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地道战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并能理清课文的脉络。
难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历史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由于敌人占领了大部分城市和交通要道,冀中地区的军民只能利用农村的地势和资源进行抵抗。在这种情况下,地道战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斗方式。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in”。
(2)会写字:注意“妨”的是“女”;“陷”的
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分别是什么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2.课文精讲。
【第1自然段讲解】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确保战略后方,集中兵力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上,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修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沟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 冀中人民为了有力地保存自己,有效地杀伤敌人,群策群力,挖沟掘道,改造地形。 地道的形成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以其独特的战斗形式,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第2自然段讲解】
河北地道战,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军民开展游击战的一种战斗形式。河北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种形式。在平原上开展游击战争,不同于在山区。平原上一马平川,对装备精良、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日军来说更有利。于是在一段时期,冀中根据地开展了一场改变平原地貌的运动,即拆除城墙、开挖道沟等,这些都是为了开展游击战而进行的。而地道最初的功用,是为了躲避敌人,后来发展成了游击战中的一种战斗形式。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第3自然段讲解】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平原的有利地形,以村落为单位,挖掘洞穴和通道,以保护自己和打击敌人的一种战斗形式。地道战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战斗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平原地区的地形优势和敌人装备精良、机动性强的特点,实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标。
在地道战中,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不仅挖掘了大量的地道,还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来消灭敌人。例如,他们会在地道中设置陷阱、使用土枪土炮等武器打击敌人,还会利用地道进行转移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地道战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和信心。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伟大力量。
总之,地道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战斗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冀中平原上地道的式样和结构。地道的高度和宽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适应不同需要。地道内部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包括大洞和小洞,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此外,地道内还有气孔和光线,保证了空气流通和采光。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在挖掘地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他们不仅在地下挖掘了大量通道,还设计了许多巧妙的陷阱和武器,以打击敌人。这些地道不仅是战斗的堡垒,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此外,这段文字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奇迹般的战斗方式。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习的榜样。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冀中平原上地道战的生动描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地道出口的隐蔽性和防御设施。地道出口处堆满了荆棘,以掩盖地道入口。此外,还设置了陷坑和陷阱,以消灭敌人。在地道内部,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有坚固的洞穴,由民兵持武器警戒。同时,在拐弯处挖了一些岔道,称为“迷惑洞”,以使敌人难以分辨死道和活道。
对于死道,会设置地雷等防御措施。即使敌人进入了活道,也难以通过关口。因为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持一根木棒,就可以守住“孑口”,使得敌人难以通过。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设施使得地道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总之,这段文字展示了冀中平原上人民群众和游击队的地道战的巧妙设计和严密的防御措施。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战斗方式来消灭敌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不仅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习的榜样。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并想方设法来破坏。然而,地道的设计和防御措施非常巧妙,使得敌人难以得逞。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火攻、水攻和毒气攻等攻击方式,人民群众和游击队想出了相应的防备措施。
首先,对于火攻和水攻,地道洞口准备了土和沙等灭火材料,可以迅速扑灭火势。同时,“孑口”上装有吊板,如果敌人使用毒气攻击,可以放下吊板阻挡毒气进入地道。
对于水攻的防御更为巧妙。地道与枯井暗沟相连,当敌人放水进攻时,水会从洞口流入枯井暗沟中,避免了地道被淹没的危险。
此外,由于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即使敌人想出了什么毒辣的法子,地道也可以帮助人们迅速转移到其他村子。这种相互连接的地道网络使得人们可以在敌人的攻击下保持灵活性和生存能力。
总之,这段文字展示了冀中平原上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在地道战中的巧妙设计和严密的防御措施。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战斗方式来消灭敌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不仅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习的榜样。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在地道中人们如何了解地面上的情况。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观察敌情并进行预警。一旦发现敌人,他们就会通过一种称为“无线电”的吆喝声将情报传递给指挥部。这种吆喝声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直到指挥部接收到消息。
在地道内部,人们使用一种称为“有线电”的通讯方式。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当铁丝被拉扯时,小铜铃就会发出响声。人们事先约定好拉几下铁丝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传递特定的情报信息。
为了打击敌人,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展示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冀中平原上地道战成功的关键之一。
总之,这段文字描述了在地道中人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并通过智慧和创造力来打击敌人。这种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习的榜样。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总结了地道战的效果和意义。通过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成功地粉碎了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他们不仅保存了自己,还通过有力的打击消灭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战斗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平原地区的有利地形和敌人的弱点。人们在地道中挖掘了大量通道,设置了陷阱和武器,以打击敌人。同时,地道还提供了保护和隐蔽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在敌人的攻击下生存下来。
通过地道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奇迹般的战斗方式。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习的榜样。
总之,地道战是冀中平原上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造,它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史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四、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