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
实习学校 授课班级 年级 班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节
题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是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基础层面,对一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但对一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缺乏理性深刻的认识。在年龄心理特征层面,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了很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自主学习探究,更好提升思维能力。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整体班风班貌层面,学生思维敏捷性极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本课设置三个子目,即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概况。三子目之间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并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及配套课件,认识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识记一战期间著名战役概况,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一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这样一幅图片,大家猜一猜这幅图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又引起了什么样的事件呢?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一战,去探究这一事件背后的缘由,萨拉热窝事件又为何会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呢? 这幅图片上展示的是斐迪南夫妇被刺杀的场景,引起了萨拉热窝事件,即一战的导火线。 学生根据图片展示的场景,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钟
新课讲授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一战背景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83页关于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段史料,这段史料主要讲述了怎样的内容呢? 没错,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他们通过资本输出,大肆殖民扩张,以满足利益的需求。也正因如此,才造就其内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这就是一战爆发的根源。 那么各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消长变化呢?大家在课本上找出答案,并前后左右交流探讨一下。 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了这四对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国矛盾尖锐激烈,而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于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既然这时有着如此复杂多变的矛盾与冲突,总有意见或利益相同或相反的盟友或对手。这样就使得20世纪初的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大家知道是以哪些国家为代表组成的军事集团吗? 也正是由于军事集团的出现,各方势力都加紧扩军备战,制造冲突,国际局势更加紧迫危急,战争一触即发。只需要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二)一战导火索 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萨拉热窝事件是源于斐迪南夫妇被刺,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述下这次事件的简要经过及其为何会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呢?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一战背景 这段史料主要阐明了帝国主义的概念界定,它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实力变化: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与俄矛盾。 军事集团:德、奥匈、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 一战原因:①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③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形成。 (二)一战导火索 一战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学生自主翻阅课本,找寻并总结答案,并分享交流问题,提升总结归纳能力。 15分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条战线 教师展示一战形势图,请同学们观察此图。找出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具体位置,并分析二者所处位置的特点。 是把同盟国全部包围了吗? 所以说,面对这样的包围态势,形成几条战线态势呢? 分别是哪些国家在哪三条战线上作战呢? (二)一战过程 请大家根据课本内容,划分一战进程阶段,并说出各阶段中爆发的重大战役或代表性事件,填充下列表格。 同盟国处于被协约国包围之态势。 不是,只包围了西、东、南三面。 三条 三条战线:①西线:英、法—德;②东线:俄—德、奥;③南线:俄、塞尔维亚—奥 (二)一战过程 一战过程:①1914年:马恩河会战;②1915—1916年:1915—意大利参战,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③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退战;④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学生根据战线图及相关文字内容,形成时空观念。以填充表格德形式,更能使得学生把握一战进程的主线。 10分钟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商讨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等事宜,并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系列国际公约,形成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探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通过分享交流,大家觉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绝对公平合理吗?它有没有什么不太合理之处? 可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暂时维护世界和平,但其中某些内容还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势必会埋下隐患。 (二)国际联盟 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除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就是国际联盟的成立。请大家观察下面的漫画,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它真正实现了这一宗旨吗?还有什么局限性呢? (三)一战影响 请大家在课本上划出一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主要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不合理之处:①强迫战败国承担一切罪责;②日本保留诸多特权;③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侵略中国。 (二)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了国际联盟,可美国却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成为了英法德傀儡。 宗旨并未实现,由于国际联盟推行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加之国联成为英法操控国际事务的工具,因而其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一战影响 一战影响: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②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探讨问题,有利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些许不足。学生们对一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安排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先前所学知识的联系是关键。为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与新旧知识的联系。由于课程性质等种种因素,本次课学生自主性发挥余地不是很多,在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