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23:30:34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林则徐主持了(  )
A.收复新疆 B.虎门销烟 C.对英宣战 D.痛打洋枪队
2.8月27日环球网发表文章《社评: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明确要求英国归还所掠夺的中国文物。回顾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与该暴行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  )
A.制度 B.思想 C.技术 D.文学
4.如图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0八上·新丰期末)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6.1905年,有志青年张某认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为此他会选择参加(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同盟会 C.义和团 D.中国共产党
7.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人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不同的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口号,它代表了该事件所追求的目标。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外争国权
9.在中美贸易战白热化的背景下,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访华,就贸易问题与我国政府进行磋商。20世纪初美国也曾参与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就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0.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歌谣中讨伐的对象有(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慈禧太后 D.光绪帝
11.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名震中外,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战役(  )
A.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D.标志着抗战胜利
12.(2022·株洲)如图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转战陕北 B.发动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3.(2022·邵阳)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A.见长辈要跪拜 B.女子缠足
C.称呼“老爷”“大人” D.行鞠躬、握手礼
14.《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文艺作品总是鼓舞人心 B.文艺作品应该嘲讽社会
C.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诉求 D.文艺作品仅仅反映作者的情感
15.(2022·江西)“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2019·濮阳模拟)“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应出现在(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胜年,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农民王元生最可能加入的生产组织是(  )
A.农业互助组 B.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合作社
18.2023年是党的好战士雷锋同志逝世61周年。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勇于改革 B.坚持创新 C.艰苦奋斗 D.为人民服务
19.1977-1992年《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发展计划经济 D.反美斗苏
20.它既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也是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这座城市是(  )
A.天津 B.深圳 C.海南 D.上海
21.下列选项中,哪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2.8月底台北市长蒋万安访问大陆,对两岸和平交流产生重大影响。维护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是(  )
A.九二共识 B.两岸三通 C.友好交往 D.合作共赢
23.(2020·河南)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24.“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等,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强调了制造“两弹一星”的(  )
A.原因 B.性质 C.影响 D.条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5.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代表了国家的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材料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1) 材料中“兴办京师大学堂”与中国近代哪次事件有关?据材料回答这所学堂兴办的影响。
(2) 材料中知识分子认为如何才能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 据材料归纳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由此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率先“誓死图之”的是哪一群体。
(4) 综上所述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少年强”?
26.中国共产党历经102年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如图)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1955年,我国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
——摘编自杨忠虎王明《中国共产党史简明读本》
材料四: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该会议的召开有何伟大意义?
(2) 据材料二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是什么?请你列举抗战中的一次战役来说明。
(3) 材料三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哪一事件有关?据材料指出这场变革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 材料中的会议做出了哪一伟大决策?在该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
27.2023年8月金砖组织决定吸收沙特阿拉伯等6个国家为成员国。金砖国家扩容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
时间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____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1) 补全材料一中②处空缺的内容。仿照材料一中①②所提供的示例,将③处内容填写完整。
(2) 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由此,我国在7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举一例说明。
(3) 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影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外交布局?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与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关,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排除A;
B.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及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罪行,故B正确;
C.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排除C;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至1901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A;
B.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B;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解题思路:根据“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可知,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刊物《时务报》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也使得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要宣传维新思想。A正确;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与题不符,B错误;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不符,C错误;
文学革命应运而生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题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6.【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1905年,要想走革命道路以推翻清政府统治应参加中国同盟会,B项正确;
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于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1920年春”、“男女同校“等信息可知,此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是在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因此出现了这种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选项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所以D项正确;
A项所述属于戊戌变法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所述属于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所述属于张謇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实识记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20世纪初美国曾参与的对中国的这场侵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项正确;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也就是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
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也就是19世纪末,排除B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发生在1914——1918年,虽是在20世纪初,但不是美国也曾参与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项正确;
袁世凯于1916年去世,排除A项;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死于1908年,不是军阀将领,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中国抗战士气。抗战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C是正确的选项;
武汉会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排除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战胜利,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台儿庄战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2.【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这些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选项D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故D符合题意;选项ABC为愚昧落后的习俗,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这反映了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诉求,C项正确;
“文艺作品总是鼓舞人心”说法片面,排除A项;
“文艺作品应该嘲讽社会”说法片面,排除B项;
“文艺作品仅仅反映作者的情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需要对比归纳,找出异同便于试题解答。
16.【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内容最早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共同纲领》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直到1954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
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社是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D符合题意;
勇于改革、坚持创新和艰苦奋斗都不符合雷锋精神的特点,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1977-1992年《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B符合题意;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排除A;
1977-1992年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发展计划经济、反美斗苏,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77-1992年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20.【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所以上海既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故D符合题意;
天津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A;
深圳是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但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B;
海南不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城市等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C项正确;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
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
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22.【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商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A项正确;
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B项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
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互信,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CD项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1999年澳门回归,故正确答案为D项。
A选项反应了抗美援朝战争,没有涉及到回归问题,故排除;
B项,体现了1980年深圳被列为经济特区,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选项体现了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的进程,与澳门回归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20世纪即将结束”、“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回归”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24.【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等,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话强调了“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属于制造“两弹一星”的影响。C是正确的选项;
为了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我国制造“两弹一星”,排除A;
邓小平的话没有体现制造“两弹一星”的性质、条件,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两弹一星”试制成功,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5.【答案】(1)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进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缘由: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群体:青年学生。
(4)“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由“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根据材料“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可知,其影响是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由“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可以看出,知识分子认为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救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由“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结合所学,可知,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是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因此率先“誓死图之”的群体是青年学生。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
故答案为:
(1)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进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缘由: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群体:青年学生。
(4)“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等。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答案】(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经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说明: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事件:三大改造;成就: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任选2点,其他能紧扣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可知,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根据“1955年,我国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可知,材料三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三大改造有关;据材料“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可知,这场变革的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在该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
故答案为:
(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经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说明: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事件:三大改造;成就: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任选2点,其他能紧扣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以及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重要战役、三大改造以及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农村的改革、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的启示等知识。
27.【答案】(1)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时间:2001年;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会议的联合声明中”可知,这是周总理提出的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据图片“万隆”可知,这是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根据材料“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可知,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有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根据所学可知,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有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故答案为:
(1)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时间:2001年;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影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外交呈现出的外交布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 / 1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林则徐主持了(  )
A.收复新疆 B.虎门销烟 C.对英宣战 D.痛打洋枪队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与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关,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8月27日环球网发表文章《社评: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明确要求英国归还所掠夺的中国文物。回顾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与该暴行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排除A;
B.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及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罪行,故B正确;
C.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排除C;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至1901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  )
A.制度 B.思想 C.技术 D.文学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A;
B.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B;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如图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020八上·新丰期末)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解题思路:根据“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可知,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刊物《时务报》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也使得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要宣传维新思想。A正确;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与题不符,B错误;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不符,C错误;
文学革命应运而生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题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6.1905年,有志青年张某认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为此他会选择参加(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同盟会 C.义和团 D.中国共产党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1905年,要想走革命道路以推翻清政府统治应参加中国同盟会,B项正确;
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于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7.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人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1920年春”、“男女同校“等信息可知,此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是在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因此出现了这种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选项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8.不同的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口号,它代表了该事件所追求的目标。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外争国权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所以D项正确;
A项所述属于戊戌变法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所述属于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所述属于张謇的口号,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实识记能力。
9.在中美贸易战白热化的背景下,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访华,就贸易问题与我国政府进行磋商。20世纪初美国也曾参与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就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20世纪初美国曾参与的对中国的这场侵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项正确;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也就是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
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也就是19世纪末,排除B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发生在1914——1918年,虽是在20世纪初,但不是美国也曾参与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
10.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歌谣中讨伐的对象有(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慈禧太后 D.光绪帝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项正确;
袁世凯于1916年去世,排除A项;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死于1908年,不是军阀将领,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名震中外,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战役(  )
A.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D.标志着抗战胜利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中国抗战士气。抗战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C是正确的选项;
武汉会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排除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战胜利,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台儿庄战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2.(2022·株洲)如图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转战陕北 B.发动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13.(2022·邵阳)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A.见长辈要跪拜 B.女子缠足
C.称呼“老爷”“大人” D.行鞠躬、握手礼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这些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选项D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故D符合题意;选项ABC为愚昧落后的习俗,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
14.《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文艺作品总是鼓舞人心 B.文艺作品应该嘲讽社会
C.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诉求 D.文艺作品仅仅反映作者的情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这反映了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诉求,C项正确;
“文艺作品总是鼓舞人心”说法片面,排除A项;
“文艺作品应该嘲讽社会”说法片面,排除B项;
“文艺作品仅仅反映作者的情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5.(2022·江西)“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需要对比归纳,找出异同便于试题解答。
16.(2019·濮阳模拟)“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应出现在(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内容最早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共同纲领》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直到1954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胜年,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农民王元生最可能加入的生产组织是(  )
A.农业互助组 B.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合作社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
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社是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2023年是党的好战士雷锋同志逝世61周年。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勇于改革 B.坚持创新 C.艰苦奋斗 D.为人民服务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D符合题意;
勇于改革、坚持创新和艰苦奋斗都不符合雷锋精神的特点,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1977-1992年《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发展计划经济 D.反美斗苏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1977-1992年《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B符合题意;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排除A;
1977-1992年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发展计划经济、反美斗苏,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77-1992年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20.它既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也是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这座城市是(  )
A.天津 B.深圳 C.海南 D.上海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所以上海既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故D符合题意;
天津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A;
深圳是新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城市,但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B;
海南不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城市等知识。
21.下列选项中,哪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C项正确;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
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
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22.8月底台北市长蒋万安访问大陆,对两岸和平交流产生重大影响。维护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是(  )
A.九二共识 B.两岸三通 C.友好交往 D.合作共赢
【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商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A项正确;
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B项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
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互信,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CD项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020·河南)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1999年澳门回归,故正确答案为D项。
A选项反应了抗美援朝战争,没有涉及到回归问题,故排除;
B项,体现了1980年深圳被列为经济特区,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选项体现了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的进程,与澳门回归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20世纪即将结束”、“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回归”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24.“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等,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强调了制造“两弹一星”的(  )
A.原因 B.性质 C.影响 D.条件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等,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话强调了“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属于制造“两弹一星”的影响。C是正确的选项;
为了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我国制造“两弹一星”,排除A;
邓小平的话没有体现制造“两弹一星”的性质、条件,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两弹一星”试制成功,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5.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代表了国家的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材料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1) 材料中“兴办京师大学堂”与中国近代哪次事件有关?据材料回答这所学堂兴办的影响。
(2) 材料中知识分子认为如何才能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 据材料归纳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由此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率先“誓死图之”的是哪一群体。
(4) 综上所述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少年强”?
【答案】(1)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进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缘由: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群体:青年学生。
(4)“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由“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根据材料“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可知,其影响是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由“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可以看出,知识分子认为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救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由“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结合所学,可知,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是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因此率先“誓死图之”的群体是青年学生。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
故答案为:
(1)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2)进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缘由: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群体:青年学生。
(4)“少年强”要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要加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等。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中国共产党历经102年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如图)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1955年,我国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
——摘编自杨忠虎王明《中国共产党史简明读本》
材料四: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该会议的召开有何伟大意义?
(2) 据材料二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是什么?请你列举抗战中的一次战役来说明。
(3) 材料三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哪一事件有关?据材料指出这场变革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 材料中的会议做出了哪一伟大决策?在该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
【答案】(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经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说明: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事件:三大改造;成就: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任选2点,其他能紧扣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可知,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根据“1955年,我国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可知,材料三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三大改造有关;据材料“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可知,这场变革的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在该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
故答案为:
(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经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说明: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事件:三大改造;成就: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任选2点,其他能紧扣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以及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重要战役、三大改造以及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农村的改革、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的启示等知识。
27.2023年8月金砖组织决定吸收沙特阿拉伯等6个国家为成员国。金砖国家扩容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
时间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____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1) 补全材料一中②处空缺的内容。仿照材料一中①②所提供的示例,将③处内容填写完整。
(2) 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由此,我国在7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举一例说明。
(3) 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影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外交布局?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时间:2001年;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会议的联合声明中”可知,这是周总理提出的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据图片“万隆”可知,这是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根据材料“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可知,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有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根据所学可知,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有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故答案为:
(1)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979年的中美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和1971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时间:2001年;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影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外交呈现出的外交布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