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
581年 >>
>> 618年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隋的建立与“开皇之治”
东
汉
三国(220-280)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西晋266-316
灭
隋文帝杨坚
阅读教材P2,完成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隋的建立与统一
相关史事
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隋朝物资储备丰富,人口众多,农业发达、国家实力雄厚。
思考:你能够从【相关史事】当中读取什么历史信息?
(二)开皇之治
思考:隋初就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出现“开皇之治”的原因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1
2
3
4
5
1、2、4、国家统一安定,有助于经济发展。
5提高治理能力,稳定快速发展。
3为农业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增加国家税收。
作用:
(二)开皇之治
隋朝的粮仓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又是如何汇聚的?
主要分布在长安、洛阳一带,通过运河运输粮食。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二)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问题:
1.隋炀帝修大运河,只是为了下扬州游玩吗?
2.大运河沟通哪些地区,由哪几部分构成,全长多少?
3.大运河有什么作用?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找出答案并记忆。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
修建者
时间
走向
中心
南北终点
连接水系
全长
作用
地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运河数字巧记】
1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2长:2700多千米
3点:洛阳(中心)、涿郡、余杭三个城市
4段:通济渠、沟、江南河、永济渠四段
5河:贯穿海、黄、淮、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开通大运河---概述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历史记载,隋炀帝开通济渠后,“自杨、益、湘南至交、广、闽中,公私漕运商旅舳
舻相接。”——邹逸麟《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
思考:大运河的开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请根据不同对象进行思考概括:百姓、社会、隋朝)
对隋王朝: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对两岸城市:促进了两岸城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商业繁荣;
对两岸百姓:开凿运河征发劳役使百姓遭受苦难,但开通运河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也为后世百姓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机会;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二、开通大运河---影响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
为了缩短航线,1283~1293年,
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
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
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
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
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前世今生
三、开创科举制度
科
举
制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使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开创科举制度
【知识拓展】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 ,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
选拔官吏的权力被世家大族垄断,官员效忠世家大族而不是朝廷,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容易造成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之风。
很多有才学的普通人无法参政,激化社会矛盾....
标准:
问题: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选拔方式将会产生什么问题?
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三、开创科举制---背景
隋文帝——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三、科举制---创立
科举的演变:
唐:
唐太宗: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内容。
宋朝:
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程序,由皇帝亲策,“天子门生”。
明清:
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考试制度。更加注重考试公平。但越来越僵化----八股取士。
1905年: 科举制废除 。
你能说一说关于科举的成语典故吗?
三、科举制---知识拓展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权贵子弟:
寒门学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三、科举制---意义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史料研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以后
科举制
(血缘)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才学)
军功爵制
战国秦国
(军功)
拼爹娘
拼人命
拼人品
拼地位
用人选官逐渐趋于公平、公正
拼才学
知识拓展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然而,隋朝到了第二个皇帝时就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讨伐隋炀帝檄文
营建东都
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的管理
开通大运河
沟通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开创科举制
削弱贵族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经略四方
营造万族来朝的盛况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造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过度的徭役和兵役,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但
四、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功绩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过程
【杨广其人】
隋炀帝(杨广)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谥法》
谥号:“炀”
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评价隋炀帝
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政治制度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对后朝 的影响
二世而亡(15年)
二世而亡(38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长城、灵渠
大运河
暴政
暴政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承上启下
“成由节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拓展迁移
课堂小结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里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时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汉武帝
2.同学们正在讨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请问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巡游江南
C.加强了南北交通,便利了经济交流 D.能够使军队顺利到达南方,为消灭陈朝做准备
3.这一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这一制度( )
A.产生于三国时期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推动私学的兴起
4.某教授在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中国古代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其原因不包括他( )
A.多次巡游江都 B.三征辽东 C.营建东都洛阳 D.统一全国
课堂练习
谢谢!
制作人:ylc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