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23:00:34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分)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叙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2.(2023八下·深圳期末)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撰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立即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当时,“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
A.红军战士 B.八路军战士 C.新四军战士 D.志愿军战士
3.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载重汽车
D.青藏铁路通车
4.如果为如图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三大改造 B.新中国的成立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外交建树
5.某同学在参加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竞赛时,主持人给出的提示内容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正确的是(  )
A.“两个凡是”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左”倾思想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衷心拥护什么农业政策的生动写照(  )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B.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1958年开始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82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23·云南)1982 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良好
C.自然资源丰富 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8.李老师讲课ppt上有几个词语“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是(  )
A.祖国统一 B.外交风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9. “它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它超越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藩篱,恰恰符合了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它的内容,不仅被联合国诸多宣言所采纳,也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关系和国际法基本法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0.“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对西方国家哪两个方面的学习?
(2) 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 材料二中“改革开放”的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12.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时代的变化,制定不同的外交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
(1) 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确立的外交政策。举出一例体现这项政策的外交成就?
(2) 这段祝酒词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今中国应该如何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提出对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理解。
2.【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此题干中1951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文字,其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志愿军战士,D项正确;
红军战士是土地革命时期,八路军战士、新四军战士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由此可知,青藏铁路不是一五计划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解放牌载重汽车, 都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A项正确;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而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953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与外交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掌握。
5.【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
“两个凡是”方针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排除C项;
“左”倾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明显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理解。
6.【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也就是在农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结合题干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这是农民衷心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动写照,D项正确;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事,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7.【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掌握并理解相关知识解题。
8.【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可知,材料反映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A项正确;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的统一政策,不是外交政策,排除B项;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排除C项;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9.【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排除;
B.根据材料中的“它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它超越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藩篱,恰恰符合了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正确;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
D.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识。
10.【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体现了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选D。
11.【答案】(1)洋务运动:技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2)新中国的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1)两个方面:根据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并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外国的技术用来抵制外国的侵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有以上所述可知,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都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以上所述可知,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事件: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
(3)事件: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经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故“改革开放”的开始的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目标:依据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知,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据材料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知,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技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2)新中国的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2.【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2)尼克松访华。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其他回答若言之成理也可)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1)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举例: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参加日内瓦会议等。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这段祝酒词反映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对策:根据材料三和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中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
故答案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2)尼克松访华。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分)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叙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理解。
2.(2023八下·深圳期末)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撰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立即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当时,“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
A.红军战士 B.八路军战士 C.新四军战士 D.志愿军战士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此题干中1951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文字,其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志愿军战士,D项正确;
红军战士是土地革命时期,八路军战士、新四军战士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载重汽车
D.青藏铁路通车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由此可知,青藏铁路不是一五计划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解放牌载重汽车, 都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掌握。
4.如果为如图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三大改造 B.新中国的成立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外交建树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A项正确;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而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953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与外交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掌握。
5.某同学在参加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竞赛时,主持人给出的提示内容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正确的是(  )
A.“两个凡是”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左”倾思想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
“两个凡是”方针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排除C项;
“左”倾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明显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理解。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衷心拥护什么农业政策的生动写照(  )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B.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1958年开始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82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也就是在农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结合题干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这是农民衷心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动写照,D项正确;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事,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7.(2023·云南)1982 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良好
C.自然资源丰富 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掌握并理解相关知识解题。
8.李老师讲课ppt上有几个词语“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是(  )
A.祖国统一 B.外交风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可知,材料反映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A项正确;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的统一政策,不是外交政策,排除B项;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排除C项;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9. “它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它超越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藩篱,恰恰符合了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它的内容,不仅被联合国诸多宣言所采纳,也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关系和国际法基本法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排除;
B.根据材料中的“它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它超越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藩篱,恰恰符合了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正确;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
D.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识。
10.“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体现了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对西方国家哪两个方面的学习?
(2) 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 材料二中“改革开放”的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答案】(1)洋务运动:技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2)新中国的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1)两个方面:根据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并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外国的技术用来抵制外国的侵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有以上所述可知,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都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以上所述可知,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事件: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
(3)事件: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经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故“改革开放”的开始的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目标:依据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知,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据材料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知,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技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2)新中国的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2.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时代的变化,制定不同的外交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
(1) 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确立的外交政策。举出一例体现这项政策的外交成就?
(2) 这段祝酒词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今中国应该如何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提出对策?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2)尼克松访华。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其他回答若言之成理也可)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1)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举例: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参加日内瓦会议等。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这段祝酒词反映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对策:根据材料三和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中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
故答案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2)尼克松访华。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