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阅读材料,说说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什么问题?
材料一:在德川幕府将军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下一千多次;中下级武士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不满;商人和新兴的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要反对幕府统治......幕府统治已危机重重......——张同文编译美国莱特尔《日本记》
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幕府禁令
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内忧:
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和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幕藩体制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士
农
工
商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名义首脑,无实权
掌握实权
藩主,占全国2/3的土地,全国各地260多个,在藩内是全权统治者。
将军、大名的家臣,有佩刀称姓特权。
占人口10%的武士阶层构成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幕藩体制”。中央政权为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还垄断对外贸易。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2.外患:列强入侵
1853 年,美国司令官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在武力威逼之下,面对美军的强硬态度,第二年,日本幕府只好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神奈川条约》和《下田条约》。
这是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黑船事件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化国内矛盾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
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
——吉田松阴(日本思想家)
目的:
时间:
主力军:
概况:
作用:
推翻幕府统治
1868年
(倒幕派)
中下级武士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
结束了幕府统治,
改年号为“明治”。
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二、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倒幕运动
前提
二、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倒幕运动爆发
三、明 治 维 新
(1)倒幕派:
(2)内容: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 ”政变,支持 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3)结果: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中坚力量
睦仁天皇
王政复古
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背景:①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②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
2.时间:
1868年
3.领导人:
4.目的:
明治天皇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巩固天皇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五条誓文》(1868年3月)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
木户孝允
山口尚芳
岩仓具视
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1871年12月23日,明治政府率领50名团员,50名留学生出发。
使节团最初目的是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但修约不成功,只好把重点转向对西方文明的考察。在一年零九个月里,先后考查了美、英、法、比、荷、德、等12个欧美国家。
三、明 治 维 新
东
京
京
都
大
阪
三府七十二县
5.改革内容/措施: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明 治 维 新
将军
大名
藩
藩
藩
藩
藩
藩
子孙
世袭
县
中央政府
府知事
县令
可以随时
解雇和罢免
县
县
府
明治政府把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消灭了封建割据,巩固了天皇统治
直接任命
三、明 治 维 新
(2)经济上:推出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供资金
东京炮兵工厂
1869年日本的第一艘轮船
1872年,第一条铁路
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时代的剿丝厂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三、明 治 维 新
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在“国民皆兵”的口号下,强征大批青年,建立常备军。这支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强调效忠于天皇,并贯彻“武士道”精神。
强兵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实现军队近代化,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三、明 治 维 新
三、明 治 维 新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
影响:培养了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190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7.8%.
超过英国
影响最深远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材料一:据统计,1881-1893年日本的工厂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74-1890年日本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而英国为1.7%,美国5.2%。这样,就使日本由原来的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一变而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材料二: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一切大权,总理等大臣只对天皇负责。日本的天皇制度后来变成军国主义天皇制度。
材料三: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白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积极性: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局限性:①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②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四.明治维新的影响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同点 时代相同 19世纪60年代
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相同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性相同 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 原因不同 俄国是由于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
日本当时内外交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不同 俄国是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防止人民革命,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的
日本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进行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改革是强国之路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
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本国国情
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启示
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什么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自下而上的革命:通常是人民(被统治阶级)发动的,是以革命形式,对社会影响深远,比较彻底。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是统治阶级实施的改革,是以改革形式,一般留有原有制度的残余
革命方式
改革方式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日本的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时间、人物
内容: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社会生活:
性质
影响:积极影响:
局限性: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8年 明治天皇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天皇制君主立宪制。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大力改造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保留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课堂小结
1、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作用是:
A.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B.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 D.使国家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3、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最具有远见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大力发展教育
B
C
D
课堂作业
4.某历史学家在评价日本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到了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日本实现全面西化的政治前提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成功
C.完成迁都大业 D.明治天皇与德川幕府达成妥协
B
5.1871年,木户孝允等以明治天皇的名义宣布诏书:“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殖产兴业”B.废藩置县C.地税改革D.“文明开化”
B
6.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手工业。”为此明治政府实施了
A.改革变法 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 D.“殖产兴业”
D
7.1872年,伊藤博文在《奉命使节要点》中写道:“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由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至同等化域。”这一观点( )
A.彻底否定东方国家的政治体制 B.主张日本全盘照搬西方的社会制度
C.主张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D.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天皇统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