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 1.知道肺活量大小表示人的呼吸能力的强弱。运动可以使人的肺活量增加,让身体更加健康。 2.知道保护我们人体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并能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 科学探究: 能制作测试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并进行检测,能对测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发现运 动与肺活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科学态度: 在实验中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肺活量 ”,学会自制简易肺活量仪,并能较为准确地测试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难点: 能对测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发现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提出和聚焦 问题 1. 谈话: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继续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在之前 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人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认识到了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这节课与王老师一起探究学习 吧! 2.吹气球比赛: 比赛规则,深吸一 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全部吹入这个气球,只能吹一次 不能吹第二次,完成后将气球用线绑好。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更大? 3.交流:这两位同学吹气球比赛的情况,为什么同样吸一口气吹的气球有大 有小呢? 4.谈话: 那是因为我们深吸一口然后全部吹入气球,这个气体总量在科学上称为 肺活量,吹出的气球大小不同,是因为肺活量不相同。
7 分 钟 科学实践活 动一 测量肺活量 1. 制作简易肺活量仪 谈话:想要测试肺活量需要一个仪器,专业测肺活量的仪器教肺活量测 试仪,虽然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仪器,今天我们将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 易肺活量仪。 实验材料:水盆,透明 5L 塑料瓶,较长的塑料吸管或者软管,吹嘴,250ml 矿泉水瓶,彩笔 交流:屏幕前的同学们你的材料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 制作,可以请家长来协助你制作。 播放制作简易肺活量仪视频。 2.讨论怎样使用简易肺活量仪 思考:同学们你的简易肺活量仪完成了吗?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 那么应该怎样使用呢? 交流:刚才我们说肺活量是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所以我们测试的时候要吸足一 口气。王老师有几个测试时的小提示我们来看 一下。 注意事项提示:手持吹嘴,如果没有吹嘴,手拿好吸管上部,直立站好, 深吸一 口气直到最大限度,双唇紧贴吹嘴或吸管上端,慢慢通过软管像瓶内
呼气,不要让气体泄漏,直到这口气呼完为止。 读数方法讲解:测试方法学会了,怎么读数呢?我们测出的肺活量数据 是多少?我们来看看读数方法,沿水平位置读取所对应的数值,就是你的肺 活量数据,为了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每个人要测试三次取平均值。 3.测量肺活量: 交流:我们学会了测试方法以及读数,现在和家人一起来测试一下每个 人的肺活量吧,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4.讨论肺活量与呼吸的关系 思考: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同学的肺活量数据,和你的数据比一比你 有什么发现? 交流:肺活量因性别而有所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肺活量是我们一 次呼吸后测得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那么我们的肺活量和呼吸有什么 关系呢,老师又调取了这几位同学一分钟呼吸的次数,请你也找出自己一分 钟呼吸的次数,一起来看一看呼吸次数和肺活量有什么关系。 小结: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吗?人的肺活量越大,呼吸次数就越 小,肺活量大了呼吸就越顺畅。 5.讨论提高肺活量的方法 思考: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使身体更健康呢? 小结:确实像同学所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同学们你知道吗?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的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譬如可以经常做一些扩胸、振臂等 徒手操,坚持耐久跑游泳等。
5 分 钟 科学实践活 动二 怎样保护我 们的呼吸器 官 1. 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人的生命活动 至关重要。呼吸是通过呼吸器官进行的,如果呼吸器官出现问题了,一定很 难受吧!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2.思考:那么你觉得生活中哪些方面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器官健康呢? 3.思考:这些为什么会危害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4.交流:看来这些确实会危害我们呼吸器官的健康,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保 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5 小结:我们要拒绝吸二手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雾霾天气 的产生就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我们也要爱护我们生活居住的环境,才能 呼吸到新鲜的干净的空气,保障我们的呼吸器官健康。
1 分 钟 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肺活量,并且利用自制的简易肺活量仪测试 了肺活量,课上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保护呼 吸器官的方法呢?课下请你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