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06: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第八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在《流浪地球2》中,“中国视角”的叙事核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一个甘愿牺牲,一个敢于冒险,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当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时,“不放弃、不抛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超越了国界与种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得到有力弘扬。
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的科幻电影,是具有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电影类型。《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出现,改变了数十年来世界科幻电影赛道“好莱坞式”的垄断格局。“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原创IP,《流浪地球2》坚守中华文明立场,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杨乘虎《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
材料二:
科幻作家刘慈欣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未来感,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中国电影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未来感,如何从中国本土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未来感。
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在今天起到的作用,跟18~19世纪现实主义浪潮下的旅行文学的功能是相近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新鲜感和震惊感。但是到了今天,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能给人们带来震惊的体验了。现在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只有科幻。
中国如何建立区别于美国的未来感?就是不能按照好莱坞式的那套观念来做科幻。我觉得《流浪地球》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内核是愚公移山和赵氏孤儿里面的舍生取义。
愚公移山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生取义就是大家争着抢着去送死,电影里并不是只有苏拉威西这一处想点燃木星,新加坡和雅加达也想去点燃,但都没够着。饱和式救援以及最后来“撞针”的那些人,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愚公移山、舍生取义,我觉得这八个字是能够代表中国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感的。
国内有一种误解,认为好莱坞在海外传播甚广,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其实,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介入,好莱坞肯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全球性影响力。这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没有国家力量的强势介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
(摘编自孙佳山、马密坤《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表达与世界路径》)
材料三:
二十大为中国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即一个导向、五个方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多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国有企业引领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就像《流浪地球》摒弃西方文化中固有的逃跑式套路,选择与家园一起流浪,成为彰显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经典注脚。当前,任何文艺创作都脱离不了当下国家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等。相信只要坚持文化自信,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一定会持续产生。
(摘编自网络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浪地球2》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B.《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崭新视角,展示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C.刘慈欣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未来感,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电影在表达自己的未来感这方面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
D.二十大为中国科幻电影自身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出更多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在生存危机面前,释放出“家”和“亲情”的中国式情感表达符号。
B.好莱坞科幻电影具有全球性影响,曾一度形成了垄断格局,《流浪地球2》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引领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话语。
C.如何面对未来,《流浪地球2》有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以愚公移山、舍生取义作为价值内核升格了中国科幻文化。
D.任何文艺创作都不能脱离当下国家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等。对我们而言,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持续创造出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头点明了《流浪地球2》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了其成功的具体体现。
B.材料一从“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升格中国科幻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点论述。
C.材料一引用了电影中刘培强、图恒宇的相关情节,来解释什么是中国式科幻叙事。
D.材料一最后一段重点论述了《流浪地球2》对我国乃至世界科幻电影产生的影响。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的主要路径有哪些。(4分)
5.请结合材料,探讨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牧羊哀话
郭沫若
我到了朝鲜之后,住在村南尽头一位姓尹的妈妈家。每日里,无论落雨天晴,从早起来,我便去游山探胜,抵暮始归。
有一天,我独坐九仙峰顶,仙人井畔,西望那夕阳里的金刚,色相庄严,云烟浮动。忽然阵阵清风,从前山脚下,吹来一片歌声。哀婉凄凉,分明是女儿声息。侧耳听时,只听到:
太阳迎我上山来,
太阳送我下山去。
太阳下山有上时,
牧羊郎去无归时。
羊儿啼,
声甚悲。
羊儿望郎,郎可知?
……
女郎的歌声,早随落日西沉。女郎的影儿,也被前山遮去了。
“客人,那是我们闵家佩莢小姐呢。”
我同尹妈二人,坐在堂檐边上,谈说日间所见。尹妈把那牧羊女郎的姓名告了我。
“既是位名门小姐,为何在此亲自牧羊呢?”
我这一问,似乎打动了尹妈无限心事。她紧紧地望着空中皓月,半晌不曾回答我。我从月光之下,偷看得尹妈的眼儿,早成两个泪湖。我失悔我不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她。我正屏息悬心,搔摩不着,尹妈渐渐拭了眼泪,重新转向于我。
“佩荑小姐本不是这里的人,十年以前,家住京城大汉门外。小姐的父亲闵崇华,本是李朝的子爵。只因当时朝里,出了一派奸臣,勾引外人结了什么合邦条约。闵子爵一连奏了几本,请朝廷除佞安邦,本本都不见批示。子爵见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便弃了官职携带一门上下,从京城里迁徙而来。”
“子爵原配夫人金氏,十六年前早已病亡,继配夫人李氏别无生育。金夫人死时,佩荑小姐才五岁,子爵怜爱异常,命我一人贴身侍奉小姐。我们尹氏门中,先祖代代,都是闵府家人。我的丈夫尹石虎,也是闵府中司事。我从前本有个小儿……”
说着说着,尹妈的声音便哽咽了起来。
“我的儿子名叫尹子英,是闵子爵替他取的名字。子爵十分爱他,常叫他作‘英儿英儿’。英儿比佩荑小姐长得一岁,小姐常叫他作英哥,英儿也借分着叫小姐荑妹。他们两人儿你怜我爱的,倒真正是如同同胞骨肉一般。”
“闵子爵迁到这儿来后,便住在那高城静安寺中,摒去一切浮华,不干世务。那时候我那英儿已经长到十二岁上了。白日里每逢天晴,他便赶着二三十匹羊儿在山前山后去放。有时佩荑小姐也同他一路而去。他们两人不知迷了多少回路途,惹得我们受了多少回数的虚惊呢!我记得他们有一次到了半夜里还不见回寺。我们大家惊惶起来,忙分头去四处寻找。找到海金刚,远见得一群羊儿睡在海岸上。英儿靠着一个岩壁,佩荑小姐靠着英儿的肩头,他们俩早都睡熟了。那天晚上,也是有这样的月儿,月光儿照着,海潮儿摇着,他们就好像睡在个大摇篮儿里面一样。他们那时候儿的光景,我是再也不会忘记的呢。”
“每逢落雨不能放羊的时候,英儿便在寺中随着住持僧众们操拳学武。晚来便同小姐两人在子爵面前读书写字。无风无浪地过了四年,我那英儿已经长到一十六岁,佩英小姐也长到一十五岁上了。谁知天不从人,我那英儿,他就在那年……”
尹妈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也觉得有种大不幸的先兆儿来逼迫我,我只一阵阵地不寒而栗。恰巧那天上的月儿,也被一朵鹊黑的乌云遮了去,愈觉得令人凄楚不堪。我又不敢往下问,只得等尹妈哭住了,才听她含泪说道:“他——他就在那年,被他的父——父亲——杀了!”
说着又哭了起来。我也心酸透鼻。
“——我那英儿,他便在那年六月十一日的晚上死的。那天午饭过后,来了一位静安寺的沙弥,面交石虎书信一封。石虎随即出门去了。我只以为是子爵有事叫他,等到半夜过后,他才踉踉跄跄跑了回来。不多一刻,又听得有人叫门。我出去打开看时,两个寺僧向我叫道:‘尹妈妈!不好了!令郎被人杀了!’我听了这最后一声,便如晴天里一个霹雳。石虎他也像听见了,从房里跳了出来,叫着:‘杀错了!杀错了!’飞也似的跑出了门去。我也一直跑到静安寺去了。我看见英儿房间桌上有一封信,我把来抄入怀中;忙朝人声嘈杂处跑去。待我找到英儿的时候,只见他满脸都是血;他的心窝早已冰冷。我立即昏倒了去,简直不省人事。”
“我醒来的时候,已是青天白日。小姐见我苏醒了转来,忙俯身来安慰我。我越发伤起心来,小姐也哭倒在我的身旁。”
“不多一刻,子爵夫妇进得房来。子爵说道:“英儿不能不就殓了。石虎总不见个影儿。”
“我忽然才记起英儿的遗书来;请小姐从我怀中取出,递上子爵。子爵拆开看时,另外还有一封落出——便是那李夫人的告密书了。李夫人随即走了出去。子爵把英儿的遗书读完了之后,气得不得了:原来石虎与李夫人密谋,约好拿着子爵的”反诗,去告密,告密书被英儿拾得,英儿为了救子爵和小姐,独自去阻止他们,结果……子爵闷了好半天,叫了几声英儿哭道:‘我只望你早早成人,好替国家出力,谁知你才替我父女而死。唉!我还有什么心肠,再……?’后来,李夫人自杀了!……”
灯芯将尽,惨淡不明。尹妈抽簪挑灯,息了一会,再说道:
“石虎自从那晚去后,便永无消息,不知他到底是疯了,还是死了。子爵已经落发为僧。倒亏得佩英小姐立意留在寺中,一面侍奉晨昏,一面又把英儿生前所看管的羊群,一手领承看管,客人!这便是我那佩荑小姐亲自牧羊的缘故了。”
“小姐常对我说,自从英儿死后,大小羊儿,总是不肯十分进食。几年之内,早已死了一多半了。羊儿每死一匹,小姐总要伤心一场,还要在英儿的墓旁,替它做座羊冢。我想我那英儿,他在九泉之下,定会不十分寂寞呢。”
听了尹妈一席话,翻来覆去的,再也不能睡熟。只可恨天尚未明。我盼不得早到天明,好拜辞了尹妈而去。似这样断肠的地方,伤心国土,谁有那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半刻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随落日西沉”“也被前山遮去了”表明“我”被歌声吸引,驻足了很久。
B.“半晌不曾回答我”“早成两个泪湖”暗示佩荑小姐有一段悲惨的往事。
C.子爵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人,但无力改变黑暗的现实,所以弃官归隐。
D.英儿和佩荑小姐被找到时,尹妈不会忘记那光景,因为她受到很大虚惊。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倾听者的身份,借他人之口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悲情故事。
B.小说以直摹现实为己任,借故事来折射现实生活,主要表现出冷峻的现实主义特色,极富艺术魅力。
C.英儿和佩荚小姐都具有勇敢善良、有担当、重情义的美好品质,是小说着力刻画和赞美的形象。
D.小说将尹妈叙述的事件与“我”对事件的强烈感触联结起来,并以“我”眼中的景物来烘托氛围。
8.小说是如何体现“牧羊哀话”中的“哀”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文学评论家钱杏邨在论到郭沫若的小说时说道:郭沫若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诗的气息”。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摄小,重侵轻,郡守之职,总于诸侯帅,郡佐之职,移于部从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事尽去,唯员与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凡执伎事上与给事于省、寺、军府者,遥署之,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在之。荏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畜器贮用、急于兼济者居之,虽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安于独善者处之,虽终身无闷。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侠,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淦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马,秧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时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记。
(选自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莅之者A进B不课C其能D退E不殿其不能F才G不才H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迁,贬官、降职,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意义相同。
B.安,指安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意义不同。
C.五品,中国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数字越大,官位的级别越高。
D.元和,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就直陈当时政事上的弊端,指出官员权职中的不合理现象。百官都“便宜制事”,导致上下级职权划分不清晰。
B.作者认为,当时担任司马实际职务的大都是任职久、资历高、昏聩糊涂、软弱无能、不能胜任工作、朝廷又不忍心废弃不用的人。
C.作者说江州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有众多的风景,而自己因为担任了司马这个闲职,反而可以随意游山玩水。
D.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之所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是为了告诫以后的江州司马不可尸位素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4分)
(2)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4分)
14.白居易为什么说自己适合做司马呢?请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海棠
陆游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诗开篇点题,说海棠是蜀地古今有名的花朵,赞赏它“一枝气可压千林”的芳姿。
B.陆诗三、四两句是说,有人随意讥讽海棠艳而无香,这让诗人深感人言“刻深”可畏。
C.陈诗前两句写二月巴陵的风从不间断,凄冷无比,诗人不禁有些担心花园里的花木。
D.“海棠不惜胭脂色”运用比喻手法,写海棠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在冷雨中灿烂开放。
16.这两首诗都吟诵了海棠,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流露出对贤才的渴慕。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进行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做铺垫。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年复一年的欢场生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成都人慢悠悠享受生活,相对于“北上广深”,时间在成都仿佛缓慢了,延长了。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能视它为“慢城”;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称为“耍都”;笼统地称之为“美食之都”或“休闲之都”,我觉得也很单一,很片面。
我用十二个字概括成都: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
文采之城,历史文化悠久。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 ① ,无须赘述。安逸之地,“安逸”是雅词,多用于书面。而在成都,“安逸”是口头常用语,乃快乐的至高境界。成都人,逸民也。但安逸之地,并非 ② 之处,逸民并非懒汉,有逸有劳,劳逸结合,好逸而不恶劳,好吃而不懒做,玩物而不丧志,享乐而不苟安!
历史上,成都产生了 ③ 的成功人物;现如今,成都涌现出无数的成功产业。古代有谚语“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如果说当时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科学,那么当代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榜更有说服力。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连续多年从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中遴选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成都人,能不因此自豪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化用熟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 ① 。因为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3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研究表明,“肥胖基因” ② ,它可以促使身体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地区的居民体内, ③ ,因为这有利于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不断丰盛的食物,“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让“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
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朱光潜的话极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电影在表达自己的未来感这方面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表述错误,原文“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中国电影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未来感,如何从中国本土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未来感”意思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未来感。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引领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话语”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引用了电影中刘培强、图恒宇的相关情节,来解释什么是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
4.①运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机制;②借助国家力量的介入进行推广。(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概括文本内容要注意抽取关键信息。
5.①科幻电影是具有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②科幻电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鲜感和震惊感;③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每点2分,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的有关信息,然后思考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最后需要注意加以概括。
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因为她受到很大虚惊”错误,因为那光景宁谧、和谐、美好,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之间友善,这些是尹妈记忆中美好的部分,难以忘记。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小说以直摹现实为己任”“主要表现出冷峻的现实主义特色”错误,小说并不以直摹现实为己任,而是侧重抒发感情;小说也不是主要表现出冷峻的现实主义特色,而是倾向于表现浪漫主义特色。
8.①歌声哀婉。小说以牧羊女的歌声导入故事,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为整个小说奠定了悲伤的基调。②人物命运让人哀伤。子爵热爱祖国,却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归隐。子英勇敢、善良、有担当、重情义却被亲人误杀。佩荑幼小失去母亲,长大失去挚友,父亲也落发为僧。③主题表达上让人哀伤。文章揭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鲜活的生命被毁灭,一心为国的理想在黑暗的社会无法实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小说“哀”的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分点概括即可。
9.①牧羊女的歌声哀婉动人,极具感染力,歌词有诗的节奏,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诗的气息。
②景物描写如诗如画,具有浓厚的诗的气息。如描写英儿和佩荑小姐在海边熟睡的画面,可谓诗画交融。③小说诗歌般的抒情句式,具有浓厚的诗的气息。如“女郎的歌声,早随落日西沉。女郎的影儿,也被前山遮去了”。(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小说“具有浓厚的诗的气息”,可以从小说语言、景物描写等角度简要概括。
10.A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
11.C【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数字越大,官位的级别越高”说法错误,数字越大,官位的级别越低。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是为了告诫以后的江州司马不可尸位素餐”说法错误,文中说“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
13.(1)做官不做官,取决于时机;心里畅快不畅快,取决于本人。(得分点:“官”“系”“适”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有立志于为官而又愿过隐士生活的人,除了司马这一官职外还去求什么呢?(得分点:“苟”“舍”“何求”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14.一是内心悠闲,二是识时务,三是乐天知命。(3分;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
【参考译文】
从唐高祖武德年间以来,各个官员都是根据方便适宜来处理裁决事情,大官兼理小官的职权,权势重的侵犯权势轻的职权。郡守的职权,集中掌握在各侯帅手里;郡佐的职权,转移到了各部从事手中。所以从五大都督府到上、中、下三郡,司马应主管的事务全都丧失了,只有空的头衔和薪俸还保存着。这个职务由所有降职或提升的内外文武百官相继担任。凡有了需要办理的事务,就交给在省、寺、军府中供职的给事遥控兼理。凡任职久、资历高、昏聩糊涂、软弱无能、不能胜任工作、当时朝廷又不忍心废弃不用的人,就担任司马的实际职务。任司马的人,在职时有关方面不考核他们的才能,免职时又不责罚他们的无能,有才还是没才,都是一样的。假如有胸藏奇才、急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担任这个职务,即使一天也不会快乐。倘若有培养志向而忘记名位、安心于自我修养的人担任了这个职务,即使一辈子也没有苦闷。做官不做官,取决于时机;心里畅快不畅快,取决于本人。江州左边有匡庐山,右边有长江、湖泊,地势高,天气清明,有极美的风景可供游赏。刺史是守土之臣,不能远去观赏游玩;各属吏是具体办事的官员,也不敢自行消磨时间去追求安闲逸乐,只有司马有宽裕的时间和闲散的心情,可以从容地在山水风光和饮酒吟诗中乐而不倦。从这江州郡的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到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等景致,司马全都可以尽情赏玩。如果有立志于为官而又愿过隐士生活的人,除了司马这一官职外还去求什么呢?据《唐六典》记载:地势重要的州的司马,官居五品,每年官府发给粮米有几百石,每月的薪俸有六七万钱。官职足可庇护自身,吃的足够用来养家糊口。江州百姓生活安康,不是司马的功劳;江州政治败坏,也不是司马的罪过。不必讲什么话去责备什么,也没有什么事情要自己去担忧。噫!如果为国家考虑,那么居官不尽职而白吃薪俸的人中,司马是最有害于国家的了;如果替自身着想,那么司马一职是俸禄优厚且地位稳当的了。我当这江州郡的司马,快四年了,自己内心安闲自得,好像刚过了一天两天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只不过我识时务,深知命该如此罢了,又怎知在我之后当司马的人中,没有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呢?于是我把自己任职以来的体会写出来,以便告知后来到江州担任司马的人。写这篇记的时间是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运用比喻手法”错误,应该是运用拟人手法。
16.①陆诗写人言海棠美而无香,面对人们的苛刻,诗人激愤难平,于是借题发挥,表面上为海棠抱屈,实则是为自己的处境和遭人刻薄对待的现实抱屈。②陈诗借助海棠傲然“独立”于风雨中、不惧怕有损于自己的胭脂色的形象,来写自己不惧怕社会的风雨,一定会保持自己的风骨、品格和雅致的情怀。(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判断时,考生要结合诗歌的体裁,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的意象、语言、手法等方面,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入手。先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一定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条分析作答。
17.(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3)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字、漏字等该空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如第(1)句,需关注“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这一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
18.①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②无所作为(碌碌无为)③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填成语要注意语境,如第①处要与下文“无须赘述”形成联系。
19.①化用“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等熟语,推陈出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②从四方面阐明了成都“安逸之地”的内涵,句式整齐,内容丰富,极具气势。(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化用与排比的一般表达效果。
20.①连续多年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1分)②这些新一线城市是从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中遴选出来的。(1分)③遴选以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为依据。(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时注意抽取关键信息。
21.①那是不太正确的②原来是“生命的保护神”③“肥胖基因”就比较多(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①处,根据后文“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进行推断。
22.随着人们餐桌上食物的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从“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每处修改正确得2分,修改后无语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随着人们餐桌上不断丰盛的食物”语序不当,“让”使用不当。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材料,然后从中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是成功的关键与基础。本题引用了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环境困难”“意志力”,写作时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进行。
参考立意:①人生需要坚强意志;②在困难中淬炼人生;③筑钢铁意志,奔赴美好未来;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