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习近平同志倡导的 “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新课导入】
什么是多极化?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多极化是指一种走向多极格局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相互联系(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动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涵盖全球的经济整体。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化的内容不仅仅在于经济,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也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解说:2001年9月11日,4架美国客机被恐怖主义分子劫持,其中两架先后撞击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塔大楼,造成大楼爆炸起火并最终坍塌;第3架撞击了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的一角,引起大火;第4架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田野坠毁。 “9·11”事件是美国在和平时期遭受的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近3000人在这次事件中罹难。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材料1:2001年阿富汗战争,为了对“9·11事件”进行报复,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发动进攻。美国官方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的支援。本·拉登于2011年5月1日被美军击毙。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关于阿富汗战争代价的研究显示,有约2300名美军士兵、近4000名美国承包商在战争中身亡,超过两万美国人在战争中受伤。美国累计已为阿富汗战争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1.5万亿美元与作战直接相关。而参战士兵回国后还将长期消耗巨额医疗费用,到2059年这一费用总计将达1.4万亿美元。
材料2: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据统计,历时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超过10万伊拉克人死亡,4491名美国士兵死亡,32753名美国士兵受伤。截至2013年,美国为伊拉克战争花费了2.2万亿美元。在奥巴马宣布终战行动后,这样评价说:"这场战争至今没有赢家,以后也不会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1)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2)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3)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追求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
(5)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引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受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世界第一强国的实力,推动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调节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冷战后,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
(1)加快的原因
①根本动力: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解说: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万家子公司。2001年外国子公司雇用大约54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2001年世界出口额的两倍以上。外国子公司目前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世界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③扫清障碍: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④疏通渠道: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解说:二战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不仅仅有社会主义阵营,如印度、埃及、、利比亚、坦桑尼亚、委内瑞拉等国也都实行过某种程度的计划经济。1980年代以来,经过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人们才发现市场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民主、自由、公正)
⑤催化剂:国际金融的发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使世界各国的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②消极: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材料1: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54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13368.93亿美元,其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6%,这些国家的GDP仅占世界GDP的3.44%;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4.9%,而这些国家的GDP却占世界GDP的79.05%。
材料2:美国《国际事务》杂志撰文指出,世界上20%富人与20%穷人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00年为9比1,1960年达到30比1,1997年为70比1,2000年升至80比1。富国人均GDP达3.5万美元,穷国人均GDP仅200美元。现在世界人口中有1/4以上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材料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 说过:“正常情况下, 市场中各种力量的作用趋向于加深而不是减轻各地区间的不平衡。”缪尔达尔解释说,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显然会导致全球性的不平衡,因为它将弱者和强者都纳人一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增长与发展独立委员会主席斯彭斯认为,纵观所有高速发展的案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它们得益于全球经济的不断开放。而开放策略,才是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石。——李伟:重新认识邓小平 2013-01-09
材料5:……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
含义: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解说:区域集团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地理位置邻近”,成员国不邻近的国际组织不能构成区域集团。比如全球性的联合国、包括不同地区产油国的欧佩克,就不是区域集团。
(2)表现:
①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1993年)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1994年)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1967年)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官方论坛和磋商机构。(1989年)
(3)影响:
1)积极:
①内部: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各国经济的联系,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发展。
②外部:有利于加强区域集团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
①内部:区域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②外部:区域集团均具有排他性,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小结: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解说: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1)含义: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影响:
①积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②消极:造成信息泛滥,威胁信息安全,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冲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材料1: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
材料2:在20世纪,科技让我们与身体的距离越来越远,逐渐失去了好好感受味觉和嗅觉的能力,一头扎进智能手机和计算机,对网络上发生的事比对大街上发生的事更感兴趣。今天,我要和在瑞士的表妹说话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容易,但要在早餐的时候和我的爱人说话却比较难,因为他总是不看着我,而是盯着智能手机。——赫瓦利:《今日简史》
材料3:“互联网把错误的想法和信息与其它数据一样不加区别地传播,而最好的知识仍然是通过图书馆的书籍传播的。”——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2、文化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解说:人类自古以来文化就是多样性的。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2)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面对威胁的对策:
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习近平
【本课重点】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表现、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与影响、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
时间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四五十年代 两级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
六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欧洲走向联合、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世纪之交 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建立与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