继续被侵蚀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下图示意太阳系及太阳大气层结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16分)
(1)图中的B层是 层,该层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做 。
(2)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电离层扰动,影响 通信,甚至导致通信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是 (填天体系统名称)。
(4)据图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和 。
27.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C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界面。
(4)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最后一空4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是由 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 ,是由 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 地貌。
(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由 作用形成的。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 (砂石、砾石、黏土)。分析该地貌类型形成的成因
。
试卷第1页,共3页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C 3.D 4.C 5.B
6.B 7.D 8.B 9.B 10.A
11.D 12.A 13.C 14.B 15.D
16.A 17.D 18.B 19.B 20.C
21.B 22.D 23.B 24.D 25.C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6分)
(1)色球 耀斑
(2)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
(3)2 太阳系
(4)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
27.(每空2分,共16分)
(1)横 纵 纵波传播速度快(或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合理就给分)
(2)莫霍 地壳
(3)液态或熔融 古登堡
(4)E
28.(共18分)
(1)西北 风力侵蚀(每空2分,共4分)
(2)沙丘 风力沉积(堆积)(每空2分,共4分)
(3)喀斯特(岩溶)(2分)
(4)流水沉积(2分) 砾石、砂石、黏土(2分) 成因:河流流经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每个要点2分,共4分)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