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22: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
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在中国清末就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他就是梁启超,于是就有了这片脍炙人口的文章,《少年中国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齐读课题。解释“说”的意思,并解释梁启超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
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3.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
明确: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4.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感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鼓舞。
5.齐读最后一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谈谈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当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五)小结作业
课件出示今天的作业:
1、第一背诵课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2、100多年前,梁启超用这篇文章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好中国,那么100多年后,你们心目中的美好中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写一写。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对本文半白话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情感。同时,对当时社会背景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结合当时作品创作背景展开指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