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用历史五步学习法归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两大战期间)
(1)史因(理清原因):内因——各洲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和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重
新瓜分殖民地(直接原因)。
(2)史实(理顺知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
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3)史论(理出特色):特征——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担
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领导责任;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
发展道路;从向西方学习到向苏联学习;民族解放运动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4)史评(理解史观):使殖民体系走向动摇;有力地支援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冲击了国际体系。
(5)史感(理性感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正义
斗争,得到多助.....
读书温故: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有持久维持世界和平吗?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为二战埋下了隐患
(三)复杂多变的世界现代史
1914
1945年
21世纪
经济:
政治:
思文:
1917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罗斯福新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凯恩斯主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
新兴国家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趋势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的时代潮流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两大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三洲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三点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亚洲三政党(中国共产党、印尼民族党、印度国大党),非洲三领袖(扎格鲁尔、克里姆、塞拉斯一世),拉美三大事(智利反法西斯、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个转折(二战后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两大集团(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结果(法西斯轴心国灭亡、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四项起因(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战争策源地、绥靖政策),五段历程(二战分五段:序幕阶段——爆发阶段——扩大阶段——转折阶段——胜利阶段)。
课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必备知识梳理:
看学案,读记学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 ,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概念解读
2、黑暗之路: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理解法西斯和法西斯主义
(2)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优等种族论)为基本特征,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1)法西斯: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束棒
另外 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材料一: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材料二: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苏德各自势力范围,西欧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战爆发后,苏联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侵占了东欧6个国家领土)。
3、英法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定》—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即姑息纵容,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二战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重难点突破
(1929-1933 年)大萧条使得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美】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德】希特勒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两种方式。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英法采取类似措施渡过危机,保住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对外侵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
为什么两者选择的道路不同?
一战后的国际地位
经济基础
文化传统
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利益受损
基础雄厚
基础薄弱
三权分立
民主传统深厚
军国主义
传统深厚
(一)背景(笔记):
1.(根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历史)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3.(现实)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冲击。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4.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
指”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5.局部战争期间未形成反法西斯阵线。
二战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二)过程
1、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五大战场:
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
2、亚洲战场(局部爆发)
(1)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3)地位: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3.欧洲战场(全面爆发)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败降(1940.6.22),英国继续抵抗,进行不列颠空战。
(2)扩大(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的主战场。
(二)过程
4.太平洋地区: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战争扩大到全球阶段。
5.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三)合作探究:战后各国实力对比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整个欧洲经济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国力在战争中消耗严重,从而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从此欧洲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在经济上,它拥有占全球50%的巨大财富;在政治上,它已把整个西欧和美洲置于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日本也成为它的手下败将。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终于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总之,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成为世界格局的主题。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1)对欧洲: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国际地位衰落。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3)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强大,国际声望很高。
(4)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转折点。
1. 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2. 欧洲衰落 美苏崛起;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较大发展;加速民族国家解放和独立运动的发展。
3.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4.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5. 促进各国合作互鉴、珍爱和平(和平主义思潮)
6. 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四)影响(笔记)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雅尔塔体系:
1.概念: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1943年开罗会议
1943年德黑兰会议
1945年雅尔塔会议
1945年波茨坦会议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被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
③承认朝鲜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领土问题:
战败国问题:
抑制法西斯主义
体现了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包容与合作,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促进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主权
2.内容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德、日领土变迁与分区占领
2.内容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体系保障问题:
殖民地问题: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大国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采用“大国一致”原则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积极:
(1)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消极:
(3)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3.评价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协调关系
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主要矛盾
相同点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破产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拓展提升
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比较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不同点 原则 强调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参与国 参与国家少,不具普遍性 会员国更多,社会主义国家参与
作用 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被英法操纵,“绥靖政策” 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同点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④其宗旨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是当代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仍然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二)联合国——国际政治秩序的重建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史为鉴
习近平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需要强调的是,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穷兵黩武、强权独霸只能把人类引向对立、冲突;赢者通吃、零和博弈只能导致人类两败俱伤。警惕极端民族主义。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年)
主要原因
目的
性质
争霸史 打垮了俄、德、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四大帝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殖民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国际格局
相同点 (1)根源: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2)主因:都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引起的;(3)过程:都体现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4)结果:都给世界带来重大灾难和损失,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影响:都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确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 1、综合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四、规律与认识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矛盾
交战双方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
法西斯集团企图征服其他民族;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则争取民族独立生存
帝国主义的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
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打倒了的德、意、日三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国
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体系
建立起的雅尔塔体系是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重性质的体系
阶段特征:
本单元为自由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45年)
总体特征: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大竞争、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具体表现:
1、经济:史实:
结论:
2、政治:史实:
结论: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
2、西方经济危机与繁荣、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并存);
3、经济体制的调整会影响生产国和发展(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苏联模式)
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国际联盟;一战;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二战,雅尔塔体系,联合国
1、国际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国际格局的演变;
3、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思想文化:史实:
结论:
1、民主政治和法西斯主义两股政治潮流;
2、现代科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列宁主义;法西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视产生;文化趋向多元化、民族化、现代化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由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继而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国际格局——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三大角鼎立新格局(法西斯势力、绥靖势力、进步势力)再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格局。
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全面扩展时期。特征——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由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到推翻法西斯统治;国际工人运动中心由德国转到俄国。
6、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模拟演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C
模拟演练:
2、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斯大林的态度有所不同,罗斯福对苏联提出的分化德国不再反对,还同意了苏联要求归还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南库页岛等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
A.美英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B.战争造成英国丧失了世界大国地位
C.美国希望苏联参战,尽早结束太平洋战争
D.美国意识到战后美苏是世界的主宰
C
模拟演练:
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内容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该漫画表明( )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
C.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走向联合
D.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