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4 06: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设函数,其中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如图,在中,,,P为CD上一点,且满足,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3、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是“为递增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在正三棱柱中,,点D在棱BC上运动,若的最小值为,则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6、已知a,b,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定义域是R的函数满足:,,为偶函数,,则( )
A.1 B.-1 C.2 D.-3
8、设,则“”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已知空间中的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0、如图,在平行六面体中,,,,点P在上,且,则( )
A. B. C. D.
11、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且在区间上存在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已知a,b,c,d为实数,且.则“”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在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O是线段MN上异于端点的一点,且满足,则________.
14、写出一个同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③的函数:___________.
①最小正周期为;
②的最大值是4;
③.
15、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M在双曲线E上,为直角三角形,O为坐标原点,作,垂足为N.若,则双曲线E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16、已知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值域为,则实数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7、如图,已知的外接圆为圆O,AB为直径,P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且,过点A作平面,分别交PB,PC于点M,N,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三、解答题(第18-21小题各16分,第22小题18分,共82分)
18、如图,四棱锥的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平面平面ABCD,,,点E是线段PA上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
(1)求证:;
(2)求直线D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9、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1,且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若将函数图像上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得到函数的图像,求在区间上的值域.
20、如图,在多面体ABCDE中,平面BCD,平面平面BCD,其中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是以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证明:平面BCD.
(2)求平面ACE与平面BDE的夹角的余弦值.
21、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且,求实数m的值.
22、在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它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面积为S,且,,______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A
6、C
7、B
8、A
9、B
10、B
11、D
12、B
13、7
14、(答案不唯一)
15、
16、
17、
18、(1)作于O,连接OC,
由等边得,,
平面平面ABCD,且平面平面,
面,又平面ABCD,,
在中,,,得,,又,,
,PO,面POC, 面POC,又面POC,.
(2)
19、(1)
(2)
20、(1)证明:取CD的中点F,连接EF,BF.
因为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且.
因为平面平面BCD,且平面平面,平面ECD,所以平面BCD.
因为平面BCD,所以.
因为,所以四边形ABF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平面BCD,平面BCD,所以平面BCD.
(2)
21、(1).
(2)m=或1.
22、选①,三角形存在,;选②,三角形存在,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