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古代诗歌阅读——整体感知
目录
古诗的体裁分类
古诗的题材分类
古诗的结构形式
古诗的基本特点
壹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
诗歌的体裁
词
曲
诗
古体诗
1.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
行”、“引”、“曲”、“吟”等也属古体诗。
2.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1.绝句:全诗四句,五言或七言,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
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律诗:全诗四联八句,五言或七言,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近体诗
请判断下列诗歌的体裁
①《芣苢》 ②《插秧歌》
③《短歌行》 ④《归园田居》
⑤《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登高》
⑦《琵琶行》 ⑧《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⑩《声声慢 寻寻觅觅》
《静女》 《涉江采芙蓉》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鹊桥仙 纤云弄巧》
《离骚》 《窦娥冤》
古诗: 。 乐府诗: 。楚辞: 。
律诗: 。 词: 。 曲: 。
①④
②③⑤⑦
⑥
⑧⑨⑩
贰
古代诗歌的题材
古代诗歌的常见的七种题材
羁旅思乡诗 爱情闺怨诗
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思乡诗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二、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爱情闺怨诗 内涵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内容 (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
(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情感 (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情感 (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四、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 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情感 (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五、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 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情感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六、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民族和睦友好往来的向往
七、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 内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情感 (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4)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5)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叁
古代诗歌的结构形式
(一)古代诗歌的一般结构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
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词 上阕(片) 首句渲染气氛 写景(次)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抒情(主)
(二)古代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示例:分析下面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起:叙事而起,点名登高主题。
承:承接写景。承接上文登楼之意,正面描写洞庭湖壮美之景
转:由景入情,抒写个人悲惨遭遇。
合:以情结篇,卒章显志,由个人的私情升华至为国担忧的爱国情怀
典例训练1
官居戏咏(其一)
陆 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注】 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
问: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
典例训练1
问: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①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②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③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
肆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即写景与抒情的内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即写景与抒情的内容是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诗歌一般先写景再抒情
绝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重点在句末)
律诗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重点在尾联)
写景
抒情
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写景
抒情
古代诗歌一般先写景再抒情
词
上片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
写景
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典例训练2
道 中[注]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 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属湖南)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像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
典例训练2
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像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
答案:(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2)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3)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